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於裡
這三四年來,有幾部大製作宋朝劇。有偏向正劇風格的《清平樂》,也有以宋朝美學打底的“仿宋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鶴唳華亭》。再加上近日開播的,由李少紅執導,劉濤、周渝民領銜主演的《大宋宮詞》。
《大宋宮詞》海報
《大宋宮詞》以劉娥和趙恆的愛情故事為主線,以宋真宗時代的“鹹平之治”,以及宋仁宗時代的“仁宗盛治”為歷史背景,講述從公元985年到公元1033年間,北宋的內政外交故事。
或者更通俗地說,該劇是劉娥(劉濤飾)的大女主戲。很多觀眾聽過“狸貓換太子”的民間故事,劉娥就是這個故事裡的“大反派”。在以宋仁宗為主人公的《清平樂》裡,由演員吳越飾演劉娥一角。
劉娥(劉濤飾)
歷史上的劉娥有著很傳奇的一生,她本是蜀地孤女,後至京師,十五歲入三皇子趙恆(即日後的宋真宗)王府。宋真宗即位後,她一路從美人升為皇后。劉娥深受宋真宗的寵幸與信任,劉娥無子,受宋真宗寵幸的劉娥侍女李氏生下皇子趙禎(即日後的宋仁宗),劉娥將其收為己子。在民間故事裡,就成了“狸貓換太子”。
作為宋朝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主,後世對劉娥評價頗高,稱其“保護聖躬,綱紀四方,進賢退奸,鎮撫中外,於趙氏實有大功”。但史官也批評劉娥戀權,這是“實錘”。趙禎1022年即位,當時13歲,劉娥垂簾聽政,直到1033年劉娥去世後,宋仁宗才有機會親政,彼時他已經24歲了。這在《清平樂》開篇幾集也集中體現了,劉娥的戀權給宋仁宗留下很深的心理陰影。
《清平樂》中,劉娥著袞服祭祖,體現出稱帝的野心。
《大宋宮詞》講述劉娥的故事,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題材,因為劉娥的一生夠複雜,她的個性也夠複雜。李少紅稱得上拍女性題材的高手,不少觀眾對這部劇寄予厚望。
但《大宋宮詞》播出後,口碑並不理想。首播當晚豆瓣開分6.1分,之後一路下跌,目前就只有4.1分(1.2萬人打分),走勢不容樂觀。是觀眾太嚴苛嗎?還是這部劇的確存在大問題?
就目前看來,《大宋宮詞》的爭議主要集中在三個層面。
其一,它在歷史正劇與戲說劇之間,有些左支右絀。
雖然劇集開篇寫道,“本劇依據史料和傳奇改編,劇情人物有所虛構”,但從這部劇的宣發以及種種物料,包括有很紮實的製作團隊,觀眾對它的期待是一部歷史正劇:有虛構和自由創作的部分,但會恪守“大事不虛,小事不拘”。
片頭先說明“有所虛構”
如果從服化道等硬體部分看,《大宋宮詞》也有著正劇的品格,主創者對於建築等各種細節精益求精,不僅搭建了春鸞閣、渡雲軒、御書房、皇陵地宮等70多個場景,更在橫店實景建造出國內首個北宋皇宮大慶殿,大慶殿建築群佔地兩萬多平米。
大慶殿從無到有
劇中的大慶殿
可涉及到一些比較基礎的史實,以及人物的一些經歷,它又暴露出“戲說”的功底。比如一開篇的字幕說,“宋太祖趙匡胤駕崩之後,其弟趙匡義繼位,改名趙光義”。但其實趙匡義之所以改名,是為了避其兄趙匡胤名諱,即位後他又改名趙炅。並且,他只御駕親征一次。
趙匡義繼位前就改名為趙光義
再如秦王趙廷美(趙文瑄飾)與朝臣密謀,提到了皇帝趙光義(塗們飾),朝臣稱皇帝為“太宗”。可“太宗”是趙光義去世後所封的廟號。現在皇帝還活著,怎麼廟號就出來了?這樣的小紕漏劇中還有很多,你可以說無傷大雅,但在歷史劇粉眼裡,自然是讓人印象減分的。
“太宗”是趙光義去世後的廟號
更不用說朝堂戲了,跟《清平樂》就有很明顯的差距。一開始趙光義想立三兒子趙恆為太子,這違背“立嫡立長”的祖訓。於是他想了個法子,誰先誕下皇孫誰當太子。如果朝堂戲是嚴肅的話,大臣們應該竭力反對,甚至要“死諫”,何況宋朝臺諫制度那麼發達。但劇中,大臣們一句反對沒有,就高呼“萬歲”了。編劇這麼寫,讓人大跌眼鏡。
臺諫官都哪裡去了?
