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大典上,朱總司令為何鏗鏘有力地宣佈這個命令

70年前的10月1日,在天安門禮炮齊鳴,人們載歌載舞之際,華東、中南、西南、西北等地區仍還瀰漫著戰爭的硝煙,中國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腳踏祖國的大地,揹負著民族的希望”,勇猛追擊著國民黨殘餘軍隊,履行解放全中國的使命。——編者
1949年10月1日,在雄偉的天安門城樓上,毛澤東向全世界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之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用鏗鏘有力的聲音宣佈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的命令——
全體戰鬥員、指揮員、政治工作人員和後勤工作人員同志們: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武裝部隊,今天和全體人民在一起,共同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武裝部隊,在反對美國帝國主義所援助的蔣介石反動政府的革命戰爭中,已經取得了偉大的勝利。敵人的大部分已經被殲滅,全國的大部分國土已經解放。這是我們全體戰鬥員、指揮員、政治工作人員和後勤工作人員一致努力英勇奮鬥的結果。我向你們表示熱烈的慶祝和感謝。 但是現在我們的戰鬥任務還沒有最後完成。殘餘的敵人還在繼續勾引外國侵略者,進行反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反革命活動。我們必須繼續努力,實現人民解放戰爭的最後目的。 我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全體指戰員、工作員,堅決執行中央人民政府和偉大的人民領袖毛主席的一切命令,迅速肅清國民黨反動軍隊的殘餘,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國土,同時肅清土匪和其他一切反革命匪徒,鎮壓他們的一切反抗和搗亂行為。 ……
朱德總司令宣讀戰鬥命令時,在西北、華北、中南、華東、西南等地,人民軍隊的指戰員正高唱著“向前,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的軍歌,勇猛追擊著國民黨殘餘軍隊。他們當中,有的是在前進的路上,有的是在前線指揮所裡,有的是在一線戰壕裡聽到總司令的命令的。如今,這些已是白髮蒼蒼的老戰士回憶起當時聽到毛主席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成立和朱總司令的命令時,依然激動不已。
開國大典上,朱總司令為何鏗鏘有力地宣佈這個命令
1949年10月1日,朱德在開國大典上宣讀《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命令》
但在沒有經歷過那段歷史的人印象中,(特別是當代青年人)開國大典時,全國(除臺灣外)就都已經解放了。要不怎麼能“開國”呢?實際上,在天安門舉行開國大典時,解放戰爭還沒有結束,華東、中南、西南、西北等地區還瀰漫著戰爭的硝煙。
當時的態勢是:東北三省(遼寧、吉林、黑龍江),華北(河北、山東、山西、內蒙古)全境已經解放,華東大部(除沿海的部分城市外) 西北大部(陝西、寧夏、甘肅)也已回到人民手中。在廣大的農村,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運動正在蓬勃開展。
