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好的學習習慣,孩子在學習的時候即使再用功,其實也會多走多的彎路,學習效率也不會高。
自己非常努力了,但是成績卻一直不見提升,沒有了動力,那麼孩子很容易就會學習這件事情不感興趣了。所以說,想要讓孩子愛上學習的第一步,就是要培養孩子好的學習習慣。
而且這個習慣,其實最好是在6歲前,孩子沒有上一年級之前就幫助他培養好。這樣孩子到了上學的時候,才不至於把時間用在習慣的糾正上。
而是將有限的精力放在學習上。擁有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的時候也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那麼這3個動力源,家長應該儘早培養孩子,讓孩子擁有!
第一:有足夠的專注力李玫瑾教授多次在講座中提到過,現在的孩子之所以學習不好,其實不是智力的問題,而是注意力的問題。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進一步指出,兒童的注意力水平差異,是導致學習效果差異的主要原因。
其實孩子們的智商差異其實都不是很大,都屬於同一水平的,只有極少數是智商特別高或者是特別低的。
但是孩子的成績往往有很大的差距,其實這就和專注力有關係了。
同樣是一節課,專注力強的孩子自然 就可以吸收到更多的知識,學習的效率自然會高。也就是說,專注力強的孩子已經開始進行拓展訓練了,但是專注力差的孩子還在糾結於老師課上講的基礎知識點。
而且孩子的閱讀、學習、記憶、思維、創造等能力都是要以專注力為基礎的,所以說,家長也要對專注力有足夠的重視。
家長可以這樣去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尤其是學齡前這個階段的孩子,主導活動就是遊戲。所以家長鼓勵孩子多玩遊戲,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也可以,或者是自己單獨玩遊戲。在玩的這個過程中,就是 孩子專注事件本身,專注力得到發展的過程。
孩子如果是在0-3歲,那麼讓孩子對遊戲感興趣就可以了,孩子處在3-6歲這個階段,就需要鍛鍊孩子對專注力的控制能力,不至於有點別的動靜就被吸引過去。
家長可以帶著孩子玩一些有規則的遊戲,那麼孩子在玩遊戲的時候就會更專注,要保證自己始終在遊戲規則範圍之內。
以及平時家長要鼓勵孩子多提出疑問和反問。孩子在提問和探索的過程,就是孩子主動去專注的一個過程,孩子的專注力在逐步的鍛鍊中就會逐步趨於穩定。
小朋友之間的遊戲就不過多敘述,小朋友自己玩的遊戲就可以選擇樂高、拼圖,舒爾特方格,或者是專門的專注力訓練遊戲書。
第二:敢於表達自己在上學後,老師教的地方孩子肯定是會有些不理解的問題,如果孩子不敢開口問,那麼這個知識點孩子就要花更多的時間去自己理解,或者是乾脆不去理解。
那麼這其實就會進入一個惡性迴圈當中,積少成多,結果孩子就越來也聽不懂,成績也就越來越不好了,最後失去了對學習的興趣。
而孩子不敢表達的這個問題,其實只有20%是性格的問題,更多的還是家庭環境的影響。
1、家長對孩子太溺愛
孩子有什麼問題家長都幫助孩子去解決。孩子的語言技能一直得不到鍛鍊,那麼時間長了,孩子就不到應該如何去表達,或者是羞於去表達自己的需求。
2、家長總是反駁孩子
孩子提出問題的時候,家長習慣性的反駁他。孩子從家長這裡總是收到負面的反饋,那麼孩子為了保護自己,就會不願意再去提問、表達自己的想法。
所以在平時,孩子如果不是愛表達自己,家長也可以有意識地去向孩子提問題,那麼孩子就會潛移默化的受到影響,敢表達自己的想法。
如果孩子本身就是愛表達的人,那麼家長就要耐心的聽以及解答孩子的問題,鼓勵孩子想法中好的部分。保持住孩子對錶達的熱情。
家長也可以在培養孩子閱讀之後,和孩子多討論故事繪本當中的情景、人物,孩子會非常有興趣的,很樂意去提出自己的問題以及表達自己的看法。
第三:愛閱讀尹建莉老師說,不愛閱讀的孩子已經具備了差生的潛質。
孩子的三觀可以在書中得到培養,孩子知識量也會得到增加。同時讀書也有利於孩子詞彙的積累,提升孩子的寫作能力以及表達能力。
而培養閱讀這件事情,最好的時間是一出生就開始,其次就是現在。
幼兒階段,不要求孩子看懂,只是讓孩子對書籍好奇就可以了。所以這個階段孩子的書籍都是一些翻翻書、洞洞書,好玩有趣的。
孩子處在學齡前,家長就可以帶著孩子閱讀一些繪本了,圖多字少,故事豐富有趣,讓孩子逐步可以自主閱讀,養成閱讀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