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天,學校安排去往北京進行實習。那是我第一次踏入北京城,面對高樓大廈、車水馬龍,驚覺自己的渺小。
而在短短的兩週時間裡,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不是三里屯的繁華和燈光構築的黑夜,而是四合院和故宮等古建築。建立一種文化需要數百上千年的努力,而毀滅它卻只用很少的時間。
這是當今文化的現狀,也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北京自明清以來作為我國的政治經濟中心,保留了無數的古老建築,那是中國的財富,也是世界的珍寶。
有很多人為古建築奉獻一生,梁思成就是其中的一位,但是他的守護最終抵擋不止李嘉誠200億的財富,難道我們的百年古城就要就此散落了嗎?
梁思成與林徽因
談起林徽因我們並不陌生,大多數人認識她是透過她與徐志摩之間的情感糾纏,或是她筆下《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但是,林徽因在建築學方面的造詣也是極深的,她的成就更是讓人讚歎不已。林徽因在1920年跟隨她的父親林長民在歐洲遊歷,在倫敦經受一名女建築師影響,下定決心要攻讀建築學。
之後回國學習,在1924年和梁啟超之子梁思成前往美國費城賓州大學進行學習。由於建築系不招收女學生,林徽因選擇就讀美術系,但是關於建築系的課程她都進行了學習。從中不難看出,林徽因對建築學的熱愛和堅持。
在外學習期間,林徽因與梁思成之間情感漸生,梁思成在美國費城賓州大學建築系進行相關學習並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後又去哈佛大學學習建築史,專注於研究中國古代建築。
1928年兩人加拿大渥太華的中國總領事館舉行婚禮成為夫妻。不難看出梁思成和林徽因兩人在思想和追求上是高度統一的,是真正的精神伴侶。兩人受西方自由思想的薰陶,又有傳統的中國家庭教育,很難不讓人感嘆真是天造地設的一對。
林徽因與梁思成的婚姻讓我們讚歎,人的一生會遇見不少人,可真正能做到心靈之交的卻沒有幾個,林徽因與徐志摩是年少的美好,與梁思成是一生的幸福。
林徽因的選擇我們不難理解,一個與自己的志向、追求相符合的知己,不正是自己想要相伴一生的人嗎?事實證明,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婚姻是正確的,兩人相伴一生,致力於保護中國古建築,對中國古建築的保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李嘉誠與古建築
婚後,林思成和林徽因夫妻二人走遍祖國大江南北,對各地留存的古建築進行了細緻的研究。最終,將研究專注於北京古城。
北京是一個有著三千年的歷史的古都,其中的古建築數不勝數,那些承載著豐厚底蘊的建築,像是歷史發展的見證者,渾厚、讓人敬仰。經歷種種社會變遷,1953年按照北京古城開始進行拆除,當時林徽因身患重病,這一系列的拆除更是讓病床上的林徽因更是急得不得了。
梁思成也表示,歷史會告訴人們答案,拆除古建築是錯誤的。而事實也是如此,例如帝王牌樓的拆除和重建,當時梁思成聽到拆除的訊息時,去往多個部門斡旋,希望這座牌樓能逃離被拆除的命運,但最終還是失敗了。50年之後,北京決定重建帝王牌樓。
時間飛逝,在梁思成去世20年後,李嘉誠帶著200億的現金來到了北京城。李嘉誠斥巨資18億獲得了長安街上10萬平方米的土地。
這塊地皮距離故宮不足一千米,可以說是北京最核心的地段。李嘉誠是香港富豪,主要產業就是進行地產開發,長安街的這一塊土地可謂是完全符合他的商業準則,這麼優良的位置,肯定是穩賺不賠的。李嘉誠行動快速,精準的在這塊土地上投入200億,一個現代化的商業中心崛起了。
李嘉誠大手一揮200億的投入,對當時的中國是一筆巨大的資金,很難拒絕。
但是當時並不是沒有別的方案,梁思成的學生吳良鏞曾提出這個專案的建設對北京古城一種巨大的破壞,他建議把這個龐大的專案轉移到不遠處的北京中央商務區,也就是現在的CBD國貿這一塊。
在當時,這一塊地區有郭鶴年投資5億美元建設國貿,但到底將來能不能發展起來,還沒人能夠預言。作為商人的李嘉誠立即否定了這個提議,這不難分析,商人逐利,當時的國貿還是一片荒涼,就是在國貿繁榮的今天它的地理位置也遠遠不如李嘉誠拿下的那塊長安街土地。
李嘉誠沒有必要放棄到口的肥肉,去賭一把,所以最終這些薄弱的反對聲沉入古城拆除的浪潮裡。
發展是一個難題,新中國自成立至今,一直聚焦於發展。這個發展,是經濟發展、是政治發展、是文化發展,但套用理論,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最終還是落在了經濟的發展。
今天的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從十幾億人民的吃飯問題到今天的小康生活,我們的經濟發展似乎像鯉魚躍龍門,但是其中付出的文化代價我們難以估量,無數古建築為經濟發展讓步,我們難以去評價對錯,但總歸是可惜的。
古建築與重建
梁思成沒有看到古城拆除的這令人心痛的一幕。但作為一個優秀的建築學家,他的知識讓他預料到了二十年後的場景。所以,為了這些古建築、為了北京的古城保護,他和林徽因盡心竭力做了一個關於北京古城的保護方案和未來發展規劃,但最終結果還是不盡如人意。
這個優秀的北京古城計劃最終抵不過發展的需要被最終擱置。北京古城終究躲不過拆除的命運。為了經濟的發展,為了交通的便捷,無數承載這歷史底蘊的古建築被拆除,令人心痛。
小結:
如今的北京高樓林立,經濟位居全球城市第一階梯。此時的北京開始懷念那些被破壞的古建築,走上了重建城樓的路。但重建始終是重建,歷時幾百年的原始建築再也找不回了。
我們很難去說李嘉誠的對錯,作為一個商人無疑是出色的,眼光獨到的。但是他對北京古城的破壞也是難以估量的。
梁思成以古建築保護為己任,李嘉誠以經濟利益為目標,兩人的目標不同,所以對待古城的態度也是天壤之別,最終百年古城還是沒有抵過財富的力量。但我想,或許這就是北京城的命運吧,有了遺憾才更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