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典故分享 孔子老婆是誰
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孔子也並不是從剛出生就是聖人,他也是經歷了一些磨難才會有今天的成就,才會成為我們偉大的聖人。關於他的故事有很多,其中最出名的就要數他拜師的故事了。
孔子拜師的典故
在他年輕的時候,就已經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但是他還是認為自己的知識並不是那麼的淵博。於是在他三十歲的時候,就離開了自己的家鄉曲阜,來到洛陽想要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
但是孔子的家到洛陽並不是那麼的近的,之間的距離恐怕有上千米,於是孔子到洛陽的過程中基本上是都是風餐露宿,日夜兼程。直到幾個月後,終於來到了洛陽城。準備進洛陽城的時候,他瞧見一架馬車,在馬車的旁邊站著一位將近七十多歲的老人。身穿長袍,頭髮和鬍子全部白了,看上去很有學問的樣子。於是孔子猜測這位老人可能是自己要拜訪的老子先生吧!便上前行禮詢問:“老人家,您就是老子先生嗎?”老人見這位年輕人一眼就認出了自己,就有些納悶。孔子見老人神情疑惑,於是上前說:“我是學生孔丘,特地前來拜見老師,請收下我這個徒弟吧。”老人才恍然大悟:“原來你就是仲尼,聽說你要來,我特地在這裡迎你,研究學問你不比我差,可為什麼還要拜我為師呢?”孔子聽了再次行禮,說:"多謝老師等候。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您的學問淵博,跟您學習,一定會大有長進的。”
從這以後,孔子每天都跟在老師身旁,有不懂的就隨時問,而老子也毫無保留的將自己知道的傳教給他。
孔子老婆
歷史上古關於聖人孔子的老婆似乎沒有任何記載,關於他老婆的一些事蹟什麼的也就無從考證。但是可以明確的肯定,孔子一生當中也就只有一個老婆,名叫做亓官氏,成親後還為孔子生下一個兒子。
孔子的老婆劇照
根據歷史上對孔子的記載才得知,在公元前532年的時候,年僅19歲的孔子就依照母親的意願娶了宋人亓官氏之女為妻子。當時的孔子在季平子手下任職了一個管理倉庫的小官吏,因此有了正式工作和固定收入,可以考慮婚事了。
於是孔子的哥哥伯尼便替他拿了雞、大雁和小豬、帛錦等聘禮到亓官姑娘家去提親。剛開始的時候,亓官兒託他的的哥哥將一塊繡有一對金燦燦鳳凰的刺繡琴套送給孔子作為愛情的定情信物。之後沒過多久,倆人便結婚大成。從這樣看來孔子與亓官兒,並不是自由戀愛結的婚,按照現代語言來說,他們兩個是相親才定的親事。
可是相傳後來,他們倆就離婚了,至於為什麼孔子要休了他的老婆,其原因恐怕還是在孔子自己身上。也許是孔子已經厭煩了亓氏,又或許是孔子隨著事業的蒸蒸日上,與他的妻子有了代溝。總之其中的原因,恐怕也只有當事人知道了。
後來在魯哀公十年的期間裡,孔子的夫人丌官氏去世。在宋朝時期追封她為鄆國夫人,被儒家後世尊為聖母。如今孔廟中的寢殿,是供奉孔子夫人丌官氏的專祠。孔子夫人在史書上稱為“丌官氏”。
孔子簡介
孔子,春秋時期人,以子為姓,氏為孔,名為丘,字仲尼。他出生在如今的山東曲阜,而原籍則在現今的河南商丘。孔子之名不論是在歷史上還是現在都被人們廣為熟知,他是中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孔子畫像
孔子曾跟隨老子學習,學成後帶領著一些弟子周遊列國十餘年。晚年時孔子修訂了《詩》《書》等六經。據傳,孔子門下有三千弟子,其中德才兼備的人有七十二個。在孔子去世後,他的弟子以及他弟子的弟子將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語行為和思想記錄下來,並整理成冊,命名為《論語》,此書後來成為了儒家的經典典籍。
