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九派新聞特約評論員 伍裡川
“發了這個資訊後,現在下班安靜了。”最近,一位教齡12年的班主任老師,在個人社交平臺分享了自己在班級群裡發的一則通知,引發了很多老師和家長的討論。這條報道引人深思。
這位班主任所發帖子內容是:下班後,也希望能夠分出一部分精力給自己的孩子家庭,輔導下孩子的學習作業。由於要時刻留意家長資訊,我完全沒有心思去全心顧及孩子……她將家庭情況以及無法及時回覆家長資訊的原因寫明,並表示:以後家長們晚上發的資訊我會在第二天上班空堂時一一回復,如果是緊急事情,請直接打電話。這樣的解釋合情合理,容易引來共鳴。很多人在這條帖子下面留言討論,對這位老師的做法表示支援,一位一年級小學生的家長表示,自己一般不會在放學之後的時間打擾老師,尤其是晚上。
家長可能並不能切身感受到老師的繁忙和無奈之處,在一些家長眼裡,我只是發了一條訊息而已,老師及時回覆一下有什麼難的?然而,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每天未讀訊息好幾百條,手機一響就緊張”,這位班主任的描述揭開了諸多老師的困境:若是逐一回復,精力不濟。當下,一些中小學教師揹負著的壓力頗多,從教學任務到其他事務,牽扯了教師很大精力,然而一些家長髮了訊息恨不能讓老師秒回。逼迫老師分出很大精力做家長的24小時回覆機器,明顯是強人所難、增加負擔,試問誰能做到每天回覆幾百條資訊而不煩?何況也無必要這樣做,正如杭州一所公辦小學的班主任李老師對媒體所言,上班時間在群裡@老師或者索性私聊留言的,內容無非是麻煩老師通知一下孩子,下課後去保安室拿課本、拿水杯、幫忙找東西,提醒孩子多喝水之類瑣碎的事情。
老師和家長保持溝通交流,當然是職責所繫,但凡事當有度。教師是崇高的職業沒錯,但這份職業也分上下班時間,也安排了老師的自我空間。老師也是煙火人間的尋常人,他們也要照顧家人,也希望擁有自己的寧靜時光。他們有義務在業餘關切某個學生的重要事務,但這並不等於他們可以隨時隨地聽候家長調遣。而對老師進行各種資訊轟炸,試圖讓老師更關注、更體貼自己的孩子,這就更過頭了。
進行資訊轟炸的後果,不僅擠佔教師的時間,影響到備課和上課,還容易造成雙方的不理解甚至對立情緒。在這種氛圍下,教師和家長很難建設一種令人舒服的、鬆弛的關係,進而影響到天真爛漫的孩子。
強調家長和教師的邊界,釐清其中的是非,從而消解亂象,恢復健康的家校聯絡,十分重要,迫在眉睫。
應該說,這一亂象是在近年來才出現的。20世紀80年代、90年代,我們聽說過家長肆意打擾老師的事嗎?那時,家長會可能是主流的、唯一的家校溝通方式,而這種方式本身也基本上滿足了相關交流溝通需求。簡約而明確的聯絡方式,保證了家長和教師互不打擾、各司其職。在今天,這種溝通的需求不應該比過往的溝通需求更為雜亂無章。要知道,時代雖然不同,但是關於孩子在校受教育的內涵,並沒有出現令人驚詫的變化。就此而言,新技術的運用,並不是人們忘卻彼此的界限、隨意跨界、作出苛責的理由。
前述班主任的呼籲收到了好的效果,“現在他們幾乎不找我了。有資訊也不用急著回,輕鬆了很多。”這種坦率的叫停和溝通方式,值得借鑑。事實說明,一些家長並不是故意給老師製造麻煩,而是下意識喜歡“隨時聯絡”。教師和家長之間只要進行良性互動,就能消解矛盾,實現共鳴。與此同時,有關部門要善於為教師撐腰,抵制這類不禮貌現象。杭州市濱江區教育局曾釋出《濱江區學校班級微信群公約》,提醒理解老師的忙碌:把控交流時間。群內資訊主要釋出教育教學等通知,若非十萬火急,在當晚9:30到次日7:00的休息時間,儘量不打擾老師。這一做法,有推廣的價值。
九派評論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來源:九派新聞】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