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明知“八爺黨”包藏禍心,會對雍正皇權、大清江山造成極大的威脅、留下極大的隱患,康熙皇帝臨終仍舊給予了皇四子胤禛這樣的交代:
“善待你的兄弟,善待你的臣民,不是萬不得已,不要傷害他們!”
可等到雍正皇帝也面臨皇子奪嫡的時候,他卻給予了常人無法理解的處理辦法——“含淚殺親子”。
對於雍正皇帝給出的“建議”——“你除了自盡,沒有第二條出路”,皇三子弘時同樣無法理解:
“兒臣該死,還請皇阿瑪看在親生骨肉的份上,饒兒臣一命!阿其瑪、塞思黑那樣罪不可恕,皇阿瑪不也沒賜他們死嗎?”
對啊,虎毒還不食子,雍正皇帝為何就如此“冷血無情”,非要“誅殺親生子”?難道,就不能像康熙皇帝那樣將皇三子弘時貶為庶人、永遠圈禁嗎?
來看雍正皇帝的回答:
“朕不殺你八叔他們,是因為你皇爺爺臨終留了話,再苦再難,朕也不敢違了他老人家的意願。可正因為如此,這些人給朕給祖宗的江山社稷帶來多大的隱患啊!為了給弘曆留下一個安定的基業,朕不能留你!”
甚至,面對皇三子弘時“父愛不公”的質問時,雍正皇帝給出的回答更為直接:
“就憑你問的這幾句話,就說明你不會死心。朕就告訴你,只有弘曆才能夠繼續推行朕的新政,也只有弘曆才能夠把這個國家治理好。你的為人雖不及你八叔深險,但卻比他更狠毒,但弘曆沒有朕的剛毅,他不是你的對手!”
說白了,雍正皇帝之所以非要置弘時於死地,主要有兩個方面的考慮:
1、正因為有了胤禩等人的前車之鑑,雍正皇帝才不想讓弘曆重蹈自己的覆轍;
2、弘時用心狠毒而且並不死心,更何況弘曆還不是弘時的對手;
可如果雍正皇帝學習康熙皇帝的做法,將弘時像胤禔、胤礽那樣被永遠圈禁,還會對弘曆造成威脅,為新朝留下隱患嗎?
就連廉親王胤禩對弘曆都有著“精明、狠毒遠超弘時”的評價,雍正皇帝會不清楚弘曆到底是什麼樣的人?會不清楚弘時和弘曆對決,到底誰會勝出?
所以,雍正皇帝給出的這兩個用以誅殺弘時的理由,都不成立!
那麼,雍正皇帝到底為何非要“含淚殺親子”呢?
其實,在《雍正王朝》的片頭曲中有這樣一句歌詞,就能完美地解釋這個問題:
一心要江山圖治垂青史,也難說身後罵名滾滾來,有道是人間萬苦人最苦,終不悔九死落塵埃。
為了給弘曆留下一個安定的基業,為了讓弘曆繼續推行新政、治理好這個國家,雍正皇帝情願替弘曆揹負一切罵名;哪怕是弘曆登基以後可能會揹負的罵名,雍正皇帝也在儘可能地攬了過來。
河南生員罷考以後,皇四子弘曆曾有過這樣一句“豪言壯語”:
“苟利社稷,雖千萬人吾往矣,讓兒臣跟他們去鬥,就是得罪了全天下的讀書人,兒臣一個人擔下來!”
“要得罪人,要留下罵名,你阿媽一個人擔下來。你記住,任何時候,都不能得罪天下的讀書人!”
雍正皇帝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天下讀書人的領袖——李紱被午門斬首的時候,誠親王胤祉寧願放棄“御前免跪”的特權都換不回雍正皇帝的“赦免令”,皇四子弘曆為何叩了幾個頭就拿到了雍正皇帝早就拿到的“赦免李紱的聖旨”?
寧肯被清流官員的摺子淹沒,雍正皇帝也要將李紱送上斷頭臺,就是為了徹底和清流為敵,就是為了徹底站在天下讀書人的對立面;如此前提下,弘曆再求情救下李紱,才能更徹底地贏得朝廷清流乃至天下讀書人的心。
不得罪讀書人,新政無法推行,國家無法發展;得罪讀書人,又會失去士大夫階層的支援,陷入嚴重的被動局面。為了國家大局,更為了將來的安定基業,雍正皇帝才會主動背下當下和身後滾滾來的罵名,讓弘曆既能安享太平盛世,又能得士大夫支援。
同樣,誅殺皇三子弘時也是這個道理。
正如廉親王胤禩對皇三子弘時所言,“關鍵時候,弘曆想要殺你會毫不手軟”,雍正皇帝在位,弘曆就可以在不請旨的前提下殺巡撫、殺藩臺、殺臬臺;等到弘曆登基稱帝,會如何對待曾經暗殺過自己的皇三子弘時?哪怕此時的弘曆已經被貶為庶人,已經被永遠圈禁?
殺之,而且會毫不留情!
可不管將來的弘曆用什麼理由誅殺弘時,他都會落得一個“手足相殘”的罵名,甚至會徹底改變雍正皇帝刻意為其塑造的正面形象。
所以,雍正皇帝絕對不允許將來的弘曆揹負上這樣一個罵名;所以,雍正皇帝才一定要逼著弘時自盡,寧肯自己背上“誅殺親生子”的罵名,也不願讓弘曆的正面形象受到半點影響。
正如當初怡親王胤祥對弘曆的羨慕——“遇到皇上這麼一個好父親,弘曆真是有福啊”,為了弘曆,雍正皇帝寧願揹負“誅殺親生子”的罵名,這需要何等的勇氣和決心?或許,誅殺弘時以後的那口鮮血就是最好的證明吧!
人間萬苦人最苦,雍正這個皇帝當得才真叫苦!
參考資料: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雍正王朝》
(本文僅基於《雍正王朝》具體演繹情節和人設解析,並不以歷史史實為依據,個人觀點,歡迎提出批評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