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相寫《漁家傲》,豪放詞風深深影響蘇辛,通篇都是千古名句

北宋名相范仲淹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論政治才華,他是早於王安石的改革家;論軍事水平,他被西夏人稱為“小范老子”、“腹中自有百萬兵”的名將。

論文學貢獻,他更是宋代超一流的散文大家,還是“古文運動”的發起人、詞壇上第一位“邊塞詞”的作者,真正意義上的“豪放派先驅”。

北宋名相寫《漁家傲》,豪放詞風深深影響蘇辛,通篇都是千古名句

范仲淹一生存詞雖然僅有五首,但是首首皆是精品。《漁家傲·秋思》屬於豪放詞風,深刻地影響了後世的蘇軾、辛棄疾。其中的一首婉約詞《御街行》,則是直接啟發了李清照,創作出了《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范仲淹這首《漁家傲·秋思》,通篇都是千古名句,對宋詞的發展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影響至深。

一、《漁家傲·秋思》賞析

《漁家傲·秋思》——北宋·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詞作意譯:

塞外的風光,與江南大不一樣。才到秋天,大雁就已經毫不留戀地飛回了南方的衡陽。

傍晚時分,四周的胡笳聲、馬嘶聲與號角的聲音混合在了一起。一座城堡,孤零零地處於群山環抱當中。落日之後點燃狼煙,緊緊地關閉了城門。

手中只有一杯渾濁的老酒,怎能消除離家萬里的憂愁呢?眼下邊患尚未消除,也不知什麼時候能夠歸家。

帳篷外面傳來淒涼的羌笛聲音,抬眼望去,一片嚴霜鋪滿了草地。又是一個難眠的夜晚,軍帳內外,將軍與征夫,都懷著同樣的心思,無法成眠。

北宋名相寫《漁家傲》,豪放詞風深深影響蘇辛,通篇都是千古名句

這一首詞中描寫的內容,是范仲淹個人軍旅生活的真實反映。宋仁宗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西夏李元昊率十萬兵馬犯邊。由於北宋西北邊軍不足、武備失修,敵兵長驅直入。

延州以北三十六寨和周圍四百里邊境防線被敵人攻破,守軍多名將領被俘。范仲淹臨危受命,以“龍圖閣直學士”的身份擔任陝西經略安撫副使,在極短的時間內穩定了局勢。

後來奉命留守延州,抵禦西夏的進軍,第二年又被調到耀州。前後戍邊長達四年,其間展現出卓越的軍事才能。這一首詞,大約是寫於這四年之間。

詞的上半闕主要是寫景,透過描寫塞外氣候與江南的區別,來突出環境的蕭殺。再用“四面邊聲”來暗示胡笳、馬嘶,連同號角一起打造出一種悲壯的氛圍。

這首詞最出色的是一句“長煙落日孤城閉”,化用了王維名的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進行再創造,用“孤城閉”把悲壯之氣推向了極致。

北宋名相寫《漁家傲》,豪放詞風深深影響蘇辛,通篇都是千古名句

那麼,為什麼這裡會是“孤城閉”呢?有的學者認為,范仲淹這樣寫是為了突出當時他所在的延州邊軍,正處於一個“孤立無援”的地步。

不過,也有人認為,范仲淹在這裡其實只是如實地描述了當時的環境,並不是為了抨擊北宋朝廷。這一點,我將會在第二部分向大家進行詳細的介紹。

《漁家傲·秋思》的上半部分主要是寫景,渲染氣氛,到了下半部分就開始寫人抒情了。

范仲淹喜歡在詞裡寫飲酒,借酒澆傷。但是當時軍中條件很差,他手上只有一杯濁酒。別說只有一杯,哪怕給他一罈,又怎麼消得了他離家萬里的憂愁呢?

離家遠還不算,離得久也不算,最麻煩的是,根本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歸家。因為他的職業是守邊,只能守到休戰為止。但是,這個休戰的時間誰也無法預計,所以說是“歸無計”。

這個時候,他忽然聽到帳篷外面傳來了一陣羌笛聲,又看到了滿地的嚴霜。秋天本來就容易讓人生起愁思,何況又是在塞外的戰場上,這就更加讓人憂愁了。

北宋名相寫《漁家傲》,豪放詞風深深影響蘇辛,通篇都是千古名句

許多的人在看到“羌管悠悠霜滿地”一句的時候,馬上就會聯想到王之渙在《涼州詞》中的名句“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不過我卻覺得,這一句其實更像是李益在《夜上受降城聞笛賦》中的“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

