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書》必背精華80句,修身齊家

《論語》


1、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譯文:我每天多次地進行自我反省:為別人辦事竭盡全力了嗎?和朋友交往免誠實守信嗎?老師傳授知識,是否用心認真地複習?


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譯文: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學習,,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知天命,懂得哪些事是人力所不能決定的,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對別人所說的話能分清是非,不覺得不順,七十歲能隨心所欲、隨意而為卻不越出規矩。 


3、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譯文:已經做過的事就不要再解釋了,已經完成的事就不要勸阻了,已經過去的事就不必再追究了。


4、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


譯文:腐朽的木頭不能用以雕刻,糞土壘的牆壁不能被粉刷。


《四書》必背精華80句,修身齊家


5、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譯文:對自己要求嚴格而對別人要求寬鬆,這樣就可以避免怨恨了。幹活搶重的,有過失主動承擔責任是“躬自厚”,對別人多諒解多寬容,是“薄責於人”。


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譯文:君子總是從善良的或有利於他人的願望出發,全心全意促使別人實現良好的意願和正當的要求,不會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亂,不會在別人有失敗、錯誤或痛苦時推波助瀾。小人卻相反,總是“成人之惡,不成人之美”。


7、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譯文:見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過自己的長處和優點,就虛心請教,認真學習,想辦法趕上他,和他達到同一水平;見有人存在某種缺點或不足,就要冷靜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樣的缺點或不足。


8、當仁,不讓於師。 


譯文:遇到應該做的好事,不能猶豫不決,即使老師在一旁,也應該搶著去做。後發展為成語“當仁不讓”。


《四書》必背精華80句,修身齊家


9、言必信 ,行必果。 


譯文:說了的話,一定要守信用;確定了要做的事,就一定要堅決果敢地做下去。


10、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譯文:君子心胸開朗,思想上坦率潔淨,外貌動作也顯得十分舒暢安定。小人心裡慾念太多,心理負擔很重,就常憂慮、擔心,外貌、動作也顯得忐忑不安。


11、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譯文:一個人內在的質樸勝過外在的文采就會顯得粗野,外在的文采勝過內在的質樸就未免浮誇虛偽。只有文采和質樸配合恰當,然後才能成為君子。


12、巧言令色,鮮矣仁!


譯文:滿口討人喜歡的花言巧語,滿臉的偽善神色,這種人是沒有什麼仁德的。



13、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譯文:不要圖快,不要貪小便宜。圖快反而達不到目的;貪小便宜就做不成大事。


14、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譯文:整天聚在一起閒聊,不說正經話,喜歡耍小聰明,很難有什麼出息。


15、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譯文:君子飲食不求滿足,居處不求舒適,做事靈敏而言談謹慎,到有賢德的人那裡去匡正自己,可以說是好學的了。


16、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


譯文:貧窮而沒有怨恨,很難;富裕而不驕狂,卻很容易。



17、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譯文:見到好的人,生怕來不及向他學習,見到好的事,生怕遲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惡人、壞事,就像是接觸到熱得發燙的水那樣,要立刻離開,避得遠遠的。


18、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譯文:君子總是責備自己,從自身找缺點,找問題。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別人,找別人的缺點和不足。


19、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譯文:以前我對人,聽了他的話,便相信他的行為;如今我對人,不僅聽他說,還要觀察他的行為。


20、不遷怒,不貳過。


譯文:不遷怒,就是自己有什麼不順心的事,有什麼煩惱和憤怒不發洩到別人身上去,就是你自己心情不好,不要拿不相干的人當出氣筒。不貳過,是知錯就改,不犯兩次同樣的錯誤。


《四書》必背精華80句,修身齊家


《孟子》


1、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


譯文:人總是要有所不為,然後才可能有所作為。


2、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


譯文:行為有未能達到預期目的者,都要反過來要求自身做得更加完善。只有自己做得正,天下才會向你傾心。


3、言人之不善,當如後患何?


