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七雄都城是哪,是現在什麼地方,有一國居然前後有過八個都城
春秋和戰國都屬於東周時期,東周與西周一脈相傳,都屬於周武王姬發建立的周朝,周朝的體制是周天子統治之下的諸侯分封制,周天子將諸侯分封到各地建立“國”,諸侯再分封采邑給卿大夫建立“家”,無論是諸侯的國,還是卿大夫的家,都有一個政治中心,這個政治中心就是都城,也稱為建都或者封邑。
戰國七雄就是指戰國晚期華夏最強大的七個諸侯國,分別是:秦國、韓國、趙國、魏國、燕國、楚國、齊國,這些諸侯國大多是跟隨周朝建立分封后開始存在的,只不過有些諸侯國分封建立得早,比如齊國、燕國,有些諸侯國分封建立得晚,比如秦國、楚國。
接下來聊一聊戰國七雄曾經的都城在哪裡?他們的都城是今天的什麼地方?
一、齊國
齊國的開國祖先是輔佐周武王建立周朝的姜子牙,在西周建立兩年後,姜子牙被周武王封為侯,他的封地在今天山東省的中部偏北的地方,姜子牙當時的都城叫營丘,所來改名為臨淄,臨淄就是今天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
之後臨淄一直作為齊國的都城,到齊國第六任國君齊胡公即位時,把都城從臨淄遷到了薄姑,薄姑就是今天山東省濱州市博興縣附近,齊胡公之所以遷都是因為前任齊國國君齊哀公被當時的周夷王所烹殺,而周夷王則是聽信了齊國的鄰居紀國國君的讒言,所以齊胡公為了躲避紀國的迫害而遷都,但是齊胡公這一遷都行為沒有持續多久,齊胡公就被弟弟公子山所殺,然後又把都城遷回了臨淄。
公元前284年,燕國大將樂毅聯合五國聯軍攻打齊國,攻破了齊國都城臨淄,攻下了齊國七十多座城池,那一段時間齊國沒有都城,國內只有莒和即墨兩座城池還在齊人手中,之後,田單打敗了燕軍,收復了齊國,齊國仍然以臨淄為都城,直到公元前221年秦軍滅亡齊國,臨淄都是齊國的都城,所以嚴格說來齊國只有一個都城就是臨淄。
二、魏國
魏國是三晉之一,原來晉國分出來的國家,公元前403年,魏國正式被周威烈王封為諸侯,開啟了魏國建國,魏文侯是魏國的第一代諸侯,當時魏國的都城在安邑,安邑曾經是夏朝的都城,禹的兒子啟建立了夏朝,都城就在安邑。
魏國的第一任都城安邑就是今天的山西省運城市夏縣,魏國同時是戰國時期第一個強大起來的諸侯國,是戰國初期的霸主,到魏文侯的孫子魏惠王時期,將都城從安邑遷到了大梁,大梁是魏國的第二任都城,也就是今天河南省開封市。
有些史書把魏國也稱為梁國,把魏惠王也稱為梁惠王,就是因為大梁的緣故,魏惠王之所以遷都,是因為秦國的崛起,而安邑離秦國太近,很容易就會受到秦國的攻擊,所以需要遷都,當時的大梁位置要比安邑好,地處中原腹地,黃河以南,而且還是戰國時期有名的大城市,算起來魏國先後有兩個都城。
魏國都城有兩個:安邑(山西夏縣)、大梁(河南開封)。
三、趙國
趙國也是三晉之一,原來晉國分出來的國家,趙烈侯是第一任趙國諸侯,晉陽是趙國的第一任都城,也是趙國諸侯還是晉國大夫時的封地,晉陽就是今天的山西省太原市,晉陽是晉國上卿趙簡子派人修建的,當時的趙簡子還是晉國的卿大夫,為了讓自己有一個堅固的藏身之處,所以修建了晉陽城,這成為後來韓、趙、魏三家滅亡智伯的地方。
趙襄子時期,智伯聯合韓康子、魏桓子一起攻打趙襄子,意圖滅亡趙家,但趙襄子在晉陽城堅守,後來策反了韓康子與魏桓子一起滅亡的智伯,才成為三家分晉的起因。
公元前423年,趙獻子將都城從晉陽遷到了中牟,這個中牟不是今天的河南省中牟縣,而是今天的河南省鶴壁市山城區,中牟作為趙國都城的時間很短,只有38年,到公元前386年,趙敬侯又將都城從中牟遷到了邯鄲,這個邯鄲就是今天河北省邯鄲市了,趙國直到滅亡都城一直是邯鄲,而且邯鄲這個名字從他出現一直沒有改變,有兩千多年曆史了。
趙國先後有三個都城:晉陽(山西太原)、中牟(河南鶴壁)、邯鄲(河北邯鄲)。
四、韓國
韓國也是三晉之一,從晉國分出來的,韓還是卿大夫時都城在平陽,這裡的平陽是今天的山西臨汾市,之後不久韓將都城遷到宜陽,這裡的宜陽就是今天的河南省洛陽市下轄的宜陽縣,沒多久,在韓景侯期間又將都城從宜陽遷到了陽翟,陽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禹州市。
到了公元前375年時,韓國滅亡了鄭國,於是把自己的都城遷到了鄭國原來的都城新鄭,之後新鄭一直就是韓國的都城,直到滅亡,新鄭就是今天河南省鄭州市下轄的新鄭市。
韓國先後有四個都城:平陽(山西臨汾)、宜陽(河南宜陽)、陽翟(河南禹州)、新鄭(河南新鄭)。