但在華南、西南和中南,國民黨還控制著成都、重慶、貴陽、昆明等大中城市和這些省份的部分地區。蔣介石還企圖利用退縮於湘桂一線的白崇禧集團和潰退至四川境內胡宗南集團做最後的頑抗。甚至期待著所謂“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此時國民黨已大勢去矣,國共雙方軍事力量的對比,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1946年6月國民黨開始發動全國性內戰時,擁有430萬兵力的正規軍隊,這時僅殘餘149萬人,而且在整個戰場上已沒有一條完整的戰線。而人民解放軍已由解放戰爭開始前的128萬人,成長壯大為擁有400萬人的無堅不摧的強大軍事力量。
南下,南下——所向披靡
在新中國成立的禮炮聲中,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在司令員林彪,第二政委鄧子恢的率領下,正在發動強大的秋季攻勢。他們兵分三路,向中南地區挺進。 ——東路大軍由第4兵團司令員兼政委陳賡率領,轄第13軍、14軍、15軍和15兵團的第43軍、44軍及兩廣縱隊。他們從江西進軍廣東,任務是殲滅餘漢謀的主力後,再向廣西南部進發。
——西路大軍第13兵團在司令員程子華帶領下,第38軍、39軍於9月15日從湖南省西部的常德、桃源一線出動,向南大舉進軍。10月3日,攻克湘、桂、黔三省門戶,重要空軍基地芷江,截斷了蔣介石、白崇禧賴以西逃的湘黔公路。
——中路大軍則由第12兵團司令員兼政委蕭勁光率第40軍、41軍、45軍、46軍和13兵團的49軍,從湘南直下桂北。
10月2日,廣東戰役打響,10月7日晨解放粵北門戶曲江,隨即分路猛撲廣州。11月13日國民黨政府從廣州逃往重慶,第二天我軍就解放了羊城廣州。第4兵團幾乎是以奔跑的速度追殲逃敵、國民黨軍已無鬥志。我第15軍的一個副營長劉子林,帶2名幹部和12名戰士,在臺山縣追上敵保安第4師後,巧妙地摸進敵師長的住處,用槍頂住師長,要他下令全師投降。沒有打一槍就俘虜2700餘人。到11月24日,我軍將敵4個軍共4萬餘人包圍於陽江、陽春之間地區,各部隊奮勇作戰,至11月26日,全殲被圍之敵。
中路大軍於10月3日分兩路包抄衡陽。這裡是白崇禧看好的華中戰略基地。妄想以衡陽作為中心負隅頑抗,阻止人民解放軍大軍前進。完成包圍後,我軍發起總攻,一舉突破衡寶線,解放湘南重鎮衡陽。白崇禧的部隊開始狼狽潰逃。人民解放軍全線追擊,將其主力四個師圍殲於祁陽以北五峰山地區。共殲敵4.7萬餘人。至此,中南人民解放軍秋季戰役歷時一個月零13天,勝利告一段落,共殲滅蔣軍10萬餘人。
白崇禧集團5個兵團12個軍約15萬人退入廣西,連同逃往粵桂邊的餘漢謀殘部,總兵力近20萬人,企圖作最後掙扎。準備在必要時由海上逃跑或由陸上逃往國外。
第四野戰軍首長決心不給敵人以喘息之機,遂於11月6日發起廣西戰役。西路第13兵團由洞口、武岡向百色方向挺進,斷敵西逃雲南道路;南路第4兵團由陽江地區向博白、玉林前進,阻止白部經雷州半島逃往海南島;中路第12兵團則待上述兩路斷敵退路後由湘桂邊南下,圍殲白部於廣西境內。
11月22日廣西省會桂林解放,12月4日解放廣西南部重鎮南寧。桂系殘部在人民解放軍猛烈追擊下,南逃至廣東、廣西邊境,妄圖奪路雷州半島越海逃往海南島。人民解放軍各路大軍及時趕到,將殘部分別包圍於廣東、廣西邊境,加以殲滅,7日,在欽州、小董圩地區殲敵華中軍政長官公署及其直屬部隊及兩個兵團殘部共5萬餘人,俘中將級軍官20名,繳獲李宗仁、白崇禧的座車及李宗仁當代總統時佩帶的寶劍等大批軍用物資。接著,我軍繼續猛追,12月11日佔領“鎮南關”(現改稱友誼關)至12月14日,敵除兩萬人逃入越南,白崇禧等少數人逃脫外其主力已全部被殲,共殲敵17.3萬人。中南大陸基本解放,只剩下了一個海南島尚待解放。
