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位高考狀元家庭曝光,真相扎心:學霸的家庭都是相似的

最近全國各地高考成績紛紛出爐,每年放榜時,最熱鬧的就是圍觀清華北大,使勁渾身解數搶狀元。

68位高考狀元家庭曝光,真相扎心:學霸的家庭都是相似的

苦盡甘來,少年得志,一夜爆火……被眾多名譽和光環裹挾著的狀元們,看起來是標準的“別人家的孩子”。但如果能仔細瞭解下各省狀元的經歷,就會發現,“學霸的家庭都是相似的,學渣卻各有各的不幸”。

這些狀元們之所以能一鳴驚人,並不是大家所謂的“出身好”、“智商高”、“天才”,而是因為相似的家庭教育。

好的家庭教育,要拼爹媽嗎?

要!

但拼的不是誰爸爸官職高,誰媽媽財產多,拼的是父母的思想格局和用心付出。

父母的格局,決定孩子的結局

有位網友發文講述了,自己聽到幾位菜市場大媽關於“讀書無用”的言論,深感震驚。

她在買菜時,聽到一位賣菜的大媽,跟隔壁攤位的阿姨講,今年親戚的孩子高考,成績很好,家裡人特別高興想請親戚們吃飯。

“孩子查完分一聽說是六百多分,四十幾歲的人了,樂得一蹦三尺高……“她邊笑邊撇嘴,“我說至於的嗎,不就是考個大學嗎?上了好大學也不一定就有好工作。”

隔壁攤位的阿姨深以為然,表示贊同道:

“北大清華出來賣出肉的多了,工作了還不是給人打工,別看我兒子初中畢業,現在當個包工頭大小也是個老闆,比大學生可掙得多……”

其實每年高考成績出爐,就有一波“讀書無用論”在沉渣泛起。

不只菜市場大媽,網上也不斷有人放出這個陳年老梗:

這兩份名單,哪份名單你認識的人多?

第一份:傅以漸、王式丹、畢沅、林召堂、王雲錦、劉子壯。

第二份:李漁、金聖嘆、吳敬梓、蒲松齡、洪秀全、袁世凱。

前者全是科舉狀元;

後者全是落第秀才。

結論:一場考試決定不了什麼,人生充滿無限可能!

68位高考狀元家庭曝光,真相扎心:學霸的家庭都是相似的

這種毒雞湯聽起來很有道理,甚至很多父母也聽進去了,覺得不讀書不也能賣豬肉賺錢,所以在孩子無知想要放棄讀書的時候,舉雙手贊同。

正是父母的這種狹小格局,坑害了孩子一生。

在當代社會,讀書或許仍然是普通人成本最低、風險最小地獲得財富增值的籌碼。

這張流傳甚廣的大佬聚會圖,被網友戲稱為“烏鎮局”,網際網路巨頭齊聚於此。

68位高考狀元家庭曝光,真相扎心:學霸的家庭都是相似的

這些中國頂尖企業家,富豪榜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無一例外都是名校畢業,甚至有好幾個人都是高考狀元,讓人不禁感嘆,每個成功人士的背後,一定都有好的學歷在支撐。

68位高考狀元家庭曝光,真相扎心:學霸的家庭都是相似的

這裡面任意一個人,如果沒有用功讀書,都不會有機會出席這個飯局,更不會有今天的成功。

所以,別拿落第秀才更優秀這樣極端故事騙人了,也別拿誰家孩子沒上大學,卻賺錢的故事當路標了,這種情況都是偶然,跟彩票中大獎的機率差不多。

白巖松曾經說過,沒有高考,你拼得過富二代嗎?

68位高考狀元家庭曝光,真相扎心:學霸的家庭都是相似的

確實,有些人一出生就是你人生達不到的巔峰。早年間網上有句很扎心的雞湯,我奮鬥了18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聽起來有些心酸,但現實就是這樣。

如果沒有高考,可能你奮鬥一輩子,都沒機會和富二代一起喝咖啡。

68位高考狀元家庭曝光,真相扎心:學霸的家庭都是相似的

2008年,在安徽有個叫徐孟南的考生。

他是個特別有想法的孩子,一直對教育制度感到不滿。

於是在高考那天,他做出一個驚人的舉動,故意交了白卷,也就是憑自己的實力,拿了高考0分。

意料之中,他落榜了。

在這之後的10年裡,他輾轉於各類大小工廠,把各種髒活、累活都幹了個遍:組裝廣告箱、包裝衛浴品、製造井蓋、生產說明書…

很多次,他想換一個好一點兒的工作,但入門條件就是“學歷”。

只有高中畢業證的他,只能止步於此。

由於學歷的限制,撞過幾次南牆後,徐孟南終於明白了:讀書,才是最好的選擇;讀書無用,是最大的騙局。

68位高考狀元家庭曝光,真相扎心:學霸的家庭都是相似的

10年的生活所迫,徐孟南下定決心,要再次考大學。然而,經過10年的社會經歷,儘管有一腔對“讀書無用”的悔恨,再想學習考試,卻比當年要難上不止10倍。

所以必須承認,最好的路徑還是讀書,不要再用自己狹隘的世界,讓孩子一生碌碌無為。

要告訴孩子,讀書有用,真有用,很有用,只有讀書才能讓孩子看到更廣闊的世界,不再侷限與小小生活中的一隅。

父母用心培養,才能成就孩子

謝欣穎是今年的重慶理科狀元,高考成績726分,更厲害的是,3年前她是重慶中考狀元,今年是重慶高考狀元,還是截至7月25日已查到的全國二卷狀元,傳說中的“三元及第”。

68位高考狀元家庭曝光,真相扎心:學霸的家庭都是相似的

當被問到,學習秘籍時,班主任表示,“她的學習習慣特別好,讓我都感覺很佩服。”

比如,她從來不上輔導班,不海量刷題,但上課的時候絕對是100%專注;

還有,注重學習細節,一個錯別字也要揪出來,學習態度十分嚴謹。

被問到,孩子是怎麼培養的?