譯文:講說他人的不善之處,如果這種說法造成了後來的麻煩,你應當怎樣去對待呢?譏人者人恆譏之,謗人者人恆謗之,助人者人恆助之,愛人者人恆愛之。偏偏有人喜歡挑撥、離間、誹謗、誣告 ,越是無才並且不中(用)的無恥之徒,越是將上述這些變成自己的人生方式。


4、於不可已而已者,無所不已。於所厚者薄,無所不薄也。其進銳者,其退速。


譯文:(一個人)在本不應結束的點上結束、捨棄了自己的努力,這樣的人就什麼事都可能結束放棄。對於應該厚待與重視的人,沒有厚待重視而是慢(薄)待輕視,那麼他對什麼人、什麼事都可以慢待輕蔑。這樣的人,向前進行的時候銳氣十足,(遇到難點)倒退下來,也會非常迅速。


《四書》必背精華80句,修身齊家


5、有不虞之譽,有求全之毀。


譯文:有時會得到未曾料到的讚美聲譽,有時會碰到求全苛責的毀謗攻擊。


6、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


譯文:自我反省,如果自己理虧,哪怕面對手無寸鐵的布衣百姓,我能不害怕得心驚肉跳嗎?相反,如果自我反省之後能夠理直氣壯,無愧於良心道理,即使面前是千軍萬馬,我也勇往直前,決不退縮!


7、夫志,氣之帥也;氣,體之充也。夫志至焉,氣次焉。故曰:“持其志,無暴其氣。” 


譯文:志,是氣的統帥;氣充塞在人體全身。志朝向哪裡,氣就跟隨到哪裡。所以說:“要做到不動心,一定要堅守這個志,同時不要讓氣走向偏狹極端!”


8、詖(bì)辭知其所蔽,淫辭知其所陷,邪辭知其所離,遁辭知其所窮。


譯文:偏頗的言論,知道它不全面的地方;過激的言論,知道它陷入錯誤的地方;邪曲的言論,知道它背離正道的地方;閃爍其詞的言論,知道它理屈辭窮的地方。


《四書》必背精華80句,修身齊家


9、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


譯文:依靠道德來使人服從的,可以使人心悅誠服。


10、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強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譯文:我反躬自問,自己是忠誠踏實的,這就是最大的快樂。不懈地用推己及人的恕道去做,達到仁德的道路沒有比這更直接的了。


11、人知之,亦囂囂;人不知,亦囂囂。   


譯文:人瞭解你的時候,你安然無慾,悠然無所求;別人不瞭解你的時候,你也同樣要安然無慾,悠然無所求。


12、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


譯文: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為,別人才會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毀壞的因素,別人才毀壞它;國必先有自取討伐的原因,別人才討伐它。



13、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譯文:金錢和地位不能使自己迷惑腐化,貧苦窮因、地位低下不能改變自己的志向,權勢武力不能讓自己屈服變節,這就是真正的大丈夫。


14、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譯文:自己損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談出有價值的言語;自己拋棄自己(對自己極不負責任的人)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價值的事業。


15、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


譯文:不倚仗自己年紀大,不仗恃自己地位高,不倚仗家裡富貴來交友。


16、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


譯文:通達的人說話不一定句句守信,做事不一定非要有個結果不可,只要合乎道義就行。



17、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譯文:愛別人的人,會受到別人的愛;尊敬別人的人,會受到別人的尊敬。


18、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譯文:不得志時就潔身自好修養個人品德,得志時就造福天下,使天下人都能這樣(保持善性)。


19、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譯文:不用圓規和曲尺,就不能正確地畫出方形和圓形。


20、道在邇而求諸遠。事在易而求諸難: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


譯文:道在近處卻到遠處去找,事情本來很容易卻往難處做——只要各人親愛自己的雙親,尊敬自己的長輩,天下就太平了。



《大學》


1、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譯文:任何事物都有根本和枝節,任何事情都有終了和開始,知道什麼在先,什麼在後,就接近於合理了。


2、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譯文:從天子到平民百姓,一切都以修養身心為根本。


3、人心之靈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窮,故其知有不盡也。


譯文:人的心靈都具有認識能力,而天下萬事萬物都總有一定的原理,只不過因為這些原理還沒有被徹底認識,所以使知識顯得很有侷限。


4、好人之所惡,惡人之所好,是謂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


譯文:喜愛別人所憎惡的,憎惡別人所喜愛的,這就是違背了人的本性,災禍一定會降臨到身上。



5、小人閒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後厭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譯文:小人獨處的時候,什麼壞事都做得出來。見到品德高尚的君子就會遮遮掩掩,掩蓋自己所做的壞事,而且故意表現出好的的行為。