退守海南島的10萬國民黨軍在海南防衛總司令薛嶽指揮下,企圖憑險固守,把海南島當作反攻大陸的跳板。為殲滅該敵,解放海南島,中央軍委決定以第15兵團首長指揮第40、第43軍,在島上的瓊崖縱隊配合下,發起海南島戰役。廣東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葉劍英召開了討論渡海作戰方案的會議。隨後渡海部隊加緊進行準備,收集船隻,進行渡海作戰訓練。
1950年2月,第128師382團4連1排副排長魯湘雲帶領7名戰士乘木帆船在海上練兵時,突然與1艘國民黨軍艦相遇,魯湘雲組織戰士巧妙地與敵艦周旋,當與敵艦相距五六十米,進入敵艦炮射擊死角時,他大喊一聲“打”,剎那間,戰士們手中的輕機槍、衝鋒槍、步槍和擲彈筒一齊猛烈開火,並快速駛近敵艦,當距三四十米時,他們又甩出了一排排手榴彈,打得軍艦甲板上冒起了濃煙,嚇得敵艦倉皇逃走,創造了木船打軍艦的先例,渡海兵團授予該船為“英雄船”,授予魯湘云為“木船打兵艦戰鬥英雄”的稱號。
到了1950年4月16日,第四野戰軍一部以強大主力部隊渡過瓊州海峽,開始瞭解放海南島的戰役。4月17日,一舉突破敵軍海、陸、空立體防禦的層層火網,勝利完成敵前登陸,在瓊崖縱隊配合作戰下,僅半個月時間,將海南島全部解放。至此,中南全區宣告解放。
第四野戰軍自1949年6月進軍中南,經11個月的作戰,解放了湘、鄂、贛、粵、桂5省,殲敵43萬餘人。
進軍大西北——高歌猛進
在彭德懷的指揮下,第一野戰軍主力和華北野戰軍的18、19兵團從1949年7月中旬開始瞭解放大西北的作戰。以凌厲的攻勢在隴海路西段扶風、眉縣地區將胡宗南的18兵團之65軍、38軍、90軍及王治岐部119軍共4.3萬餘人包圍殲滅(史稱扶眉戰役),取得了西北戰場大會戰的第一個回合的完全勝利。人民解放軍目標直指馬步芳、馬鴻逵的巢穴甘肅,在迅速突破固原、平涼及六盤山三道防線後,解放了隴東、隴南廣大地區。至8月26日,經過14天激戰,一舉攻克西北重要樞紐蘭州,蘭州戰役和隴東戰役共殲滅馬家軍主力4萬餘人。
蘭州解放後,人民解放軍立即分兵向寧夏、青海及甘肅河西走廊進攻。9月5日解放青海省會西寧市,全部殲滅青海境內的馬步芳軍。由蘭州出發的另一路大軍9月22日直達甘肅西部走廊頂點安西。至此,甘肅境內的國民黨西北軍政長官公署及其所轄殘部3.3萬餘人全部就殲。甘肅省全境獲得解放。同時,兵分三路向寧夏省大舉進軍。於9月23日進駐寧夏省會銀川市,寧夏全省宣告解放。
人民解放軍在西北強大攻勢的壓力下,在我黨地下工作者努力下,駐守新疆的國民黨軍陶峙嶽將軍率部於9月25通電宣佈起義,接受和平改編條件。26日國民黨新疆省政府主席包爾漢也宣佈脫離國民黨反動陣營,以此為標誌,新疆省和平解放。
開國之後的西北戰場,人民解放軍一路高歌猛進。第一野戰軍王震兵團第2軍、第6軍分別從酒泉、玉門、張掖出發,有的乘飛機,有的乘汽車,還有的徒步行進。風馳電掣地向新疆開進。千里大戈壁上,風煙滾滾。一兵團機關1949年11月20日進駐新疆省會“迪化”(烏魯木齊市)。進疆部隊在新疆民族軍的接應下,分別到達哈密、鎮西、庫爾勒、阿克蘇、喀什、和田等地,新疆全境解放。至此,西北五省一片紅。
進軍大西南——雷霆萬鈞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蔣介石仍不甘心失敗,準備把退集到華南、西南、西北的部隊組織起來,以白崇禧、胡宗南兩個集團為主力,建立陸上反攻基地。在華南地區,以白崇禧和餘漢謀組織湘、粵軍團,阻止人民解放軍進軍兩廣。
在西南地區,以胡宗南集團扼守秦嶺、巴山,以宋希濂集團和孫元良集團佈防川、湘、粵、邊防守川東門戶。還把機動力量擺在川康雲貴境內,打算割據西南,建都重慶,等待國際事變捲土重來。因此,人民解放軍進軍西南的部隊不僅有二野劉鄧大軍,還有賀龍等率領的第一野戰軍和第四野戰軍的一部。
