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交大醫學院開展青少年應急救護實訓營 新民晚報記者 孫中欽 攝(下同)
昨天歐洲盃賽場上丹麥隊14分鐘急救值得全世界稱讚,正是這教科書式全員急救守護球員埃裡克森的生命。同樣是昨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團委推出的“2021首期青少年應急救護實訓營”上,來自來自上海中學東校、上海市建平中學西校、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浦東外國語學校、上海市建平實驗中學、上海市進才中學北校、上海民辦立達中學等6所學校的180名中學生學習掌握這項關乎生命的硬核技能。
醫教結合打造“第二課堂”
去年,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教育部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紅十字工作的通知》,指出“把健康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針對青少年生理、心理特點,積極開展應急救護培訓,把學生健康知識、急救知識,特別是將心肺復甦納入教育內容。”
交大醫學院充分發揮專業優勢,集聚優質資源,深化拓展實踐教育的路徑載體,倡導“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結合青少年發展的階段特點,面向廣大青少年積極開展應急救護“第二課堂”,醫教結合、身心兼顧,開設“我能心急救”、骨折的急性處理、常見創傷的止血與包紮、情緒急救包、揭秘人體解剖館等專題,既有理論講課,又有實操訓練,既有實地參觀,又有互動分享,進一步增強青少年應急救護意識,提高應對突發事件和意外傷害事故的應急救援、自救互救能力,幫助青少年樹立敬畏生命、關愛他人的理念。
急救技能從少年抓起
本次青少年應急救護實訓營的指導教師來自交大醫學院基礎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附屬第六人民醫院、附屬精神衛生中心等二級學院、附屬醫院,均為教學或臨床骨幹,具有應急救護帶教的豐富經驗,可謂陣容強大。
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張琳是交大醫學院“我能心急救”青年志願者團隊的指導教師,長期致力於心肺復甦急救知識科普。三天小長假張琳放棄了休息,全身心投入到青少年科普實訓營的工作中。她表示,醫學的本質是尊重生命、救死扶傷,急救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領域,希望透過內容充實而豐富的實訓營學習,從理論知識到模擬演練,讓青少年們對生命意義有更深層的體會和領悟,提高自我安全保護意識和自救互救他救的意識,讓急救知信行的種子在心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當發生應急事件的情況下能臨危不亂,充分體現青少年的精神風貌,成為一名樂善好施的急救小英雄。
激發好奇感悟生命
在實訓課程中,還安排了一個特殊的環節——參觀人體形態展示館,揭秘人體構造。基礎醫學院人體構造教學團隊首席、解剖學課程組組長李鋒教授親自上陣,邊帶領學生參觀,邊娓娓講述。小小少年們對這個神秘的地方充滿好奇,透過專業講解,大家對於人體形態展示館的發展歷史、人體的基本構造、解剖標本的製作過程有了初步的瞭解。不同樣態、形形色色的肌肉、骨骼、關節、神經系統標本給學生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驚歎於人體各個系統複雜的內部環境結構。“希望更多的青少年走進醫學,瞭解醫學,感悟生命的意義,也希望激發他們的醫學興趣,未來選擇醫學。”李鋒教授如是說。
而對於能走進知名醫學高校參加體驗式、沉浸式應急救護實訓,初中生們也表示受益匪淺,格外珍惜,這是校內學習的補充和延伸,是有助於身心健康發展的社會實踐。
新民晚報記者 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