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時期,日本為何不進攻中國?不是不想,而是不敢

唐高宗時期,中日兩國發生了第一次國家層面的交戰——白江口之戰,以日軍全部戰船被焚、上千兵士沉屍海底的慘敗告終;明萬曆年間,狂妄的豐田秀吉試圖以朝鮮為跳板征服中國,但依然強悍的明朝軍隊再次讓日本接受了一次戰場教育。

行至清朝,經過“明治維新”,開始走向資本主義道路的日本逐漸強大起來,再次打起古老中國的主意。

北洋時期,日本為何不進攻中國?不是不想,而是不敢

清光緒二十年,朝鮮再次成為日本進攻中國的跳板,一場註定改變近代中國歷史,改變中日兩國角色、地位的戰爭——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北洋水師的全軍覆沒,《馬關條約》的簽訂直到現在依然是國人揮之不去的巨大恥辱,更重要的是,此戰帶給日本的巨大利益讓其迅速躋身於列強行列,為37年以後的侵華戰爭打下了基礎。

可在資本主義道路上順風順水、國力強盛的日本,敢在晚清時期發動甲午戰爭,敢在民國時期發動侵華戰爭,為何偏偏在晚清和民國之間的北洋時期,未對中國下手呢?

此彈丸小國不是不想,而是不敢!

北洋時期,日本為何不進攻中國?不是不想,而是不敢

甲午戰爭中的平壤之戰示意圖

1916年,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的袁世凱,在全國上下的聲討中憂憤成疾,不治而亡,北洋軍閥混戰的局面正式拉開。就整個國家而言,這一時期幾乎整體處於分散狀態,北洋政府名存實亡,基本等於擺設;各地軍閥之間的混戰,就好像見面打招呼一樣的隨便;用一盤散沙來形容這一時期的中國,一點也不為過。

可就算如此,始終對中國虎視眈眈,亡我之心不死的日本,卻在長達12年的時間裡始終靜默,就算在東北搞點小動作也得看著張作霖的臉色,適可而止。

俗話說“狗改不了吃屎”,日本在北洋時期不進攻中國,並不是放棄了一直以來的念頭,而是因為以下幾個原因,實在是不敢。

北洋時期,日本為何不進攻中國?不是不想,而是不敢

1、北洋雖亂,但軍隊強悍

後世對袁世凱雖然多有詬病,但其對於中國軍事現代化的巨大貢獻,絕對不容忽視。從“小站練兵”到中國第一支新軍的建立,北洋時期的軍隊無論是軍隊素質、軍事思想還是武器裝備都遠超晚清武裝力量。

袁世凱病逝後,不再有國家武裝力量的說法,而是大大小小的軍閥各自擁有,明顯帶有私人武裝的軍隊。其中奉系、直系、皖系軍閥這三支武裝勢力,單拉出來哪一支都夠日本軍隊喝一壺的。老帥張作霖在世時,日軍為何不敢進攻東三省?直到現在仍有人堅定認為:如果不是蔣介石瞎指揮、張學良主動放棄,僅30萬奉軍就能把日軍拖回到戰國時期。

據不完全統計,北洋時期的各地軍閥加起來有120萬,而且這些軍隊幾乎每一個地區都有分佈,足可以才形成層層阻擊、梯次殲滅的有效禦敵形式。如此背景下,日軍想要進攻中國,還真得掂量掂量。

北洋時期,日本為何不進攻中國?不是不想,而是不敢

2、北洋大佬,個個都不好惹

除了具備絕對優勢的武裝力量,掌握這些軍隊的北洋大佬們,也都是堪稱一代梟雄的牛逼人物,個個不好惹。我們選取幾個代表性人物,予以說明:

張作霖:雖然被日本視為眼中釘,但卻也不得不稱其為“壓不倒的小個子”。這個曾經對東三省牢固統治的奉系領袖,乃系日軍進攻東北的最大障礙。如果皇姑屯不發生爆炸,日本進攻中國的計劃很可能會徹底落空。

吳佩孚:這位被時人評價為“大有抗節,不愧英雄”的直係軍閥首領,在民族氣節方面的表現絕對值得國人敬佩。面對日軍的威逼利誘,初心不改,寧死不從。

北洋時期,日本為何不進攻中國?不是不想,而是不敢

孫傳芳:為了擺脫岡村寧次的拉攏糾纏,寧願出家為僧,並給出了“死於同胞之手,比當漢奸賣國賊苟活強上千倍”的豪言。

馮國璋:一生心繫國家興亡,更是以“國家海禁開,東方大事起”為後代制定排輩次序。

這些久經沙場、百戰而生的亂世梟雄們,雖然有著諸多被後世詬病的缺點、不足,但就民族氣節而言,絕對對得起那個時代,更對得起他們身上肩負的歷史責任。所謂“強將手下無弱兵”,有這樣北洋大佬坐鎮,日本斷難對中國發起進攻。

北洋時期,日本為何不進攻中國?不是不想,而是不敢

3、北洋時期的民族氣節,前所未有的高漲

晚清政權被推翻後,統治中國兩千餘年的封建皇權一去不復返,國人心中的民族自豪感,邁向新生活的渴望,對自由、平等、民主的追求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愛國情結、民族氣節在這一時期絕對抵得上百萬雄師。北洋時期雖然混亂,但也只是自己人的家務事,面對外敵,尤其是帶給近代中國諸多災難和屈辱的日本如果膽敢入侵,軍閥之間會立馬抱成一團暫且不說,單是旺盛的民族情緒就足以讓日軍寸步難行。

日本在巴黎和會上對中國主權的嚴重損害,都能引發轟動中國、影響歷史發展的“五四運動”,試想一下,如果日本在這個時候入侵中國,會落得何種下場?無能如北洋政府,恐怕也會被硬逼著和日軍正面剛。如此中國,雖然混亂,但高漲的民族氣節也足以令日本膽寒,而放棄入侵念頭。

北洋時期,日本為何不進攻中國?不是不想,而是不敢

“五四運動”浮雕

後記

北洋時期雖混亂,但幾乎每天處於實戰狀態的軍隊並不弱;北洋大佬們雖然飽受詬病,但在民族氣節上絕對可圈可點;北洋時期的民眾雖然剛剛脫離了封建統治,但愛國情結、民族自豪感卻空前高漲。總之一句話,北洋雖內亂不止,但面對外敵入侵卻能迅速變成一頭雄獅,亮牙撕咬。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914 字。

轉載請註明: 北洋時期,日本為何不進攻中國?不是不想,而是不敢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