1949年11月1日,北起湖北巴東,南至貴州天柱500公里的戰線上,我軍對西南守敵發起了全面攻擊,解放大西南的戰幕由此拉開。按照中央軍委的部署,第二、第四兩野戰軍部隊首先在湖南、湖北、四川三省邊境,一舉殲滅宋希濂部主力,乘勝猛追入川,直迫重慶。另一路由楊勇、蘇振華率領的第5兵團及第3兵團、第10軍也由湖南省西部向貴州疾進。突破了敵人的黔東防線,直插貴陽。而周士弟率領的第一野戰軍第18兵團從陝西省南部及甘肅省南部分頭南下,迅速到達成都外圍廣漢及其東西一線。
直到這時,在重慶的蔣介石才意識到劉伯承、鄧小平進軍大西南的主攻方向不是川北,而是在川東。他把主力部隊調往川北是個錯誤,急令胡宗南部火速趕赴重慶保駕救援。但為時已晚。
11月15日,貴州省會貴陽人民喜迎入城的解放軍。劉伯承、鄧小平除留一個軍在貴州鞏固和穩定局勢外,又命其他部隊乘勝追殲殘敵,分兩路向川南急進,各路人民解放軍於11月30日一舉解放西南重鎮重慶。
重慶解放後,人民解放軍大軍沿成渝公路向成都猛追,解放成都東南要地簡陽。與此同時,由貴州西北畢節挺進四川的部隊,解放了成都以西之邛崍、大邑等城,截斷胡宗南部退入西康逃路。該路人民解放軍與沿成渝公路西進的人民解放軍形成了對成都胡宗南部鉗擊的形勢。
12月23日深夜,成都戰役打響,胡宗南部企圖突圍。經過四天激戰,國民黨軍在大陸的最後一支主力——胡宗南集團的30餘萬人被殲滅,成都宣告解放。12月28日,也就是成都解放的第二天,胡宗南奉蔣介石之命從海南島又飛返西昌,企圖重整殘部,把西昌地區建成“大陸游擊根據地”。
在劉伯承、鄧小平的指揮下,川西軍區、西康軍區的部隊經過一個多月的作戰,拿下了沒有建成的“大陸游擊根據地”西昌。戰役進行期間,由於人民解放軍在全國範圍的偉大勝利和在西南的迅速勝利,盧漢、劉文輝、鄧錫侯、潘文華四將軍於12月9日在雲南正式發表通電,宣佈起義。使雲南、西康兩省和平解放。
西南作戰,從戰役發起到結束,歷時61天,跑的最遠的部隊超過1500公里,提前兩個月完成戰役計劃,消滅蔣介石、胡宗南殘餘部隊約70萬人,(其中包括投降、俘虜20餘萬人,起義40餘萬人),解放了四川、貴州兩省全部,以及湖北省西部、湖南省西部、陝西省南部、甘肅省南部最後的幾十個縣。到1950年1月17日,第二野戰軍部隊4兵團和四野的一部對滇南之敵發起進攻,雲南全省解放。經過兩個多月進軍西南的作戰,大西南只剩下西藏還在農奴制統治之下。
1950年10月7日,第二野戰軍18軍分路渡過金沙江、怒江、瀾滄江,開始了雪域高原的大進軍。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與西藏地方政府的談判代表在北京簽訂了關於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西藏獲得了和平解放。10月26日,西藏人民載歌載舞歡迎解放軍進駐拉薩。
向華東沿海進軍——風捲殘雲
開國大典前的8月1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第十兵團在司令員葉飛和政委韋國清的率領下,第28軍、29軍、31軍奉命發起福州戰役,激戰九天之後,福州戰役勝利結束,共殲滅國民黨軍3.5萬餘人。
緊接著他們發起漳廈戰役。9月19日,攻佔福建沿海第一大港馬尾港,另一路人民解放軍沿福廈公路向廈門疾進,沿途迅速解放閩西南漳州等城鎮三十餘處,殲滅守敵共2萬餘人。10月15日,人民解放軍在強大炮火掩護之下渡海作戰,強行登上廈門島。戰至17日,閩東南沿海戰略要地廈門解放,守敵湯恩伯部2.7萬餘人全部被殲。至此,除金門島外,福建全省均告解放。
同時,三野七兵團在副司令員王必成和副政委姬鵬飛率領下,開始向浙江沿海急進——舟山群島等一系列的島嶼還在蔣軍的控制之下。中央軍委命令他們儘快解決沿海的殘敵。第七兵團先後打下了金塘島,洞頭島,登步島等島嶼。到1950年5月解放了舟山群島等一系列的島嶼。