二、“孤城閉”到底是什麼意思

前一段時間讀了一點《蘇東坡新傳》,書裡提到,蘇軾在二十多歲的時候進京參加科考,一舉成名。當時歐陽修非常喜歡他,所以就將他引薦給了文壇的前輩。

許多的前輩都對蘇軾說:可惜你來得遲了,沒能與范仲淹見上一面。假如他們二人能見面的話,范仲淹一定會把蘇軾視為知己吧。

都說蘇軾是宋詞豪放派的鼻祖,但是讀過了范仲淹的詞,發現他才是“豪放派第一人”。都說蘇軾是“全能型文人”,但是瞭解范仲淹生平後,你一樣會驚歎於他的“全能”。

范仲淹的才華“跨越”了“政壇”、“軍界”和“文壇”三個圈子,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他才是真正的“全能型人才”,蘇軾都無法與他相提並論。因為蘇軾的軍事才能、政治才能,並不出色。

北宋名相寫《漁家傲》,豪放詞風深深影響蘇辛,通篇都是千古名句

宋仁宗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正當西夏犯邊的時候。延州接連失地,守軍主將劉平、古元孫皆為西夏俘虜,延州儼然成為了一座孤懸塞外的“孤城”。

幸好當時天降大雪,西夏因為天氣原因退兵了。事後,北宋朝廷想派其他人前往延州,但是遭到了陝西安撫使韓琦的堅決拒絕。

韓琦用全家性命擔保,讓范仲淹上任經略安撫副使一職。范仲淹一上任,就立馬採取了極其有效的措施,穩定住了延州的局勢。

當時北宋朝廷多次派人前去監督邊軍,范仲淹一舉一動都必須上報 ,得到批准之後,才能採取行動。結果,就是這樣的“無形枷鎖”,給他的軍事部署造成掣肘。

范仲淹守延州,西夏人不得進犯。李元昊派人前來議和,范仲淹給李元昊寫了一封長信,結果北宋朝中竟然還有一部分人覺得他在通敵,還主張“仲淹可斬”。

最後,皇帝雖然沒有殺他,但是還把他降職遷官了。沒想到他一走,李元昊又打過來了,連破數城。皇帝無奈之下,又急急忙忙把他調回去,這樣才把局勢又給穩住。

北宋名相寫《漁家傲》,豪放詞風深深影響蘇辛,通篇都是千古名句

慶曆二年(公元1042年),歐陽修上書說,邊軍的隊伍過於龐大了,且戰鬥力低下,請求裁軍。這的情況,給范仲淹的守邊再度造成極大的困擾。

於是,范仲淹只得修築城堡、大興屯田和招募少數民族來充當邊軍,採用有效的策略,保證了邊軍在裁軍之後,延州局勢仍然能夠穩固下來。

由於採用了得當的軍事措施,北宋軍威大振。當時邊塞的民歌中唱道:“無以延州為意,今小范老子腹中,自有數萬甲兵,不比大範老子可欺也。”

這首民歌中的“大範老子”,是指宋仁宗時期的兵部員外郎,曾任陝西轉運使的範雍。而“小范老子”,就是指的范仲淹,在文章的開頭就已經提到了。

所以,有人根據《漁家傲·秋思》詞中的環境描寫,推測出詞作的時間正是慶曆二年(公元1042年)。因為這個時候的范仲淹,內心其實是非常矛盾的。

一方面,他非常樂意靖邊衛國;但是另一方面,他作為戍邊將領,屢次受到朝廷的懷疑,每一日都是如履薄冰,讓他內心感到非常孤獨。

北宋名相寫《漁家傲》,豪放詞風深深影響蘇辛,通篇都是千古名句

“長煙落日孤城閉”這句詞,其實並不是簡單地借鑑王維的詩歌意象。因為在王維的筆下,這些都是美景,而在范仲淹的眼底和心中,這些都是淒涼的。范仲淹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缺乏兵源,他是內心孤獨。

另外,也有人說“孤城”是指他築的城堡。作為一名優秀的軍事將領,他是不會把自己的要塞刻意弄到一座“孤城”之內的。之所以會出現“孤城”,其實和他當時制定的軍事策略有關。

范仲淹當時在邊境上興建了很多小型的城堡,“敵人‘小至’,則諸寨士兵共力御捍;敵人‘大至’,則集中禁軍、廂軍之力堅壁清野”。

結語

范仲淹早在兩歲的時候就已經喪父,母親帶著他改嫁。長大以後,他知道了自己的身世,所以就辭別了母親,獨自在外求學。

冬天讀書的時候,如果困了,他就用冰水來洗臉;如果餓了,他就吃糜子面粥來填肚子。後來發達了,他還不忘把母親接到自己的身邊奉養。

北宋名相寫《漁家傲》,豪放詞風深深影響蘇辛,通篇都是千古名句

這樣的一個人,在家裡是孝子,在朝堂上是忠臣。在政治上,是改革先驅;在軍事上,是有為將領;在文壇上,同樣也是領袖人物。

范仲淹一手推動了“慶曆新政”的出現,另一手又推動文學的變革。那個時候,王安石只有二十二歲,還沒有進入北宋朝廷的中樞,而蘇軾才六、七歲,還在玩兒泥巴呢。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097 字。

轉載請註明: 北宋名相寫《漁家傲》,豪放詞風深深影響蘇辛,通篇都是千古名句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