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世友,河南信陽新縣田鋪鄉人,田鋪鄉位於大別山地區,正是南北分別線所在地,當時的條件十分艱苦。許世友家境貧寒,但卻是功勳卓著,他做過軍長,在做過兵團司令,值得一提的是,他早在48年就擔任了兵團司令。
他實際上是有機會獲得大將軍銜的,但最終卻錯過了。其中共有兩次機會。第一次,華野曾經分為內線兵團和外線兵團。內線兵團的指揮者是許世友,外線兵團的指揮者則是粟大將。
為何會分為內線和外線兩個兵團呢?原因很簡單,外線,顧名思義,就是要粟裕率部跳到外線作戰,將戰火引向敵佔區,為解放區減輕經濟負擔,同時增加敵佔區的經濟壓力。當時,組織上的檔案已經下達,根據組織上下達的檔案,粟裕率部南下到外線作戰,許世友指揮的內線兵團改稱華東野戰兵團。
也就是說,如果粟裕南下作戰的話,許世友的內線兵團則升級為野戰兵團級別(參考華北野戰兵團、西北野戰兵團的級別,如果此事成行,許世友日後的級別將不可限量),許世友將擔任華東野戰兵團司令員的職務,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許世友在五五授銜中獲得大將軍銜,將是百分之百的事情。
但是粟裕在審時度勢後,認為到外線作戰價效比不高,遠不如繼續在內線殲滅敵人有生力量有價值,於是他上書主席,歷陳自己的意見。主席向來從善如流,經過反覆斟酌後,最終支援了粟裕的意見,同意了他繼續率部留在北方作戰的策略,就這樣,華野外線兵團南下的計劃未能實現。
這樣的話,許世友的內線兵團就不能叫華東野戰兵團了,於是便繼續叫山東兵團,而粟裕部留在內線後,也是連戰連捷,華野鞏固了自己的優勢局面,許世友的山東兵團繼續歸入華野建制,受粟裕統一管轄。
雖然山東兵團未能成為華東野戰兵團,但是許世友仍然有機會獲得大將軍銜,這就是他的第二次機會。山東兵團雖然隸屬於華野,但是實際上一直是獨立作戰的,而指揮作戰的,自然是司令員許世友了。擔任山東兵團司令員期間,許世友表現極為出色,連續攻克萊陽、張店、周村、掖縣、濰縣等城池,並一舉攻克堅城濟南,幾乎佔領了整條膠濟鐵路。
濟南戰役,是我軍在解放戰爭中首次實現大城市攻堅戰的先例,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此時的許世友,已經站在了人生的巔峰,他在山東屢戰屢勝,王耀武、陳金城等國軍將領全部成了他的手下敗將,解放了半個山東,戰績令人側目。如果繼續發展下去,他將率山東兵團參加三大戰役,並進一步渡江作戰,橫掃國軍殘餘勢力,那他的戰功將不可限量,獲得大將軍銜有著極大的機會。
但是,濟南戰役後,許世友卻因為身體不適,被迫離開了山東兵團司令員的崗位。許世友調任後方,司令員職務由宋時輪接任,在粟裕的統一指揮下,參加了之後的淮海戰役,在淮海戰役中阻擊國軍自徐州東進的援軍,在渡江戰役中率先突破敵軍的防線,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血戰長津湖,繼續發揮山東兵團的鐵血作風。
當然了,宋時輪正式擔任九兵團司令員要在三大戰役之後了,資歷上自然無法與許世友相提並論,所以五五授銜時,被授予了上將軍銜。而許世友,雖然解放戰爭前期功勳卓著,但濟南戰役後開始缺席,戰功受到了嚴重的影響,自然也無法獲得大將軍銜了。
如果許世友在濟南戰役後不缺席三大戰役以以後的作戰的話,他是很有機會被授予大將軍銜的,我們參考下東野同樣長期獨當一面的肖勁光,他做過東野第一前線指揮所司令員、南滿軍區司令員,長期獨當一面,在三大戰役後成為兵團司令,與四野一起南下,最終被授予大家軍銜。
許世友如果不缺席濟南戰役之後的戰事的話,將很可能與肖勁光一樣,在五五授銜時被授予大將軍銜,但可惜他在這個時候身體出了狀況,被迫去後方休養,就此與大將軍銜失之交臂,的確是十分惋惜。
有傳言說授銜儀式結束後,許世友對自己的軍銜不滿,認為自己應該授予大將軍銜,這個是毫無根據的。實際上許世友將軍高風亮節,斷然不會對此事表達自己的不滿,再說,許世友缺席的解放戰爭戰役太多,在上將中也只是位居中游,怎麼可能對大將有想法?
從歷史上看,許世友確實有獲得大將軍銜的機會,但因為種種原因,兩次機會都未能抓住,的確是將軍本人的一個遺憾,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淡泊名利,也不會為此等事耿耿於懷。
感謝您的閱讀,敬請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