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熊二
編輯/淼淼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許多人活了大半輩子也沒有養成一個好的習慣。
身邊有許多離開家門,獨自往外闖蕩多年的年輕人,雖然已經單獨出來住很久了,但是也談不上對自己有多好的照顧。
這些人一到晚上的睡眠時間,就開始拿起手機刷微博刷到深夜,然後第二天早上又被濃濃的睏意包裹著,實在起不來,最後不吃早餐,氣喘吁吁的踩著上班的打點時間到了公司。
他們省略了早餐,面對午餐和晚餐也是隨便點個外賣匆匆應付,換下來的衣服隨手一堆,攢個好幾天才洗。
年輕人這樣有些混亂的生活狀態在一方面是因為現在社會的節奏比較快,所以年輕人對於自己生活的可打理時間比較少,但是還有一方面也是因為孩子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如果這些年輕人的爸媽知道自己的孩子在離開家門,自己生活之後,對自己的照顧如此敷衍,這些家長肯定要免不了又要對孩子進行一番大吼大叫式的嘮叨。
但是實際上如果等孩子已經走出家門,二十幾歲再開始嘮叨孩子生活中的壞習慣已經太晚了,因為對於孩子來說,他們好習慣的養成,是需要在小時候就被爸媽給培養好的。
尤其是在孩子的行為秩序敏感期的時候,家長對孩子秩序感的培養,決定著孩子未來行為習慣的養成,這是孩子樹立良好行為習慣的黃金時期,也是家長幫助孩子培養好良好的習慣最佳的時刻。
在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如果家長能夠對孩子有著正確的引導,那麼比在孩子長大了再對孩子的壞習慣進行大吼大叫式的嘮叨來得有效得多。
第一:什麼是敏感期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在研究兒童行為的過程中,發現他們的成長存在同樣的現象,所以在幼兒教育上引入了敏感期這個概念。
所謂兒童敏感期,就是指孩子特定能力和行為發展的最佳時期,在這個時期內,個體對形成這些能力和行為的環境影響特別敏感。
孫瑞敏說:"孩子在內在精神胚胎的指引下,選擇自己的發展之路,結果會比我們想象的好。"
所以說,再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如果跟隨孩子的成長髮育規律來決定在每個時期對孩子的培養重點,就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對於孩子良好的習慣培養也是一樣,如果能夠抓住對於孩子的良好習慣培養的最佳時期,利用好孩子的敏感期,就能夠讓孩子在小時候就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不僅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對孩子未來的發展也有很大的好處。
第二:秩序敏感期在什麼時候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出現在寶寶2-4歲的時候,孩子在這個階段會對自己身邊的各種秩序特別的敏感。比如說:孩子會要求爸爸媽媽在吃飯時都坐在固定的位置上,吃東西有著嚴格的進食順序,一定要先穿衣服再穿褲子等等行為。
有的家長會覺得此刻的孩子變得特別的固執和敏感,甚至有些鑽牛角尖,孩子一旦認定了某種秩序,就會按照自己要求來掌握和進行事情。
有些家長也有著一套自己的做事邏輯,如果孩子的行為與家長的認知起衝突時,有的家長可能很難有耐心的和孩子溝通,而是直接挑戰孩子的秩序,對孩子進行壓制,有的爸媽會直接拿出父母的威信,或者以批評,動手的形式讓孩子服軟,但是家長這種壓制的行為只會讓孩子產生叛逆的心理,孩子的秩序感也就會在家長的這種行為中受到負面消極的影響。
第三:孩子的秩序感對孩子有哪些作用?蒙臺梭利說,如果成人沒能提供一個有序的環境,孩子便"沒有一個基礎以建立起對各種關係的知覺"。
對於此時的孩子來說,如果擁有一個有序的環境,能夠讓孩子更好的適應環境,當孩子對於自己的空間有了一定的安全感和掌控感之後,孩子才敢放開手腳,在這個空間裡任意的探索,從而建立孩子自己的行為模式。
其實這種有序的環境背後,就藏著孩子習慣的本質。如果家長在此刻能夠提供給孩子一個具有秩序感的環境,就是一個建立孩子良好習慣的好時機。
孩子能夠在這段時間裡養成對於自己的東西按時歸位,對自己的行為做到良好自律,當孩子的好習慣養成了,就能夠使家長在未來對孩子的教育上少費許多心力,因為孩子無需家長的監督,自己就能做好。那麼家長要怎麼樣才能在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建立孩子的秩序感培養好孩子的習慣呢?
第四:家長培養孩子生活良好習慣的步驟。第一步:媽媽做,孩子看
這時候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家長們可以藉助孩子的這個習慣,讓孩子觀察父母的一些行為,從而自己對行為進行模仿,達到行為習慣建立的效果。
比如說,家長想要讓孩子學會刷牙,就可以每天在刷牙的時候,都讓孩子觀察到,孩子看到了之後可能就會開始第二步的模仿了。
第二步:媽媽做,孩子模仿
在孩子已經對家長的行為進行了一系列的觀察之後,孩子就會因為天性開始對孩子的行為進行主動地模仿了,一開始孩子可能只是模仿家長的動作,並不知道家長在幹什麼。就進入了下一步。
第三步:孩子做,媽媽指導
當孩子開始學習媽媽刷牙時,媽媽可以主動告訴孩子,刷牙這一步驟的意義是什麼,有什麼好處,講解刷牙的具體動作,讓孩子對這個行為有著更細節的瞭解。
第四步:孩子獨立做
孩子瞭解和知道了具體的行為以後,就可以開始自己動手做了,在孩子操作的過程中家長不要打斷和糾正孩子的行為,會影響孩子的積極性。不過一些必要的幫助是需要的。
只有受過一種合適的教育之後,人才能成為一個人。——誇美紐斯
孩子的生活習慣需要父母從小就幫孩子養成,但是父母如果對孩子的行為進行一味的壓制,只會讓孩子越來越難以接受父母的教育,所以壓制不住不如順著來,父母順著孩子的發展敏感期對孩子進行教育,才能夠獲得一個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