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兒子被俘,德國人寫來一封信,斯大林為何立刻逮捕兒媳婦?
1941年7月,斯大林的兒子雅科夫與俄軍戰士一同在斯莫林斯克大盧基鎮與德軍激戰,這場持續了整整一個月的戰役,最終148萬蘇聯紅軍敗給了178萬德軍。這場戰役蘇軍29萬人陣亡,86700人失蹤,這些失蹤的人員裡就有斯大林的兒子雅科夫。一個星期之後,蘇軍大將弗拉索夫又被德軍俘虜,戰況一度惡劣,形勢對蘇軍來說不容樂觀。
7月20日凌晨,10幾名德軍士兵押著一個身材削瘦、身披灰色大衣的男子去戰俘集中營。這名男子被送往特殊看牢房,當時就引起了波蘭戰俘的關注,波蘭戰俘用三包煙從德軍士兵那裡得知這個剛剛被押送來的人就是斯大林的兒子雅科夫,德國要對他進行特別監督,想從他口中收集到德軍想要的訊息。雅科夫的牢房被監視得十分嚴密,旁邊有專門的監聽房,由兩個士兵守著,透過玻璃監視雅科夫的一舉一動。而牢房外邊全是帶電的鐵網絲,門外還有士兵嚴格把守,每天有人來查崗數十次。
起初,德軍並不承認他們抓住了雅科夫,一直到蘇軍俘虜了德軍統帥保盧斯之後,德軍才寫信給斯大林要求用雅科夫換回保盧斯。斯大林在接到德軍送來的交換俘虜的信件後,他的第一反應竟是下令迅速逮捕兒媳婦、雅科夫的妻子尤利婭,並且以“祖國叛徒的家屬”的罪名將其流放。
斯大林為何要如此對待兒媳婦?這其中有什麼原因呢?其實,斯大林與雅科夫雖是父子關係,但二人的感情並不親密,雅科夫出生後不久,他的母親便去世了,斯大林給雅科夫找了一個後媽,斯大林從小就將雅科夫送去給雅科夫的舅舅撫養,一直到雅科夫長大後才知道自己的父親是斯大林。
1930年,雅科夫考入鐵路運輸工程學院,而畢業後在汽車製造廠工作,之後聽從斯大林的安排考入炮兵學院指揮系。在炮兵學院,雅科夫認識了舞蹈演員尤利婭·梅爾策。尤利婭是一個猶太人,斯大林並不喜歡猶太人,所以尤利婭與雅科夫的感情一路磕磕碰碰,日子過得並不順利,最後還是走到了一起,婚後二人生下了一個女兒。但是婚後沒幾年,尤利婭就離婚改嫁給了一個內務部的特工,後來特工被殺,又來找雅科夫復婚,斯大林從心裡更加討厭尤利婭。
對於這個不聽話的兒子,兒媳婦的行為讓斯大林覺得顏面盡失,所以對於雅科夫二人,斯大林並不是很喜歡,因此漸漸冷淡了父子關係。雅科夫被俘,斯大林下令將兒媳婦流放,難道斯大林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嗎?如果真是這樣,那斯大林也太不近人情,無論如何那都是自己的兒媳婦,又無大過錯。
事實上並非如此,斯大林之所以流放尤利婭有著他自己的打算。自從德軍統帥保盧斯被俘,斯大林看了德國人的信件後,德國開始展開了輿論戰,德國電臺迅速放出了斯大林兒子雅科夫被捕之事,之後又相繼放出經過剪輯之後與雅科夫的“對話內容”,並在戰俘集中營裡反覆播放,甚至用飛機將傳單撒向蘇聯軍官,與此同時還把雅科夫和德國軍官閒談、喝茶的照片登在德國各大報刊之上,德軍這樣做無非就是想讓蘇聯紅軍“效仿”雅科夫向德軍投降。
斯大林得知後,立馬放狠話:“我絕對不會利用一個敵軍元帥去交換一個士兵的”。之後又下令把自己的兒媳婦逮捕,並且以“祖國叛徒的家屬”罪名進行流放。斯大林之所以這樣做別有苦心,一是千千萬萬的蘇聯人民的兒子在前線作戰,無數人的兒子被俘,作為國家元首若只為了自己兒子的命出賣國家利益,必將造成人民的質疑,危機將瞬間爆發。
二是德軍的反間計危害極大,若不在此時做出決絕舉措,只怕會動搖前線數百萬大軍的心,一旦倒戈相向,後果不堪設想。為了避免這一情況出現,斯大林別無選擇,只能犧牲自己的兒子和兒媳婦了。因此,交換戰俘人質的事情並未出現。
1943年4月15日,雅科夫死在德國集中營內,對於雅科夫的死一直是個謎,目前主要有三種說法:第一種說法:雅科夫在集中營內自殺。有關人士分析,雅克夫在牢內堅貞不屈,卻被斯大林扣上了“叛國”的罪名,而自己的妻子也被流放。本來在牢獄內受到各種監視與折磨就已經讓他接近崩潰的邊緣,如今被扣上子虛烏有的罪名,讓他悲憤不已,於是直接自殺了。
第二種說法:雅科夫是在越獄之時被德國士兵用槍打死的,斯大林回應德國時說不會用一個元帥去換取一個士兵的訊息傳到了雅科夫的耳中,惡劣的環境已經使他無法忍受,而自己的父親又沒有營救自己的念頭,於是直接衝向集中營的鐵絲網,被德國士兵連開20槍打死了。
第三種說法:雅科夫在集中營內被特工謀殺,因為此時戰局已經有了改變,面對德國的種種嚴刑拷打和折磨,雅科夫始終不肯低頭,斯大林又沒有交換之意,於是直接將其秘密槍殺。據說第3種說法是一位館長花了近10年的時間,查閱了數十萬份資料才得出的結果。
一直到1977年,在雅科夫死去30多年後才被追授蘇聯一級為國勳章,他的妻子也在被流放10多年後才獲得平反。雅科夫究竟是如何死的已經沒有意義,但令人值得佩服的是,雅科夫和斯大林都是堅貞不屈的人,在當時的情況下,犧牲一家人的幸福換回千萬家的幸福這是值得的,為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斯大林只能忍痛犧牲自己的兒子和兒媳婦。在大勢面前,強悍如斯大林也不得不忍痛做此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