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時期,戰與和一直是當時北宋與遼的軍事問題主體,而與遼關於燕雲十六州的爭奪拉鋸則是宋遼戰爭的主體,但直到遼滅亡,宋都沒有收回燕雲十六州。”
燕雲十六州在哪兒?
燕雲十六又稱幽雲十六州,幽薊十六州或燕雲之地,指今北京、天津北部(海河以北),以及河北北部地區和山西北部地區。燕雲十六州東西寬約600公里,南北長約200公里,總面積約120,000平方公里。幽、薊、瀛、莫、涿、檀、順七州位於太行山北支的東南方,其餘的雲、儒、媯、武、新、蔚、應、寰、朔九州在太行山的西北。
燕雲地區自古以來就具有很高的戰略價值,所謂兵家必爭之地,尤其是幽州北面扼守燕山和太行山北支的長城一線,形勢險要,易守難攻,古語有云,"幽州之地,沃野千里,北限大山,重巒復嶺中有五關,居庸可以行大車,通轉餉,松亭、金坡、古北口止通人馬,不可行車,外有十八小路,盡兔徑鳥道,止能通人,不可走馬。" 所以說幽雲十六州不僅是中原王朝防止外族入侵的天然屏障,還是漢族與少數民族的交接地帶,是北方少數民族和漢族的天然分界線。
後晉與燕雲十六州的問題伊始
燕雲十六州在唐朝時一直掌握在中原政權的手裡,直到唐朝末年,各地的割據政權紛紛而起逐鹿中原。在公元907年,唐朝滅亡,朱溫篡唐建立後梁,至此拉開了五代十國的帷幕。
公元923年,沙陀人李存勖建立後唐,公元 932年,後唐明宗派遣他的女婿石敬瑭出任河東節度使 。
五代之後唐
石敬瑭成名於晉梁夾河苦戰時期,曾在晉軍受到突襲的危急時刻率領十餘名騎兵縱橫馳奔於敵陣之中勢如破竹,連一向驍勇異常的後唐開國皇帝李存勖也由衷地讚歎道:“人們說將門出將,這句話果然不假!”公元 926年,受命鎮壓魏州兵變的李嗣源被部下劫持擁立為皇帝,就在他舉棋不定的時候,政治上更有遠見的石敬瑭分析了嚴峻的形勢之後,自告奮勇以三百騎兵為先鋒奪取大梁,為李嗣源登基立下了汗馬功勞。
石敬瑭
然而,也正是因為這些原因,石敬瑭受到繼位的後唐閔帝及其謀臣的猜忌,將他和手握重兵的鳳翔節度使李從珂調任,藉此來削弱他們的實力。李從珂拒不受命,打著“清君側”的旗號率兵攻入洛陽,閔帝在百名親騎的保護下出逃,路遇回京接受調任的石敬瑭,居心叵測的石敬瑭以閔帝隨從有叛變之心為藉口將他們全部誅殺,把閔帝孤身一人留在衛州驛站揚長而去,從而導致了閔帝被李從珂派人縊殺的結局。
在李從珂即位不久,在一些大臣的勸說下,將大病初癒的石敬瑭官復原職,但二人之間的相互猜忌卻並未因此化解。一向與李從珂不睦的石敬瑭回到晉陽之後,開始積蓄力量,不斷以防備契丹為由要求朝廷增兵運糧。
公元 936年,石敬瑭上書請求調任到內地軍鎮,藉以試探朝廷的態度,李從珂考慮再三,在意識到有可能招致變亂的情況下調任石敬瑭為天平節度使。詔書下到晉陽,石敬瑭召集下屬商議對策,大將劉知遠說:“明公統軍多年,從望所歸,憑藉晉陽的有利地勢和精銳部隊,一定可能成就霸業,怎麼可以受制於一紙詔書而自投虎口呢。”石敬瑭最終下定了起兵的決心,上書以李從珂不是先帝親子為由要求他傳位於許王,公開與後唐朝廷決裂,李從珂聽到石敬瑭叛變的訊息後立刻派兵討伐, 然而,以當時的實力,石敬瑭還不足以抗衡李從珂,導致石敬瑭不得不向契丹求援,並許以豐富的報酬,相約事成之後以燕雲十六州獻給契丹。
石敬瑭獻圖
同年九月契丹軍南下,擊敗後唐軍。石敬瑭在十一月受契丹冊封為大晉皇帝,認契丹主耶律德光為父,自稱兒皇帝,然後在契丹的幫助下,石敬瑭向後唐都城洛陽進軍,滅掉了後唐,建立起後晉,並在公元938年將燕雲十六州獻給契丹,燕雲十六州開始正式脫離中原王朝的管轄,從而歸入契丹遼朝的統治範圍,失去了天然屏障的中原王朝,猶如在虎口邊盤桓,危險至極。
五代之後晉
燕雲十六州的收復開始與北宋建立
那麼燕雲十六州的收復工程是從何時開始的呢?