五、燕國
燕國是姬姓諸侯國,其先祖是周文王的庶長子召公,名字叫姬奭,姬奭也就是第一任燕國諸侯,又叫燕召公,燕召公被封在燕地,燕地就是今天的北京市房山區琉璃河鎮一帶,燕地也是燕國最早的都城。
之後燕國不斷擴張,先後向河北北部和遼東地區擴張,到了燕桓侯時期,由於受到北方山戎人不斷南下的威脅,燕國將都城遷到了臨易,臨易的大概位置就是今天河北省雄安新區一帶,齊桓公尊王攘夷打敗了山戎人之後,燕國又修建了上都-薊。
後期燕國實行的是三都制,不止一個都城,一共有上、中、下三個都城同時存在,上都有兩個,一個是薊,在今天的北京市房山區,另一個是臨易,在今天的河北省雄安新區一帶,下都是武陽城,在今天河北省保定市下轄的易縣,中都名字不詳,大概在北京市房山區竇店鎮。
所以,燕國的都城一共有五個:燕地(河北房山)、薊(北京房山)、臨易(河北雄安)、武陽城(河北易縣)、中都(河北房山)。
六、楚國
楚人是黃帝孫子顓頊的後代,楚人的第一任封君是熊繹,熊繹被周文王封為子爵,只有方圓五十里的封地,差不多就是現在一個大點村子的大小,最早的都城是丹陽,說是都城,其實就是一個簡易的集多種功能於一體的居住地,丹陽就是今天的河南省淅川縣,這裡也是楚人最早的落腳點。
楚人從丹陽開始發展,勵精圖治,不斷髮展壯大,到了楚文王時期,把都城從丹陽遷到了郢都,郢都就是今天的湖北省荊州市荊州區紀南城,郢都作為楚國都城有400多年,楚國的壯大就是從郢都開始的,從方圓五十里的子爵擴大了十倍不止。
郢都位於江漢平原的中部,南邊是長江和洞庭湖,北邊有漢水,西邊是夷陵,也就是今天的宜昌,這裡是楚國王室的陵墓所在地,東邊是一望無盡的雲夢澤,郢都的位置非常好,楚國就是佔據了此處,才能拓土千里,成為戰國七雄中地盤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
公元前506年,吳國聯合蔡國和唐國,在伍子胥和孫武的輔佐下,攻入楚國都城郢都,這是郢都第一次被攻破,當時楚昭王棄城逃走,之後便將都城從郢都遷到鄀都,鄀都在今天的湖北省宜城市東南邊,在郢都的北邊160公里的地方,後來楚國又將都城遷回了郢都。
楚惠王時期,曾將都城遷到鄢都,鄢都也在今天湖北省的宜城市,之後又遷回郢都。到了戰國時期的公元前298年,秦將白起率軍攻破了楚國都城郢都,楚傾襄王將都城遷到了陳都,陳都就是今天河南省的淮陽。
戰國時期,秦國越來越強大,不斷攻打楚國,到公元前253年,楚考烈王遷都到巨陽,巨陽就是今天的安徽省阜陽市,沒過幾年,楚考烈王又將都城遷到了壽春,壽春就是今天的安徽省壽縣。
楚國的都城一共算下來有七個,分別是:丹陽(河南淅川)、郢都(湖北荊州)、鄀都(湖北宜城)、鄢都(湖北宜城)、陳都(河南淮陽)、巨陽(安徽阜陽)、壽春(安徽壽縣),其中郢都的時間最長,有400多年是楚國都城。
七、秦國
秦人的先祖是秦非子,秦非子因為給周天子養馬有功,被封在秦地,最早的都城就秦邑,秦邑在今天的甘肅省天水市清水縣和張家川回族自治縣一帶,之後秦人慢慢在周邊開始活動,秦人的第二個都城是西垂,大概在甘肅省的禮縣一帶。
到了西周末年,秦襄公時期,因為護送周平王遷都有功,秦襄公被封為諸侯,秦國開始立國,這個時候的秦國都城在汧邑,汧邑也就是今天的陝西省寶雞市隴縣,幾十年以後,秦憲公將秦國的都城遷到了平陽,平陽是陝西寶雞郿縣,在這裡出土了秦武公的陵墓。
公元前377年,秦德公將秦都遷到了雍城,雍城就是今天的陝西省寶雞市鳳翔縣,雍城其實是秦國定都時間最長的都城,長達294年,先後有19位秦國國君定都於此,電視劇《大秦賦》中秦王嬴政就是在雍城加冠禮正式親政的,為什麼要在雍城?因為秦王嬴政前的歷代秦國國君的宗廟在雍城,這裡也是秦國最為重要的地方。
公元前419年,秦靈公將都城遷到涇陽,涇陽就是今天的陝西省咸陽市下轄的涇陽縣,到了公元383年,秦獻公為了更方便東出函谷,逐鹿中原,將秦國都城遷到了櫟陽,櫟陽就是今天的陝西省西安市閻良區,櫟陽只做了33年的秦國都城,之後在商鞅的主持修建下,秦孝公於公元前350年遷都咸陽,咸陽就是今天陝西省咸陽市。之後,咸陽當了秦國129年的都城,又當了秦朝15年的都城,直到秦朝滅亡。
所以,秦國先後有八個都城,是戰國七雄中遷都最多的國家,但是秦國遷都有一個明顯的趨勢就是從西邊一點一點遷到東邊,這八個都城分別是:
秦邑(甘肅天水)、西垂(甘肅禮縣)、汧邑(陝西隴縣)、平陽(陝西郿縣)、雍城(陝西鳳翔)、涇陽(陝西涇陽)、櫟陽(陝西西安)、咸陽(陝西咸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