本以為高考狀元的爸媽都是“控制型父母”,但謝爸爸的回答卻出乎意料。

他說:“就沒怎麼培養……”

這個“沒怎麼培養”不是撒手不管,放任孩子野蠻生長,也沒有像其他父母一樣瘋狂給孩子請家教,上補習班,學習特長,而是用心發現孩子的興趣點。

68位高考狀元家庭曝光,真相扎心:學霸的家庭都是相似的

謝爸爸說,為了讓孩子做事情專注一點,從5歲開始就帶著她學習鋼琴,

為了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從孩子1歲開始就為她訂了很多兒童畫報、繪本之類的書籍,“孩子不識字的時候,我們就指著圖片給她講,慢慢的她就能把一個故事,複述完整,有時候甚至還會發表自己的見解。”

慢慢地,孩子不僅愛上了閱讀,也逐漸養成了高效閱讀的能力。

後來他發現孩子喜歡彈鋼琴,於是從5歲開始就給她報班學習,為了讓孩子做事情更專注一點,每次練琴時父母都雷打不動陪在身邊,最終謝欣穎通過了鋼琴十級考試。

一個孩子能成為學霸,需要掌握多種能力,強大的邏輯思維、優秀的鑽研能力、認真細緻的學習習慣等,這些都不是天生的,而是父母從一開始就未雨綢繆,用心鍛鍊和培養的。

2019年廣西高考狀元楊晨煜的媽媽,在談及自己的教育心得時,也表示“只有小時候定型,後面的路才好走。”

孩子們很少提起父母對自己口頭上的教誨,說得更多的卻是爸媽行動上的感染。

安徽狀元董吉洋說:“偶爾我也會厭學,不想看書,爸媽注意到了,也不說什麼,就把電視關掉,坐下來看書,看到他們在看書,我也就不好意思不看書了。”

天才或許不可複製,但優秀的孩子一定有跡可循,父母從小就有意識培養孩子各種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即便天賦無法達到狀元的程度,但一個擁有好習慣的孩子,成就也差不到哪裡去。

父母的自律,是孩子的一面鏡子

媒體採訪高考狀元時,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

在我們的潛意識裡,高考狀元都是隻會讀書的書呆子,但後來發現並不是。

狀元們並不死讀書,他們平時都挺會玩的。

比如,湖北省高考狀元唐楚玥除了拿下725分高分外,不僅寫得一手好書法,更是興趣廣泛,打球、游泳、演話劇、吹拉彈唱,樣樣都會,運動會200米跑還能拿第二名。

68位高考狀元家庭曝光,真相扎心:學霸的家庭都是相似的

山東省高考狀元孟令昊,喜歡拉大提琴,小學五年級開始學習,早早就拿下了大提琴十級證書。

哪怕是緊張的高三,他都要在晚自習的時間回家練琴,雷打不動,基本上每天最少兩個小時,高三的時候每天練三個小時。

孟令昊說,練琴帶給他的不僅是一個特長,更培養了他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的堅持和恆心,以及面對任何困難時的淡定與從容。

68位高考狀元家庭曝光,真相扎心:學霸的家庭都是相似的

這一切都源於他們的父母。

唐楚玥的父母每天都會帶著孩子一起運動,動一動學習效率就高了;而孟令昊相當民主,凡事都跟孩子有商有量,“爸爸媽媽特別懂我,從來都是鼓勵和引導,即便是考砸了,也都一直安慰我”,孟令昊說。

我們發現,優秀的父母都是相似的,他們在要求孩子成為“別人家小孩”前,都會以身作則,先成為“別人家父母”。

68位高考狀元家庭曝光,真相扎心:學霸的家庭都是相似的

《中國詩詞大會》上一鳴驚人的武亦姝,也不是一開始就出口成章,她考進中學蘭生復旦的時候成績墊底。但是進入初中後,武亦姝的成績迅速提升至年級前十名。

這全靠父母的“自律”在引導,她爸爸每天下午4:30以後,就不用手機,專心陪兩個孩子,輔導孩子的作業。

去年廣西高考狀元,打破高考以來的分數記錄的楊晨煜的媽媽也說過:“家長要自律,不能把孩子丟一邊自己玩手機”。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他們性格和才能,歸根結底是受到家庭、父母的影響。

而你想要什麼樣的孩子,就先要成為什麼樣的父母,一邊玩著手機,一邊教育孩子別看手機的家長,是永遠不會成功的。

教育的本質,就是拼爹拼媽。

拼爹媽不是拼資產和繼承,而是父母的眼界格局,思維方式和創造的資源環境。

拼父母並不意味著將孩子桎梏在家長的圈子裡,讓他必須怎麼做,而是在於能不能幫助孩子培養好的習慣,能不能讓他變成“別人家小孩”,去影響別的孩子。

在孩子還沒有自主思考能力的時候,習慣的培養,能力的養成,靠的是父母。

人生不止於高考,幫孩子塑造的好習慣,不僅可以幫他們在求學路上省心省力,還可以受用一生。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467 字。

轉載請註明: 68位高考狀元家庭曝光,真相扎心:學霸的家庭都是相似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