自1949年7月起,至1950年6月底止,人民解放軍先後解放了蘭州、福州、廣州、貴陽、桂林、重慶、成都等縣以上城市970座和廣大地區;並用和平的辦法解放了湖南、綏遠、新疆、西康、雲南等地,面積共達550多萬平方公里。殲滅了連同美國帝國主義和蔣介石所依在中國大陸作最後掙扎的兩支基幹力量──白崇禧、胡宗南部在內的國民黨軍隊共337萬多人。截至1950年6月底止,全國已解放國土面積849萬平方公里、縣以上城市2031座。1951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後,中國全部領土除臺灣和一些島嶼尚待解放外已完全解放。
大剿匪——摧枯拉朽
新中國成立後,在華北、華東、中南、西南、西北廣大地區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匪患,有的地方還相當嚴重。這是一場特殊武裝鬥爭,又是一場複雜的武裝鬥爭。它對於穩固新生的人民政權,安定民心都有著重要意義。但歷朝歷代,都沒能幹淨徹底地解決匪患,共產黨能夠解決這個問題嗎?
其實,早在東北解放後,剿匪工作就漸次展開。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對剿匪的基本方針和戰略戰術作了明確指示。制定了軍事打擊、政治爭取、發動群眾三者緊密結合的方針——在匪情嚴重的地區,以軍事打擊為主,政治爭取為輔,軍事政治雙管齊下;在一般情況下,則以政治爭取為主,軍事打擊為輔。同時充分發動群眾、建立政權、加強地方武裝、進行民主改革等項工作結合進行,以求從根本上消除匪特生存活動的條件。規定了對匪特鬥爭的政策:首惡者必辦、脅從者不問、立功者受獎等一系列政策,以此達到爭取多數,打擊少數,利用矛盾,各個擊破,徹底消除匪特之目的。
人民解放軍先後抽調了10個兵團中的144個師、2個旅另20個團和海軍約150萬人的兵力。在地方黨委一元化領導和地方武裝、民兵的配合下,在東北、華北、華東、中南、西南、西北地區,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大規模的剿匪肅特鬥爭。
縱觀整個剿匪過程,分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是集中優勢兵力,在匪情嚴重的地區,奔襲、合圍、追擊,給匪徒以殲滅性打擊。第二階段是採取分割槽駐剿、分片包乾的辦法,針對小股土匪流竄入各省邊遠的山區、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利用深山老林、隧洞雲崖等條件,解放軍派出小分隊,發動群眾,依靠群眾,深入開展強大的政治攻勢,進一步消滅分散活動的匪幫。第三階段是清除潛散匪特。結合農村的土地改革、減租減息、建立革命政權等項中心工作,深入發動群眾,清除潛入深山、藏入鄰省的匪特分子。
剿匪部隊在這場極其艱苦複雜而又特殊的戰鬥中,發揚英勇頑強的戰鬥作風和創造性地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在很短的時間裡就取得了巨大的剿匪戰績,也書寫了一個又一個英雄傳奇。如今人們看到的許多影視作品,像《智取威虎山》、《烏龍山剿匪記》等都是反映這場史無前例的剿匪鬥爭的。
全國大規模的剿匪肅特鬥爭,到1953年下半年基本結束,先後共殲滅匪特270萬餘人,繳獲了大批武器和物資。且可以自豪地向世界宣告——新中國徹底消滅了土匪!
(作者為中國傳記文學學會副會長、解放軍出版社副總編輯)
本文發表於2009年9月28日北京日報,原標題為《向前,向前,向前——朱總司令“進軍令”與行將徹底解放之中國版圖》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董儲存
監製:李慶英
編輯袁昕
流程編輯:孫昱傑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6922 字。

轉載請註明: 開國大典上,朱總司令為何鏗鏘有力地宣佈這個命令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