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一生是有發展性的,所以不能單單以當下的情況來判斷孩子是否有出息,尤其是學習這件事。學生階段的課程說到底是比較固定的知識範圍,所以不存在很大的變化,因此關鍵就在於孩子到底願不願意學。有的孩子一開始學習成績平平,但後來卻追上去了,還有的本來成績很好,也有可能變成學渣。
對此,資深小學老師說,孩子成績好不好跟學習知識本身的內容和難度沒什麼太大的關係,因為大多數學生都不會拉開太大的差距。重要的在於孩子學習的方式,態度,這些人本身的因素,而這些主觀因素在小學就已經在孩子身上顯露出了。所以,老師直言:到了初中逆襲成學霸的孩子,都有這些共同點。
學習態度認真、踏實
老師說,自己剛入職當教師的時候,看待班上的學生也是會有偏見。比如當時有個孩子,整天也不會調皮搗蛋,很聽話,每天都會按照老師的要求認認真真學習,完成作業,但就是不出成績。連中等水平都算不上,看著就是努力跟成果不成正比,這個老師下意識認為,這孩子腦袋瓜不夠靈活,所以才怎麼學成績都上不去。
不過後來慢慢有了提升,升上初中後,老師瞭解到這個孩子竟然在初二一躍蹦到了班上前幾名。後來經過教學經驗的豐富,這個老師認為學習態度真的能決定學習成果,哪怕是時間有點長。因為足夠認真,踏實,才能把知識打下牢固的基礎,厚積薄發就是這個道理。
不喜歡往後拖任務
小學生學習也不緊張,作業也不多,孩子又貪玩,所以都是被催著做作業,不然就會一直往後拖,就跟暑假作業一直拖到假期最後一天一樣。但是這個毛病必須改,還要趁早改,小學拖延養成習慣,到了初中就更會拖,但是情況就不一樣了。
初中學習的科目多,作業也繁重,如果一直把任務往後拖,就會越摞越多,越多越不想解決。尤其是知識難點,一個沒解決,到後面就會有一堆沒解決,難度更大,不想做的心思就更強,就變成了排斥學習。所以小學就要讓孩子養成今日事今日畢,當時事當時畢的習慣,到了初中才不會因為突然加大的課業手忙腳亂。
學習獨立性比較強
表妹和表弟小學時期寫作業就是兩個極端,表妹不用人看,自己全神貫注一會兒就寫完了,表弟是寫一個字抬一下頭,非要家長在旁邊一道題一道題的輔導,恨不得替他寫才能寫完。表妹永遠是自己把學習放心上,主動完成,表弟是不催就會選擇性忘記。
當然兩個人之後的成績差距也是越拉越大,因為到了初中學生多,老師事情也多,沒辦法像小學時候那樣還給孩子一個字一個字指導,這就非常考驗孩子的自覺性和獨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