至於一些為人物虛構出來的情節,也顯得沒有輕重、過於浮誇。比如關於趙匡胤如何去世,是有“燭影斧聲”的傳說,坊間認為有可能是趙光義行篡逆之事。這樣一樁千古疑案,《大宋宮詞》就給“坐實”了。竟然是一場地震中,趙光義和秦王都身陷廢墟中,趙光義親自向秦王承認自己弒兄並假傳聖旨登上皇位。這實在太不符合一個皇帝的行為邏輯了。
這一橋段太離譜了
諸如此類的還比如劉娥生子(歷史上劉娥無子),兒子成了大契丹的質子,而大契丹送到宋朝的質子耶律康竟然被殺害了,劉娥執意帶耶律康屍首回大契丹……這一連串情節都很像民間“野史”。《大宋宮詞》戲說成分過重,而戲說背後也缺乏深刻的作者表達,這就導致劇情有點“狗血”。
其二,開篇幾集劇情節奏太快,以至於邏輯鏈粗糙,剪輯凌亂。
《大宋宮詞》前幾集“快得飛起”。第一集幾個閃回,就交代了劉娥與趙恆(日後的宋真宗)的相知相遇相愛,四五集壓縮成一集。劉娥隨趙恆回府後,一番折騰後,劉娥被賜毒酒,趙恆為了她各種求情,一副“山無陵,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的態勢。
趙恆(周渝民飾)
節奏快的優點是,劇情的資訊密度量很大,經過快速鋪墊後方便進入主線。可如果邏輯鋪陳沒跟上的話,劇情就會有一種割裂感,它們只是生硬拼貼組合在一起,無法說服觀眾,觀眾也就難以共情。比如劉娥與趙恆的感情,幾個鏡頭閃回就生死相許、非你不可了,劇情成了“劇情梗概”。
第一集就生死相許了
這也給剪輯帶來很大的挑戰。有限的時間內想交待的事情太多,只能“硬剪”。這邊廂皇帝與秦王在廢墟中,下一個鏡頭趙恆就帶著劉娥回府;這邊廂劉娥在沐浴,鏡頭又閃回到她與趙恆的相識過程……給人“東拉西扯”之感。
雖然熬過前面幾集,敘事和剪輯都流暢不少,但戲說色彩太重了,劇情邏輯還是很難讓人信服,看著很熱鬧,其實也有點“胡來”。
其三,劇集對劉娥的刻畫,還是落入了大女主戲的窠臼中。至少就當前的劇情來說,她的人設與以往觀眾所常見的超級瑪麗蘇沒什麼太大不同。
她的出身是卑微的;經歷一定是不幸的;她有著“菩薩”一般的人格,匯聚傳統女人身上溫良恭儉讓等所有優點,丫鬟聽她一席談就對她死心塌地,進入秦王府一下子就獲得信賴;任何危險的情境她都能化險為夷,各路貴人常伴左右;她一定能夠得到這個國家最優秀最有權勢的男子的寵愛;她無慾無求不爭不搶,但就是有著遮掩不住的光芒,宰相李沆去世前,都只惦記著囑咐劉娥,“此生絕不臨朝稱帝”……
掩蓋不住的“主角光環”
劇中的劉娥,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無不散發著濃濃的劉濤氣質——一種“國民媳婦”的氣質,絕對的善良、絕對的忠誠、絕對的可靠。一代傳奇皇后劉娥,在《大宋宮詞》裡就這樣成了“國民媳婦”。歷史上的劉娥能夠從最卑微的出身登頂權力巔峰,絕非“傻白甜”,但目前劇情沒有呈現她的複雜性,觀眾只能寄望於後續她會有清晰的人物弧光。
《大宋宮詞》讓人稱道的是,無論美術置景還是鏡頭排程,都體現出那種“簡潔素雅,端正持重”的宋朝美學,肉眼可見主創者下了很多功夫。比如借鑑《韓熙載夜宴圖》呈現宋太宗對秦王的猜忌,既有推進劇情的功能,也是宋朝美學的一次集中展示,視聽手法很驚豔。
借鑑了《韓熙載夜宴圖》拍攝了夜宴。
但精緻的服化道都是為故事服務的,沒有好的故事做依託,一切也許只是買櫝還珠。暴跌的評分,之於製作而言,的確不公平;但之於《大宋宮詞》迄今的劇本而言,它表達了觀眾真切的失望。
本期編輯邢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