孔子作為一個思想家,在思想方面的成就非常大。孔子創始的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禮”和“仁”,他主張道德上的仁愛思想、政治上的禮治思想,並且崇尚世界大同,天下為公。不僅是道德與政治方面,孔子還提出了不少其他方面的思想。例如他提出了重義輕利的義利觀和富民思想;因材施教、不恥下問的教育思想;重視實事求是的史學思想等。從孔子的各種思想中就可以看出,他並不僅僅是一個偉大的思想家,他同時還是政治、教育等其他方面的大家。
孔子一生成就無數,不論是在中國還是在國外都備受世人的讚美和傳頌。後人也利用了建孔廟、建祠堂、拍電影等各種方式來紀念這個偉大的人,使他的事蹟得以一直被流傳。
孔子名什麼字什麼
孔子名什麼字什麼?名丘字仲尼。那麼孔子為什麼要取這樣的名字呢?孔子的父親在六十多歲的時候納孔子的母親為妾,想要再生一個健康的兒子。孔子有一個同父異母的長兄,可是腳有殘疾,不得父親的寵愛。
孔子畫像
孔子父母年齡相差懸殊,擔心懷不上兒子,到尼丘山禱告。果不其然,兩人的願望實現了,一個健康的男孩生了下來。孔子父親母親的婚姻於理不合,得不到世人的理解,他們一開始的時候住在尼山。孔子出生時,樣貌醜陋,頭頂是凹下去的,像是一個丘。加上孔子的父母曾經在尼丘山祈求上蒼的祝福,與尼丘兩字很有緣分,所以孔子的名取名丘,字取為仲尼。仲字在古代是第二的意思,孔子先前有個長兄,他是孔家的第二個兒子。後人們為了避孔子的名諱,將尼丘山稱為了尼山。孔子名什麼字什麼都是有淵源的,不是隨便取的。
孔子三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就去世了。父親的正妻將他們母子二人外加長兄都趕出了家門,孔子的幼年過得相當貧困。孔子十五歲的時候就明白了自己的理想就是做學問。兩年後,孔子的母親去世,那一年,孔子去參加貴族的宴會,可被擋在了門外。再是兩年後,孔子為了能夠回到祖籍,娶了宋國人為妻。一年後,孔鯉出生。
孔子二十多歲時想要做官,對國家大事非常關注,經常提出一些見解。孔子三十歲時已經有了一些名氣,並在這一年與齊景公相識。後來魯國發生內亂,孔子逃亡齊國。孔子的理論得到了齊景公的賞識。可是因為齊國大夫的加害,孔子被迫離開了齊國。
孔子的故事
孔子是個知名度極高的歷史人物,他是個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因此不論是他的思想,他的言行還是他的生平事蹟都被世人流傳了下來。關於孔子的故事有很多,例如孔子由近知遠的故事、孔子學琴的故事、孔子相師的故事等等。
孔子人像
孔子由近知遠的故事主要源於孔子從他的兩個弟子在救人後的不同行為中看到不同的結果。孔子的一個弟子子路救起了一個落水的人後,收下了那個被救的人為表示感謝而贈送的一頭牛。孔子對於子路接受被救之人的答謝禮物的行為非常贊同,並且還說這樣能夠使魯國形成樂於救人的風氣。孔子從子路救人並接受答謝這件小事就看到了這樣的行為有利於培養人們積德向善的品德。而孔子的另一個弟子子貢用自己的錢贖了一個魯國人,事後沒有接受官府作為表彰獎賞的錢。孔子對此表示反對,認為這樣會使魯國不再出現用錢贖人的事。從子貢贖人後拒絕獎賞的舉動中,孔子看到了這樣的舉動會不利於引導人們做善行的結果。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到孔子能夠從小知大,由近知遠,這也就是孔子能被世人稱為聖人的原因了。
與孔子相關的故事還有很多,那些故事中都蘊含著不少為人處世的道理,能讓瞭解故事的人學到一些東西。同時人們讀孔子的故事越多,就越能瞭解到孔子的為人,瞭解到孔子的“聖人”之處,學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