不得不說,中華民族是一個韌性極強的民族。越是國運多舛的年代,華夏兒女的愛國情懷便越是高漲。
回顧百年前的近代中國,無數熱血兒女為祖國前赴後繼。國內人民為主權和侵略者鏖戰,國外華人為擺脫“東亞病夫”的帽子和外國人論道,一切只為一個目標,便是國富民強。
相比國內民眾氤氳在一片愛國的氛圍下,隻身在外的華人在異國他鄉的愛國故事則更令人心酸。而且,由於地緣上的阻隔,我們對他們的事蹟鮮有耳聞,不少傳奇就這樣消散在歷史中。
今天筆者要說的這個故事便是,倘若不是一張美國紙條,這位我國百年前的民族英雄的傳奇或許至今都不為人所。那麼,這位遠在海外的民族英雄是誰?他身上又發生了什麼故事?且聽筆者慢慢道來。
在19世紀中葉,由於鴉片戰爭開啟晚清國門,不少華人被西方資本家誘騙到美國充當勞工,來自廣東的丁龍便是其中之一。
丁龍出生於1857年,正是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時期,國內民生越發凋敝。18年後,長大成人的丁龍由於走投無路,成了美國資本家的一名“豬仔”,即華人契約勞工,不久後便隨船漂洋過海到了美國。
當時美國正在興修鐵路這類基礎設施,到達美國後,丁龍很快見到了自己的老闆,一位叫卡本蒂埃的資本家,他正是幾條大型鐵路的承包商,也是當時美國鐵路行業的寡頭之一。
由於丁龍有著國人普遍的吃苦耐勞、踏實肯幹精神,很快便得到了卡本蒂埃的賞識。沒多久,就將丁龍從最底層的鐵路修建工作中解放出來,讓其成了自己的貼身男僕。
不過,丁龍的好運被沒有就此結束。一天,卡本蒂埃在醉酒後大發脾氣,趕走了別墅裡所有的僕人。而酒醒後,面對空無一人的屋子他又十分茫然無措。此時,丁龍出現在了他面前。
卡本蒂埃還頗為納悶,問道“為何他們都走了,你卻還留在此地?”丁龍不卑不亢地說“我國的先賢孔子曾說,受人之託,忠人以事,一旦跟隨某人,就應盡忠職守,不應隨意離開。”
卡本蒂埃被丁龍這番話震驚了,他第一次聽說孔夫子的大名,也深感丁龍這男僕不一般,頗有大智慧。於是,再將丁龍提了一級,從男僕變成了他的管家。
這之後,丁龍一直服侍在卡本蒂埃身邊,將一切工作打理的井井有條,兩人也因此建立了深厚友誼。不過在美國時,丁龍一生未娶,由於當時的華人勞工裡幾乎沒有女性,再加上傳統思想作祟,一直沒有合適的華人女子進入丁龍生活。也是因為孑然一人,丁龍並沒有什麼開銷。一直幹到晚年退休那會,丁龍已經攢下了不少積蓄。
也是年事已高,丁龍準備向卡本蒂埃先生遞交辭呈,回中國老家養老。不過,在臨走之前,丁龍向卡本蒂埃提了一個請求。卡本蒂埃本以為他會要一筆鉅額退休金,並且自己也準備好了。沒想到丁龍卻說“我希望將畢生積蓄捐給一所美國知名大學,建立一個漢學系,讓更多的美國人瞭解中國文化。”
丁龍的請求讓卡本蒂埃有些觸動,他本是一個唯利是圖的商人,但被丁龍的愛國情懷深深打動了。便聯絡自己母校哥倫比亞大學,透過多方關係實現了丁龍的願望。而丁龍當時畢生的存款是1.2萬美元,這點錢讓丁龍回中國養老綽綽有餘,但在大學裡建立一個系,顯然是不夠的。
也是被丁龍的精神感動,再加上多年來,丁龍給自己傳播了不少漢學文化,領略到了孔夫子的獨特魅力。卡本蒂埃毅然決定賣掉自己在曼哈頓的房產,再贊助丁龍37.5萬美元,讓漢學系在哥倫比亞大學順利落地開花。
這件事後來還漂洋過海傳到了李鴻章和慈禧的耳中,為了配合丁龍的壯舉,清廷還給漢學系捐助了數千本國學典藏。如今,哥倫比亞漢學系已成了美國最大的中國文化學習交流基地。100年來,培養出了無數傑出人才,譬如近代的胡適和傅斯年,都曾在哥大漢學系念過書。
而漢學系落成後,丁龍去哪兒了呢?很遺憾,在1905年之後,就再也沒有過他的音訊。按理說是回到了中國,但具體是哪艘船,又或是哪天走的,沒人知道。就這樣,丁龍的故事就這樣在歷史裡遺落了百年之久。
直到1995年,哥倫比亞大學一位中國學者王海龍無意發現了一張寫滿英文的紙條。這段陳年往事終於被揭開,而這張紙條不是別的,正是當年丁龍捐贈1.2萬美元給哥倫比亞大學的證明。
其寫道“先生,我在此寄上12000美元的支票,作為貴校漢學研究的資助——丁龍,一箇中國人。”——紙條內容很短,字跡蒼勁有力,讓後世無數國人動容。
這是一個被遺忘民族英雄的執念,是近代國人愛國信念的激盪,穿越百年時空,至今仍有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