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天下大亂,諸雄並起逐鹿天下,曾經擁兵百萬的秦國,竟然出現了兵力空虛,當章邯、王離率領的秦軍被牽制在鉅鹿戰場之時,關中竟然出現兵力空虛,秦王子嬰面對攻入關中的劉邦,無奈之下只得出城投降,秦國至此滅亡。那麼,如果秦始皇多活一些歲月,他能夠戰勝項羽、劉邦,進而平定叛亂嗎?
戰國以來秦國軍事強大的原因
戰國時期,為應對頻繁發生的戰爭,當時主要推行的便是徵兵制,即除少量常備軍之外,平時組織農民在農閒時進行軍事訓練,戰事臨時徵調參戰的兵制。關於這一點,《雲夢秦簡·編年紀》和《戍律》均勻記載。
而秦國之所以能在戰國時期保持強大的戰鬥力,除了軍功的刺激之外,還源於其完善的戶籍管理制度。根據《史記·秦本紀》的記載,秦國早在秦獻公時期便建立了“為戶籍相伍”的戶籍管理制度,而商鞅變法之後,秦國更是建立了一套以“伍、什”為基本單位的戶籍制度,使得朝廷對百姓的管理,直接可以深入到每一戶、每一家。
而根據《商君書·境內》和《傅律》的記載,秦國對於百姓戶籍管理極為嚴格,目的便是為了防止百姓逃脫勞役和戍役。秦國戶籍“三年一造”,詳細登記了每個百姓的所在地、家庭身份、出生地區、爵位、姓名、家庭財產和類別等資訊,從而保證朝廷能夠充分掌握朝廷人口情況,從而為軍隊徵發提供了堅強保障。
在《商君書·兵守》中,有“三軍:壯男為一軍,壯女為一軍,男女之老弱者為一軍,此之謂三軍也”,可見一旦國家爆發大規模戰爭,基本便進入了舉國動員的狀態。此外,根據《雲夢睡虎地秦簡》中兩封家信的記載,當時秦國百姓參戰,不僅沒有軍餉,就連口糧和衣物甚至都是由家中供應,從而大大減輕了國家的負擔。
秦朝末期兵力空虛的根本原因
秦國之所以能夠保持龐大的動員能力,除了制度保障之外,更是源於相對公平的軍功制度,從而使得朝廷獲得了百姓的廣泛支援,因而人人奮勇參軍、拼死作戰。
然而,秦二世即位之後,掌權的趙高大肆排除異己、任用私人,結果全面打破了秦國的“二十等爵位制”,而秦二世為求享樂,又大肆徵發勞役,並進一步壓榨百姓。同時,根據李斯《上書對二世》的建議,秦二世又對官員實行嚴格的“績效”考核,以誰收的稅多、誰抓的囚犯多來評價官員是否負責。
與此同時,胡亥即位之後為保證統治穩固,又大肆屠殺朝中重臣,而這無疑極大動搖了秦軍軍心。《史記·匈奴列傳》有載,“蒙恬死,諸侯畔秦,中國擾亂,諸秦所徙適戍邊者皆復去”。蒙恬去世之後,隨著天下大亂,原本上郡邊軍中的“適戍邊者”全部逃散,直接導致秦國三十萬上郡邊軍,最終只剩下了十萬。
同時,胡亥統治後期秦國朝局極為動盪,就在章邯率兵平叛之際,趙高不僅殺掉了丞相李斯,而且還在胡亥面前粉飾太平,結果導致朝廷對叛亂蔓延關注程度不夠。而劉邦攻破武關之後,胡亥又於秦二世三年(前207年)九月在趙高逼迫下自盡,趙高改立子嬰繼位,而僅僅數日之後,子嬰又處死了趙高。
秦國鎮壓起義的轉折點在於“鉅鹿之戰”
秦末天下大亂,陳勝吳廣發動起義後建立張楚政權,穩固陣腳之後,便命令周文率領十萬大軍(《前漢記》記載一百二十萬)沿秦直道殺奔關中,一路勢如破竹直逼秦都咸陽。危急時刻,在少府章邯的建議下,秦二世大赦天下,命章邯率領驪山刑徒二十萬(《前漢記》記載七十萬)迎擊叛軍。
章邯憑藉著這支臨時拼湊的秦軍,先於戲水大敗周文,一路追擊之下最終迫使周文兵敗自殺,後又擊殺滎陽將軍田臧,攻破滎陽城。此後,章邯率軍繼續東進,破鄧說、敗伍徐、斬蔡賜、降宋留,張楚政權連戰連敗,陳勝最終被車伕莊賈殺死,張楚政權覆滅。
張楚政權滅亡後,項梁于于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六月立楚懷王之子熊心為王,建都盱眙,繼續開展反秦鬥爭。與此同時,秦二世則增派長史司馬欣和董翳增援章邯,令其乘勝消滅其他反秦勢力。
此後,章邯敗項梁、圍魏咎、破齊楚聯軍,先後殺死魏相周市和齊王田儋,迫使魏王魏咎自盡。緊接著兵圍田榮,項梁率兵救援田榮,先後在東阿城和濮陽連敗章邯,秦二世得知後徵發關中剩餘秦軍增援章邯,章邯遂穩住陣腳,並在定陶之戰中殺死項梁。
項梁被殺之後,劉邦、項羽撤往彭城,章邯認為楚地叛軍已不足為懼,遂渡過黃河攻向趙地,大敗趙軍後與王離圍趙王歇於鉅鹿,趙王歇則連忙向各路諸侯求援,“鉅鹿之戰”爆發。此時,不僅秦軍主力被吸引在了趙地,各路諸侯主力也紛紛趕往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