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寶寶長身體,或者身體不舒服,出現頻次最高的是什麼問題?積食。
但,不同的積食,有不同的處理方式。有的積在脾,有的積在胃;有的簡單幹預一下就可以,有的生了內熱上火還要清火氣。
一個積食,好多種解決方法,反而不知道該用哪個了。今天就和大家來聊一聊,寶寶“一積食就上火”和“隔三差五反覆積食”,有什麼區別,調理的時候要注意什麼原則。
寶寶積食了,往往會伴隨著一點鬱熱,手腳心摸起來潮潮熱熱的。但這股熱比較輕微,吃顆山楂丸消化掉積滯,就可以了。
但有的小朋友,一積食就上火,這股熱,變得很有勢力:口乾舌燥想喝水,尤其涼水;大便不僅臭,而且乾硬不好拉;口腔紅腫長潰瘍。
這就說明,寶寶腸胃裡的積食垃圾,負擔太重了,已經從積壓變成堵塞,堵住了身體氣機的執行通道。
這就好像,馬路上有個小土堆,你可以開車繞過去。一個大土堆把路擋死了呢,就開不過去了。
中醫講”氣機不暢,鬱而化熱“,氣機過不去,就堵在寶寶的胃腸道,鬱生出內熱火氣來。
這股熱會往上走,所以積食帶來的火氣,通常都表現在面部、在咽喉,眼睛嘴唇紅紅的,咽喉紅腫。
像這樣的積食上火,單純清熱下火,反而容易因為寒涼傷了寶寶虛寒的脾胃;單純消積食呢,幫助又不是很大,火氣繼續蔓延。
正確的調理,得雙管齊下:清積食+清火氣並行。而且,這股火氣是積滯堵出來的,所以要以消積導滯為主,再配合溫和清熱。
家裡有一個隔三差五反覆積食的寶寶,媽媽很困惑:寶寶吃得也不多啊,怎麼積食了呢?
這是因為,反覆積食,已經不是吃多了食物堆積在胃裡消化不掉,肚子鼓鼓脹脹的。它已經從有形之積變成了無形之積,積在了脾。
積食積在脾,說的是,寶寶因為長期的積食,已經傷到了脾的功能,寶寶消化吸收的能力下降了。即使吃得不多,消化也跟不上。
積食積在脾時間長了,寶寶的肚子多不脹,摸上去還軟軟的。但因為吸收營養的能力也跟不上,寶寶的臉並不紅潤,偏黃,個子瘦小。
因為脾消化吸收能力弱,寶寶平時也不愛吃飯,挑食,但舌苔又是長期厚厚的狀態,提醒著體內還有積滯垃圾沒有清理。
所以調理像這樣子的積食,就要兩手抓,左手消,右手補。消的是體內的積滯,補的是脾消化吸收的能力。
如果只看到消積食,寶寶反覆積食反覆消,這個過程,就是一次次請外援,依靠外力,並沒有真的解決到這個問題。
一定要結合補養脾胃一起來,把寶寶消化吸收的能力給提升起來,靠自己完成運化。
具體給孩子調理積食的話,除了給孩子的脾胃減輕負擔以外,可以跟隨脾胃派小兒推拿創始人袁輝老師來做,在家就可以調理孩子的積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