6、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


譯文:心思不在這裡,即使看到東西,也像沒有看見一樣,聽到聲音也像沒有聽見一樣吃東西卻不知食物的味道。這就是所說的修身必要先端正自己的內心而無邪念。


7、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


譯文:修身在於端正內心而無邪念,是因為:內心產生憤怒,就不能做到心正不邪;內心產生恐懼,就不能做到心正不邪;內心沉浸於偏好享樂,就不能做到心正不邪;內心憂慮、患得患失,就不能做到心正不邪。


8、君子有諸己而後求諸人,無諸己而後非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諸人者,未之有也。


譯文:品德高尚的,總是自己先做到。然後才要求別人做到;自己先不這樣做,然後才要求別人不這樣做。不採取這種推己及人的恕道而想讓別人按自己的意思去做,那是不可能的。



9、所謂齊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親愛而闢焉,之其所賤惡而闢焉,之其所畏敬而闢焉,之其所哀矜而闢焉,之其所敖情而闢焉。 


譯文:之所以說管理好家庭和家族要先修養自身,是因為人們對於自己親愛的人會有偏愛;對於自己厭惡的人會有偏恨;對於自己敬畏的人會有偏向;對於自己同情的人會有偏心;對於自己輕視的人會有偏見。


10、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


譯文:很少有人能喜愛某人又看到那人的缺點,厭惡某人又看到那人的優點。


11、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譯文:用違背情理的語言說別人,別人也會用不合情理的語言來回答你;以不和情理的手段聚斂的財物,也會以不合情理的方式喪失。


12、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


譯文:財富可以將房屋修飾得漂亮,道德可以美化自身,心胸寬廣可以使身體舒適安泰。因此,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真誠。



13、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譯文:知道所要達到的目標,才會有確定的志向。有確定的志向,才能做到內心寧靜;內心寧靜,才能泰然自若;所處泰然自若,才能思慮周密;思慮周密,才能達到至善的境界。


14、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譯文:古時想要使天下人都發揚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養自己的身心;想要修養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證實自己的誠意;想要證實自己的誠意,就要豐富自己的知識;豐富知識就在於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15、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齊家,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譯文:對事物深入研究以後,知識就能豐富,知識豐富以後,誠意就能證實,誠意證實以後,心志就能端正,心志端正以後,身心就能修養,身心修養以後,家庭就能管理好,家庭管好以後,國家就能治理好,國家治理好以後,天下就能太平。


16、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驕泰以失之。


譯文:君子有個大原則,就是必須採用忠誠信義來爭得民心,驕橫奢侈就會失去民心。



17、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恆足矣。


譯文:生產財富也有正確的途徑;生產的人多,消費的人少;生產的人勤奮,消費的人節省。這樣,財富便會經常充足。


18、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


譯文:仁愛的人仗義疏財以修養自身的德行,不仁的人不惜以生命為代價去斂錢發財。


19、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譯文:誠意存於內心,在行為上一定會表現出來。因此,君子在獨處獨知時也一定要言行謹慎。


20、所惡於上毋以使下;所惡於下毋以事上;所惡於前毋以先後;所惡於後毋以從前;所惡於右毋以交於左;所惡於左毋以交於右,此之謂絜矩之道。 


譯文:如果厭惡上司對你的某種行為,就不要用這種行為去對待你的下屬;如果厭惡下屬對你的某種行為,就不要用這種行為去對待你的上司;如果厭惡在你前面的人對你的某種行為,就不要用這種行為去對待在你後面的人;如果厭惡在你後面的人對你的某種行為,就不要用這種行為去對待在你前面的人;如果厭惡在你右邊的人對你的某種行為,就不要用這種行為去對待在你左邊的人;如果厭惡在你左邊的人對你的某種行為,就不要用這種行為去對待在你右邊的人。這就叫做“絜矩之道”。 


《四書》必背精華80句,修身齊家


《中庸》


1、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


譯文:君子的言行符合中庸之道,小人的言行違背中庸之道,君子之所以符合中庸,是因為君子能在變動不居中做得適度;小人之所以違背中庸,是因為小人肆無忌憚,專走極端。


2、中庸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而平常之理,乃天命所當然。


譯文:崇尚中庸的人,不偏袒任何一邊,不會超過或少於本來的度,只是按照平常的道理行事而已。


3、忠恕違道不遠,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於人。


譯文:一個人做到忠恕,那就離中庸之道不遠了,如果自己不願意做的事,也不要強加給別人。


4、正己而不求於人,則無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徼倖。


譯文: 端正自身而不苛求別人,這樣就不會有什麼有抱怨了。對上不怨恨蒼天,對下不責怪他人。所以君子安分守己,等待命運的安排,而小人 卻專做冒險的事情,想僥倖獲得非分的好處。


