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苗族張秀眉其實原先不姓張,甚至名字也不叫秀眉。他的家族世代都是李姓,後來因其家中貧窮,來到臺江的張家寨打工,被賜姓張。他原名寶兄,秀眉這個名字是後代給他加上去。
張秀眉的雕像
咸豐五年,苗疆遭受了巨大的災荒,導致田地裡幾乎顆粒無收。但是清政府依然對當地人們橫徵暴斂,於是苗族人民群情激奮,要求清政府取消苛捐雜稅。張秀眉連同包大度等人,用刻木、雞毛等傳令苗疆各寨,率眾起義。張秀眉被各寨首領推戴為此次起義的元帥。
起義軍給予了清王朝沉重的打擊,僅三年時間裡,他們就佔領了貴州東南一帶,並在那裡建立了根據地和政權。同時,張秀眉還連同全國各地的其他起義軍一起作戰,影響巨大。清政府認為張秀眉是苗疆動亂的罪魁禍首,於是派遣大量士兵前往鎮壓。張秀眉又聯合侗族起義軍,一起進入湖南境內,讓曾國藩的湘軍應接不暇。
1864年,全國影響最大的太平天國起義被鎮壓,相繼各地起義軍也紛紛進入了偃息的狀態。此時,清政府終於可以騰出手來,全力鎮壓苗族張秀眉起義。1867年,湘軍大批進入了貴州境內,第二年,攻克了荊金園、偏刀水、玉華山等地。對此張秀眉也策劃起義軍對湘軍後部的湖南晃州廳、伉州府等地發起反擊。在回師的途中,張秀眉遭到了湘軍的攔截而失敗。
此後,張秀眉連同侗族陳大六起義軍,橫掃貴州、雲南一帶,截斷清軍糧道,屢屢發起突襲戰,使得清軍草木皆兵。
1869年,湘軍又大規模地發起攻擊,起義軍被迫西撤,在途中設下埋伏,引誘追趕的湘軍進入伏擊圈後,全殲了前來鎮壓的大批湘軍。
1870年,湘軍的席寶田以三十餘營的兵力,在施洞口於起義軍決戰,張秀眉被擊敗,遁入雷公山。第二年,張秀眉和部分起義軍透過逐步滲透,潛出雷公山地區,試圖以游擊戰的形式反敗為勝,但最終由於寡不敵眾。1872年,起義軍主力被擊潰,張秀眉、包大度等人被俘,押解至長沙後慘遭殺害。
張秀眉是哪個朝代的人
張秀眉是中國近代傑出的農民軍事革命運動領袖之一,他率領的苗族起義軍給予當時的統治政府沉重的打擊,那麼張秀眉是哪個朝代的人呢?
張秀眉的塑像
張秀眉出生於1823年,也就是說,和清朝最著名的大臣李鴻章同齡。他領導的農民軍事運動,又被成為鹹同貴州各族人民起義。也就是說,由張秀眉領導的那次苗族起義,主要活動於清代咸豐皇帝和同治皇帝在位期間。
張秀眉起義最初爆發於咸豐五年,也就是公元1855年。早年咸豐皇帝即位初年,苗疆發生了一連串的天災,水澇、乾旱等此起彼伏,使得千里苗疆顆粒無收。清政府並沒有採取適當的賑濟措施,反而加緊了對人民的剝削。苗族人民食不果腹,更別提繳納那麼多苛捐雜稅了。因此在張秀眉和包大度等人的煽動下,苗族各寨人民爆發了一場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由於張秀眉在苗族人民中威望甚高,因此被推戴為元帥。
張秀眉起義前後歷經十八年,在苗族人的歌曲中,有著名的《十八年反攻》、《英雄張秀眉》等,都是苗族人為了紀念他們的英雄而口耳傳唱的。平定張秀眉起義的,是湘軍的將領席寶田。張秀眉與席寶田首次交戰是在1870年。眾所周知,咸豐皇帝在位11年,死後皇位由同治繼承。這個時候也就是同治九年了。同治皇帝接過他父親咸豐留下來的爛攤子,卻不得不收拾。此時正好太平天國被平定,湘軍便派出大批軍隊來到西南一帶,鎮壓苗族人民的叛亂。最終張秀眉在烏鴉坡之戰中被席寶田擊敗俘虜,在長沙被殺害。
所以對於張秀眉是哪個朝代的人這個問題,總結來說,是清朝晚期。具體一些來說,就是咸豐和同治年間。
張秀眉起義
張秀眉起義是發生在晚清時期中國西南地區一場苗族起義。起義從1855年到1872年,整整持續了將近十八年的時間,給清政府的統計帶來了巨大的打擊。
張秀眉的全身像
張秀眉起義的背景是當時中國西南地區的苗疆發生了一場重大的災荒。從咸豐初年起,水災、旱災、蝗災等接踵而至,使得千里苗疆,顆粒無收。清政府對此熟視無睹,仍然要求苗族人們繳納大量的軍糧款。苗族人民忍無可忍,向知府請願免去苛捐雜稅,但遭到了拒絕。走投無路的苗族人們聯合起來,歃血為盟,發動起義,圍攻臺拱廳城,殺了州吏吳復。從此爆發了長達十八年時間的苗族起義。
張秀眉在起義中被眾人推戴為元帥,他率領苗族人民和侗族人民聯合,一起轉戰於貴州東南一帶。1857年,張秀眉起義軍在臺拱建立了政權,佔領了貴州東南大片土地。清政府認為張秀眉是苗疆禍亂的首害,所以抽調大量兵力前往鎮壓。張秀眉與其周旋於貴州、湖南一代,取得節節勝利。
