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帶入校園、禁止帶入課堂 孩子的手機該怎麼管?

“有限帶入校園、禁止帶入課堂”——

孩子的手機能“拿得起放得下”嗎?

全國中小學校迎來了新學期,不少家長、學生收到新提醒:學生原則上不得將個人手機帶入校園。確有將手機帶入校園需求的,在進校後應將手機交由學校統一保管,禁止帶入課堂。

沉迷網路、遊戲成癮、近視率上升……近年來,中小學生因過度使用手機帶來種種問題,引起社會關切。孩子的手機該怎麼管,令不少老師、家長頭疼。

2月初,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學生原則上不得將個人手機帶入校園。2月23日,在教育部舉辦的新聞釋出會上,有關負責人再次強調要確保中小學生手機管理落實見效。各地各校要按照“有限帶入校園、禁止帶入課堂”的要求,細化管理措施。同時,要準備好必要的手機統一保管裝置。

有專家稱,“00後才是真正第一代的網路原住民。”那麼,移動互聯時代,如何讓學生科學理性對待網路,合理使用手機,提高學生資訊素養和自我管理能力?

教育部發出《通知》後,各地教委就落實《通知》精神提出明確要求。如北京市教委要求,各中小學設校內統一集中保管學生手機設施裝置;陝西禁止學生將個人手機帶入課堂;江西明確了中小學校教職工的管理職責;廣州僅允許小學生帶電話手錶入校,並鎖定了使用時段。新學期開始,各地中小學紛紛加強手機管理工作。一些學校做到了精準細緻管理,如教室門口多了用於存放手機的“養機場”“停機坪”、每間學生寢室安裝固定電話機……

事實上,該不該禁止手機進校園,這個話題社會上早有討論。此前一些學校粗暴處理學生帶手機的問題,多次引發輿論熱議,如某中學公開砸毀學生手機、有高中生在課堂上玩手機被退學、老師要求中學生將手機丟進水桶銷燬等。對此,《通知》提出,學校要透過班團隊會、心理輔導、校規校紀等多種形式加強教育引導,避免簡單粗暴管理行為。

中國社科院社會學所青少年與社會問題研究室副主任田豐表示,學校等相關部門在落實《通知》精神時要避免懶政,應承擔起應有的教育引導責任,並和家長做好聯動管理,而不是僅使用物理隔絕方法。從長遠看,單純禁止使用手機,也不利於青少年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健康成長。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則認為,只有教育評價標準多元化,中小學生才能有更多開展戶外活動、親近自然、接觸社會的時間和機會,而不是僅僅依賴手機獲得外界資訊,這更有助於增強學生個體的自主性,“役物而不為物所役”。

手機本身不是問題,怎麼使用手機才是問題。有專家建議,應透過教育引導,讓孩子提升媒介資訊素養和自我管理能力。再面對手機時,他們才能“拿得起放得下”。

引導學生科學使用手機,需要家校合力。《通知》強調,學校要將手機管理的有關要求告知學生家長,講清過度使用手機的危害性和加強管理的必要性。家長應履行教育職責,加強對孩子使用手機的督促管理,形成家校協同育人合力。

2月23日,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在談到學生放學後在家沉迷手機該怎麼辦時支招,家長應該和孩子約定使用手機的時間。同時,還要積極尋找替代品,主動開展親子活動。家裡要創造豐富的生活環境,比如透過閱讀、鍛鍊,把孩子一些時間充分有效地利用起來。

“家長要以身作則,不沉迷網路。”呂玉剛說,家長自己玩手機對孩子的影響也非常不好,這也需要學校、家庭乃至社會共同努力,來共同解決這個問題。

本報記者 於忠寧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350 字。

轉載請註明: 有限帶入校園、禁止帶入課堂 孩子的手機該怎麼管?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