自後晉高祖石敬瑭死後,他的養子石重貴繼位後就開始不再向契丹稱臣,並不斷作出抗爭,可惜的是,效果不大,在公元947年反被契丹所滅。後晉被滅後,石敬瑭的下屬劉知遠便趁此在太原稱帝,國號漢,即後漢。眾所周知五代十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大分裂時期,亂得不得了,你猜忌我反叛,所以後漢成立不到三年時間就又滅了,同時也迎來了最後一代,後周。
世宗北伐,身死終止
公元959年,後周世宗柴榮親率大軍北伐,僅僅四十二天就兵不血刃地攻下了三關三州,共十七縣。然而當柴榮正準備乘勝追擊,一舉拿下燕雲十六州時,卻突然病倒,大軍也不得不撤回開封,沒過多久柴榮便去世了。
周世宗柴榮
根據《五代史補》記載:"世宗末年,大舉以取幽州,契丹聞其親征,君臣恐懼,沿邊城壘皆望風而下。凡蕃部之在幽州者,亦連宵遁去。"在戰爭形勢有利的情況下,世宗染病,不得不班師回朝。據《五代史補》載,世宗車駕至瓦橋關以後,當地百姓"持牛酒以獻",世宗問曰:"此地何名?"對曰:"病龍臺。"於是世宗"默然,遽上馬,馳去。是夜,聖體不豫,翌日病。亟有詔回戈,未到關而晏駕。"駕崩於萬歲殿。
柴榮北伐收復三關三州
世宗駕崩後,由七歲的周恭帝柴宗訓繼位,天子幼小,不諳世事,難以服眾,而北方遼國虎視眈眈,內憂外患愈加增重。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正在大家還沉浸在過新年的喜悅氣氛中時,後周朝廷突然接到了一份緊急情報:遼國入侵。經過朝臣們的一番商議,最終由範質、王溥、魏仁浦三位當朝宰相拍板決定,派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率軍出征,迎戰勁敵。
眾所周知,這場遼國入侵,不過是趙匡胤自編自導的一齣戲。
公元960年正月初三,趙匡胤統領大軍北上,去迎戰並不存在的遼國大軍。當軍隊一路向北行進的時候,精通天文占卜之術的苗訓卻突然站住不動了。只見他抬頭望天,盯著太陽的方向觀察,似乎那裡有什麼天文異象。苗訓的奇怪舉動立即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大家也紛紛抬頭去看天上到底有什麼奇怪的東西。這時,趙匡胤的資深幕僚楚昭輔突然喊道:“天上有兩個太陽,下面的太陽正在驅逐上面的太陽,此乃一日克一日之像。”聽到學識淵博的楚昭輔竟然表現地如此大驚失色,軍中這些大兵們更是瞪大了眼睛去看怎麼回事。很快,一些人就拍著胸脯說自己也看到兩個太陽,而且描述地繪聲繪色。另外一些人什麼名堂都沒看出來,但也不好意思承認自己眼拙,所以也跟著。於是,“一日克一日”的說法就迅速在軍中傳了開來。
宋太宗趙匡胤
當晚,趙匡胤率領大軍行至離開封約四十里的陳橋驛後下令全軍紮營休息。趙匡胤早早就把自己給“喝醉”了,然後進中軍大帳睡覺,直接把自己摘出了接下來所發生的事情之中。
沒過多久,軍中一群高階將領群情激昂地闖入趙匡胤身邊的第一謀士趙普軍帳中。大家一看到趙普就立即齊聲喊道:“諸軍無主,願策太尉為天子。” 作為這部兵變大戲的副導演,趙普心裡一下子就明白了,但是還得要小心為上,矜持一下,所謂欲擒故縱,即時在這些將領中,有很多自己人,因此,趙普立即厲聲斥責,將眾人打發了出去。然而諸將們心裡明白,兵變這種事情要麼就別說,如果說出來了就一定要做。否則將來秋後算賬,個個都不會有好果子吃。於是,這些將領們很快又來到趙普軍帳中,這次大家就沒那麼文明瞭,各個手持白刃,看這架勢似乎是隻要趙普再敢反對,就先拿他來祭旗。趙普一看事情已水到渠成,只好“勉為其難”地答應了眾人的請求。
