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研究生複試實行的是差額錄取的辦法,因而,在絕大多數院校的複試中,進入複試的人數都會多於計劃招生人數,這個比例,不同的學校有所差異,不同的專業也有差異。
從學校來說,大多數學校都傾向於1:1.2,但也有少數學校因為保研生數量較多,對考研生的選拔要求較高,會傾向於按照更高的差額比例進行復試,1:1.5屬於常態,甚至超過1:2,也不難見到。
從專業角度看,一般來說,理、工、農、醫等學科差額比較不高,一般會按照1:1.2的差額,而文科類、社科類的差額比例一般較高,比如師範類、經濟類的比例一直較高,很多學校都是按照1:1.5的比例進行復試的;有個別專業比例甚至高達1:2以上,比如會計專碩(mpacc),專業熱門,報考者眾多,而初試只考兩門,沒什麼區分度,對於複試,招生單位就非常看重,複試的差額就大,很多學校都在1:1.5以上,甚至1:2以上,也屬常見。
事實上,考研複試才是決定考生最後能否成功的關鍵,這個環節必然會刷掉一批人。在考研越來越熱的這幾年,很多學校都有意識地提高了複試差額,所以很多學校很多專業在複試環節刷掉的人會很多。
最後的錄取,招生單位一般採用的都是初試與複試成績加權計算得到總分,然後按照總分排名,從高到低進行錄取的辦法。
最終,名次靠後的超過計劃招生人數的考生,會被淘汰,這意味著這些考生不會被這所學校的這個專業錄取了。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這些考生就失去了讀研的機會,甚至也並不意味著完全失去了被這所學校錄取的機會,因為可以選擇調劑。調劑包括兩類,校內調劑和校外調劑。
一般來說,校內調劑優先,尤其是34所自劃線院校,很多學校只接受校內調劑。可以透過校內調劑到相近的專業去,這是一個方向,當然這需要相關專業有調劑名額才行;另外一個方向是專業不變,從全日制調劑到非全日制去。
現在很多學校都比較傾向於把那些複試中刷掉的考生調劑到相應專業的非全日制去,因為非全接受度目前還是不太高,很多學校的非全的招生計劃完不成。比如,山東大學、四川大學、廈門大學等綜合性985大學,每年都有眾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計劃的院校,一般都是採取這個辦法去充實非全錄取人數,而且往往是把刷掉的考生直接調劑到非全去。當然,這對於考生而言,有個抉擇是否接受調劑非全的問題。
校外調劑則更常見,每年都會有很多沒能進入第一志願院校的複試,或者雖然進入了第一志願複試,但在複試環節被淘汰的考生加入校外調劑的行列。從全國範圍看,大部分院校都接受校外調劑,且其中還有部分院校相當不錯,比如雲南大學、貴州大學、廣西大學、海南大學等B區211,被稱為“調劑界的北清復交”,每年都有大量的調劑名額,吸引很多考生前往調劑。例如,2019年,就有超過15000名考生申請調劑到廣西大學去,可謂盛況空前。
所以,調劑也是一條還不錯的路子,值得考生高度重視。
今年網路調劑系統預計5月20日左右開通,有調劑打算的同學,需要提前最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