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教育部官網訊息,教育部決定成立教育部中國書法教育指導委員會、教育部中國武術教育指導委員會、教育部中國戲曲教育指導委員會,旨在充分發揮專家對中國書法、武術、戲曲教育工作的研究、諮詢、評估和指導作用,以深化中國書法、武術、戲曲教育改革,進一步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教育部成立這三個指導委員會,可謂正當其時。自黨的十八大以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已經成為我國教育的重要議題。在政策落實上,國家近年來也在逐步有序推進,並且力度越來越大。2014年,教育部印發《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2017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2020年,《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釋出;2021年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等都明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地位和內容。中國書法、武術和戲曲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應該更好地進校園、進課堂。
從實踐方面看,書法、武術等傳統文化教育的廣泛開展迫切需要加強專業的教育指導。目前,教育部已在全國範圍內建設了約100個左右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各級各類學校都或多或少地開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其中書法、武術和戲曲都是開展得較為廣泛的。這和中國書法、武術、戲曲的深厚文化基礎和廣泛受眾基礎緊密相關。它們作為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作為“活”的文化資源,在社會教育中從未中斷,也一直在一些學校中被不同程度地開展。但我們也必須看到,在此類課程、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問題不斷地凸顯。例如,一些學校缺乏對書法、武術、戲曲等教育的科學認識,存在過重的工具化、功利化導向;教育內容設計的系統性、整體性還明顯不足;重知識傳播、重技能講授、輕精神內涵闡釋的現象仍較為普遍;課程和教材體系有待完善,相應的師資隊伍整體素質有待提升;區域間、學校間傳統文化教育質量不平衡。這些問題不同程度地影響著書法、武術、戲曲教育開展的實效,也影響著體育、美育改革的推進。
開展好書法、武術、戲曲等傳統文化教育是個系統工程,需要站在育人和文化的高度,給予國家層面的專業系統研究和指導。從育人層面來看,需要更多思考如何指導學校將中華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人文精神、審美情操融入到具體的教育中,貼合人的身心發展規律;如何在融合上下功夫,結合語文、歷史、美術、藝術等學科進行整合,讓技能學習和文化素養提高相得益彰。從文化傳承來看,要科學引導學生體會書法、戲曲等獨特的表現方式、風格和文化內涵,幫助學生強身健體、涵養情趣,堅定中華文化自信。這些核心問題的解決將有助於提升傳統文化教育的品質內涵,更好地實現五育並舉目標。
指導委員會的成立被賦予眾多期待,工作需要做得更細、更實、更具有前瞻性。總結已有的經驗,在具體實踐中切實發揮好自身作用,指導委員會還需要明晰三個方面的事項。一是正確把握指導委員會的定位。指導委員會作為專業組織,具有研究、諮詢、評估和指導功能,要正確處理其與各級政府、學校間的關係,工作才能健康有序地開展。二是明確主要任務和工作方式。指導委員會要以規範化、標準化、制度化的工作方式來進行監督、指導和評價,透過制定相關指導意見,研究制定教育基本評價指標,確定評估試點,以共享共聯的方式來開展合作、交流和研究。三是建立和完善指導委員會的工作制度。要重視規章制度建設及其指導作用的發揮,根據其定位、任務和工作方式明確委員會章程、組織架構、工作機制等,確保委員會工作的有序順利開展。如此可為學校傳統文化教育的開展注入更強勁的發展動力,我們不妨拭目以待。(作者 劉巧利 系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理論研究所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