次日清晨,即公元前960年正月初四,“睡”了一夜的趙匡胤走出中軍大帳,就看到眾將手持白刃列於大帳兩側,見到他後齊聲高喊:“諸軍無主,願策太尉為天子。”隨後,趙普就拿著一件黃袍來到趙匡胤跟前,直接就把黃袍套在了趙匡胤身上。於是,趙匡胤就在“莫名其妙”的情況下,就被眾人擁立為皇帝了,這就是陳橋兵變,宋朝始建,結束了五代時期,統一了中原。
中原的統一與燕雲十六州的續文
不論是哪個中原王朝,燕雲十六州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北宋建立前,後周世宗柴榮就已經打下了一片大好局勢,雖然說北宋是新王朝,但卻完全是繼承後周的,再加上趙匡胤的能力也不弱,當時禁軍實力也相當強悍,可是趙匡胤為什麼沒有率軍北上接著收復回剩下的燕雲地區,一舉統一全國?
我們來看看坐上帝王之位後的趙匡胤對於江山規劃做了什麼?
“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戰略
在北宋接管了後周的版圖後,此時的局面依舊混亂,北方有強族,南方有割據。所以趙匡胤建立宋朝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打算統一這個亂世。
什麼是“先南後北”?就是先平定江南、荊襄、四川,統一中原之後再憑藉強大的經濟實力北上,消滅有契丹後援的北漢。畢竟如果先北後南,這個風險非常大,以趙匡胤的軍事能力,或許可以收回燕雲十六州,但是如果失敗,就有可能全盤崩潰,畢竟北宋是個新王朝,根基並不牢固。如果先征服了南方,就算北伐失敗了,也可有周旋之策。
於是從湖南開始一路向南,趙匡胤帶領他的軍隊與其兄弟趙光義一路掃平了後蜀、南唐、南漢、吳越、漳泉、南平等。
?值得說的是,公元975年,正當趙匡胤雄心壯志,滅掉南唐後,揮斥方遒向北進軍的時候,突然突然暴病身亡,年僅50歲,後來是由他的弟弟趙光義繼位,收回了北漢,這才結束了十國。也是由於趙匡胤身亡,所以他想要收回燕雲十六州的決心也難以實現,雖然他一生征戰無數,解決了中原亂世。
“封樁庫”的設立
雖說趙匡胤沒能收回燕雲十六州,但是,他卻有為收回做準備,那就是“封樁庫”,將每年財政結餘存入庫中,專門用於燕雲十六州的問題。
《宋史》有記載,“石晉幽燕割以賂契丹,使一方之任獨限外境,朕甚憫之。欲俟斯庫所蓄滿三五十萬,即遣使與契丹約,苟能歸我土地民庶,則當盡此金帛充其贖值。如曰不可朕將散滯財,募勇士,俾圖攻取耳。”
宋太宗即位後,組織兩次大規模北伐,藉以失敗告終
即是說首先我們採用和平贖買的方式解決燕雲十六州問題,畢竟當時遼也無法利用這片土地,佔著也是為了搶錢。如果他們不願意採用金錢贖買方式,那麼我們就用這筆錢招募軍隊,武力征服燕雲十六州。
可惜的是,隨著趙匡胤身亡,“封樁庫”也沒能繼續堅持下去,新任趙光義消滅吳越割據勢力和北漢之後,兩次發動十萬大軍征討契丹,全部大敗而歸,之後對北方一直處於守勢,燕雲十六州也就一直懸掛在宋朝版圖之外。如果說趙匡胤再多活十年,燕雲十六州很可能被收回,而不是擱置在外幾百年。
參考資料:《幽雲十六州歷史背景與傳奇故事介紹》;《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