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群雄逐鹿中原,因為漢室衰微,尤其是各個諸侯已經掌握了兵權,漢獻帝劉協自然失去了對天下的掌控能力。在此基礎上,曹操、袁紹、袁術、呂布、劉備、劉表、孫策、劉璋等諸侯之間互相攻伐,完全不對東漢王朝惟命是從。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對於漢獻帝劉協冊封的官職,各個諸侯還是比較受用的。
比如劉備的左將軍,就是漢獻帝劉協冊封的,所以在很長時間內,劉備都以左將軍這一官職自居。至於曹操的丞相等官職,名義上也是漢獻帝劉協冊封的。因此,在筆者看來,如果可以被漢獻帝劉協加官進爵,無疑具有名正言順的特點。但是,就袁紹來說,在被漢獻帝冊封為太尉這一官職之後,卻感到十分不滿。那麼,問題來了,漢獻帝冊封袁紹為太尉,明明是升官,為何袁紹卻感到恥辱呢?
一
首先,《後漢書》中記載:於是以紹為太尉,封鄴侯。時曹操自為大將軍,紹恥為之下,偽表辭不受。
曹操在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後,以漢獻帝劉協的名義,冊封袁紹為太尉,並給予袁紹鄴侯的爵位。東漢末年,大將軍曾任命袁紹為司隸校尉,在董卓篡奪東漢王朝的大權後,袁紹取代了韓馥,成為冀州牧。當然,不管怎樣,袁紹獲得太尉這一官職,都屬於升官了。
按《漢書·百官公卿表》:“太尉,秦官,金印紫綬,掌武事。”早在秦朝時期,秦始皇以太尉、丞相、御史大夫為三公,也即太尉是秦朝最高的官職之一。到了東漢時期,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太尉名義上執掌天下兵馬,在武將中擁有非常高的地位。比如在三國時期,賈詡、司馬懿、蔣濟等老臣,就曾被曹魏封為太尉一職。對此,在很多人看來,袁紹獲得太尉這一官職,應該高興,而不是感到恥辱。當然,從袁紹的角度來看,這是因為自己的太尉低於曹操的大將軍,所以才深以為恥。
二
雖然太尉屬於三公,已經是古代歷史上非常顯赫的官職了。但是,就曹操擔任的大將軍,則屬於上公。上公指位在三公以上的公。西漢時,有太師、太傅、太保,稱為上公,而東漢上公則僅有太傅一人,但不常設。到了漢末三國時期,則以太傅、大將軍、大司馬為上公。由此,非常明顯的是,曹操因為被漢獻帝劉協冊封為大將軍,所以地位還在太尉袁紹之上。而這,自然讓袁紹感到恥辱,乃至於不願意接受東漢王朝的冊封。
那麼,問題來了,為何袁紹要以地位不如曹操為恥呢?對此,在筆者看來,原因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這是因為袁紹出自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這讓其從心裡上瞧不上曹操。就曹操來說,出生在宦官世家,曹操的父親曹嵩是宦官曹騰的養子。對於這一點,自然遭到了漢末三國時期士族的鄙視。
三
比如司馬懿一開始就因為曹操出生在宦官世家,所以不願意接受曹操的徵辟。等到曹操強行徵辟之後,司馬懿才投靠到曹操麾下。因此,正是因為出生在宦官世家,曹操經常強調自己是西漢丞相曹參的後人。相對於曹操,袁紹出自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自袁良以後,至其孫袁安官至司空、司徒,安子袁敞及袁京皆為司空,京子袁湯為司空、太尉,湯子袁逢亦至司空,逢弟袁隗亦至三公、太傅。
在此背景下,袁氏的門生故吏遍及天下,這也是袁紹可以在東漢末年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由此,非常明顯的是,袁紹自身的優越感,促使其不願意在官職上屈居在曹操之下。另一方面,袁紹的實力相對強大,這也讓袁紹不願意接受太尉這一官職,尤其是這個太尉,還要低於曹操擔任的大將軍。
四
最後,初平元年(190年)正月,關東州郡起兵討董,推舉袁紹為盟主。早在討伐董卓的時候,袁紹作為盟主,自然力壓曹操一頭。等到袁紹奪取冀州之後,更是沒有把曹操放在眼裡,他舉薦曹操擔任東郡太守,把曹操當作自己的附庸。在漢末群雄割據的過程中,袁紹先佔據冀州,又先後奪青、並二州,並於建安四年(199年)的易京之戰中擊敗了割據幽州的公孫瓚,從而成為東漢末年實力最為強大的諸侯。
而就曹操來說,儘管握有漢獻帝劉協這一重要砝碼,可是,在整體地盤和兵馬上,曹操依然不如袁紹。比如在官渡之戰中,袁紹派出了10多萬大軍,可是曹操只有數萬兵馬。在此基礎上,因為實力更加強大,袁紹對於擔任地位不如曹操的太尉,自然是感到恥辱了。
《後漢書》中記載:“操大懼,乃讓位於紹。二年,使將作大匠孔融持節拜紹大將軍,錫弓矢節鉞,虎賁百人,兼督冀、青、幽、並四州,然後受之。”
建安二年(197年),在袁紹拒絕太尉這一官職之後,曹操派孔融持天子符節出使鄴城,拜袁紹為大將軍,賜給他弓箭、符節、斧鐵和一百虎賁,讓他兼管冀州、青州、幽州、幷州四個州,以緩和矛盾。對於曹操來說,在公元197年還需要解決呂布、袁術、劉備等勢力,所以對於袁紹進行了退讓,也即將大將軍這一官職讓給了袁紹。當然,在解決了袁術、呂布等勢力後,曹操不再退讓,和袁紹展開了決定中原諸侯割據的官渡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