然而形勢從1864年開始發生了劇烈的變化。盤踞東南,縱橫全國的太平天國起義被鎮壓,在鎮壓過程中,為清政府效犬馬之勞的湘軍,此時也成為了鎮壓張秀眉起義的關鍵力量。雙方几經交戰,起義軍陷入了越來越不利的境地。
1869年,在張秀眉和包大度的領導下,全殲了前來鎮壓的湘軍所部。第二年,湘軍在席寶田的率領下,以主力大軍進入貴州。雙方在施洞口一帶決戰,起義軍被擊敗後遁入雷公山一帶。1872年,剩餘的義軍和席寶田所率的湘軍在烏鴉大坡再行決戰,由於寡不敵眾,義軍再次被擊退。湘軍趁勝追擊,在烏冬山一帶,俘虜了起義軍首領張秀眉和包大度,並將其殺害。至此長達十八年的張秀眉起義宣告失敗。
張秀眉的軍師
張秀眉的軍事名叫李文彩,也是苗族起義的領袖之一。原先李文彩是黔南農民軍事力量中的一支獨立的軍事力量,後來和太平天國、張秀眉等多方農民勢力均有配合。
張秀眉的塑像
李文彩,小名叫李七,廣西永淳平郎獅子堂村人。1851年,在他老家的十三屯發生了農民起義,李文彩被人推戴為首領,和清軍作戰。1854年,李文彩意識到自己單打獨鬥不成氣候,因此加入了天地會的大成國,被封為定國公。之後於1863年和另一位農民起義的領袖柳天成合作,不久又加入了張秀眉起義的隊伍,成為了張秀眉的軍師。
1869年,李文彩、柳天成等人率領的起義軍在貴州羊安一帶和貴州提督張文德交戰。經過激烈的戰鬥,張文德被李文彩等人打成重傷,他的副官、總兵大多被打死,殲滅清軍超過萬餘人。這就是張秀眉起義黃飄大捷之後的有一場勝仗,被成為羊安大捷。
之後柳天成被清軍的奸細暗殺,李文彩和金乾乾等人一起投奔馬登科。孰料馬登科不久之後就投降了清軍,李文彩和金乾乾只好第二次去投張秀眉。
時張秀眉、包大度等人正和席寶田率領的湘軍作戰,被圍困在雷公山一帶。此時李文彩向張秀眉建議說,此時正值春季,不如收集船隻,在江水上漲的時候,趁機坐船逃離包圍圈,沿著清水江一路向東,可以進入湖南腹地,讓起義軍的勢力起死回生。眾所周知,湖南物產豐富,遠非貴州的窮鄉僻壤可比。但是張秀眉並沒有採納他的建議,反而號召所有彙集於烏鴉坡一帶,和清軍決戰。
果不其然,張秀眉剩餘的主力被清軍擊潰,張秀眉、包大度等人被俘。李文彩只得摔餘部撤退,清軍在其後緊追不捨。四月初六,李文彩在思州、鎮遠之間的牛塘一帶被清軍再度圍困,經過一場血戰,李文彩全軍覆沒。從此李文彩便遁入深山,逃脫了清軍的搜捕。
張秀眉起義為何失敗
張秀眉起義是清朝末期的一次巨大的苗族農民運動,前後長達十八年的時間。那麼轟轟烈烈的張秀眉起義為何失敗呢?其原因何在?
張秀眉的雕像
首先不可逃避客觀存在的因素。中國西南地區,從清朝建國以來,就一直是清政府極其重視的地方之一。當年南明抗清的時候,作為南明最後的名將李定國,是差點翻盤清政府和南明政府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在貴州、湖南一帶接連擊敗清軍的主力,揮師北伐,要不是內訌,恐怕南明中興指日可待。因此在重新調整了部署,並且由於南明的孫可望投清之後,南明的虛實盡入敵手。清政府派遣吳三桂前往西南鎮壓南明勢力。最後永曆、李定國相繼去世後,當時清政府實力最強的關寧鐵騎就一直駐紮在那裡。雖然三藩之亂後,西南駐守兵力得到了削弱,但是清政府不會忘記,李定國的餘部,那些不肯剃髮的南明殘餘遁入了緬甸境內,他們依然是一股對滿清統治的潛在威脅。
其次,當時全國最大的農民運動太平天國起義遭到了鎮壓了。在鎮壓太平天國之前,清政府可以說並沒用全身心地對付張秀眉起義。而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的過程中,以曾國藩、左宗棠為首的湘軍和李鴻章為首的淮軍異軍突起,成為了一支超越清政府中央軍實力的不可忽視的軍事力量。而太平天國滅亡後,各地起義軍也紛紛蟄伏,清政府終於有了這個機會,以湘軍的全力對付張秀眉起義。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中身經百戰的湘軍,早已經過無數次錘鍊,且人數、裝備上都佔據了絕對優勢。
張秀眉起義為何失敗的原因,和其本身也有離不開的關係。苗族是一個可以媲美漢族的古民族,這個民族在歷史的長河之中,分成了許多支系。這些支系分別有各自的方言,在普通話還沒有普及的晚清時期,張秀眉起義內部的語言溝通,實際上是最大的問題所在。由於語言上的差異,使得苗族各部都各自為政,雖然抱負統一,但得不到統一指揮,因此常常出現其中一個大寨被擊破後,就全線瓦解的狀況。在張秀眉起義中,也經常出現一些苗軍因為違紀被處決後,其友軍便於其他各寨分裂的情況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