《四書》必背精華80句,修身齊家


5、射有似乎君子,失諸正鵠,反求諸其身。


譯文:君子立身處世就像射箭一樣,箭沒有射中靶心,不怪靶子不正,只怪自己箭術不行,用心不正。


6、君子之道,闢如行遠必自邇,闢如登高必自卑。


譯文:  君子實行中庸之道,就像走遠路一樣,必然從近處開始,就像登高山一樣,必然從低處起步。


7、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 知恥近乎勇。


譯文: 喜歡學習就接近了智慧,努力實行就接近了仁愛,知道羞恥就接近了勇敢。


8、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


譯文: 真實無妄是天生萬物的道理,追求真誠是做人的原則。


《四書》必背精華80句,修身齊家


9、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


譯文:天生真誠的人,不用勉強就能符合於中,不用思慮就有所得,從從容容就會符合中庸之道,達到這種境界的人是聖人,努力求得真誠的人,就是選擇善道而執著堅守的人。


10、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


譯文:由於誠懇而明白事理,這叫做天性;由於明白事理而做到誠懇,這是教育的結果。真誠就會明白事理,能夠明白事理也就能夠做到真誠了。


11、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譯文:博學,學習要廣泛涉獵;審問,有針對性地提問請教;慎思,學會周全地思考;明辨,形成清晰的判斷力;篤行,用學習得來的知識和思想指導實踐。


12、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


譯文:只有天下至誠的人,才能充分發揮其自身的天賦本性;能充分發揮其天賦本性,就能充分發揮眾人的本性;能充分發揮眾人的本性,就能充分發揮萬物的本性;能充分發揮萬物的本性,就可以幫助天地化育生命;能幫助天地化育生命,就可以與天地並列為三了。


《四書》必背精華80句,修身齊家


13、人皆曰:餘智,驅而納之罟、擭、陷阱之中,而莫知避也。人皆曰:餘智,擇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譯文: 人人都說自己很聰明,可是被驅逐到羅網陷阱之中卻不知躲避;人人都說自己聰明,可是他們選擇了中庸之道卻連一個月的時間都不能堅持。這裡指一個人天命天性做不了主,被情識慾望拖著走,就好像掉入羅網籠子洞坑一樣,卻不知躲避,是愚昧到了極點,知道天性天命的尊貴而不能堅守是智慧不及。


14、愚而好自用,賤而好自專,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災及其身者也。


譯文:愚蠢卻喜歡自以為是,卑賤卻喜歡獨斷專行,生活於現在的時代卻一心想恢復古代的制度,這樣做的人,災禍一定會降臨到他身上。


15、仁者,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


譯文:仁就是愛人,親愛親人就是最大的仁;義就是做事適宜,尊重賢人就是最大的義舉。


16、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譯文:別人用一分努力就能做到的,自己就用百分的努力去做;別人用十分的努力就能做到的,自己就用千分的努力去做,如果真能這樣做,即使是愚笨的人也能變得聰明起來,即使是柔弱的人也能變得剛強起來。


《四書》必背精華80句,修身齊家


17、君子內省不疚,無惡於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見乎!


譯文: 君子經常自我反省,就沒有內疚,也就無愧於心。君子的德行之所以高於一般人,大概就是在不被人看見的時候也能嚴格要求自己吧。


18、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言前定,則不跲;事前定,則不困;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


譯文: 任何事情,事前有準備就可以成功,沒有準備就會失敗;說話前先有準備,就不會詞窮理屈站不住腳;做事前先有準備,就不會遇到困難挫折;行事前先計劃有定奪,就不會發生錯誤後悔的事;做人的道理能夠事先決定妥當,就不會行不通了。


19、言顧行,行顧言,君子胡不慥慥爾。


譯文:言論要符合自己的行為,行為要符合自己的言論,這樣的君子怎麼會不忠厚誠實呢。


20、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是故君子誠之為貴。


譯文:誠,是世間萬事萬物的發端和歸宿;如果沒有誠,就沒有了萬事萬物,因此君子把真誠奉為最寶貴的東西。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7360 字。

轉載請註明: 《四書》必背精華80句,修身齊家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