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巔峰鉅惠,囤貨不如囤課”“全年最低價,錯過再等一年”“特惠課程包大促,後惠無期”……雙十一電商大促,許多早教機構也紛紛拉開促銷大幕,鉚足全力吸引新生源試課,也不忘瘋狂號召老學員囤課。
一旦試課,就算多種促銷方案都沒能讓家長下定決心購課,對你家娃進行的商業化能力測試結果,也能讓爸爸媽媽們心甘情願掏錢;而回饋老學員的“福利”,也經常“划算”得讓很多家長忘記計算這麼多課到底怎麼上才能消化完。 如今的常態是:在早教機構報班時,家長們對孩子的早教投入常常以“萬”為單位,一交就是上萬元甚至數萬元。回過頭想想,這樣的“巔峰鉅惠”,真的實惠嗎?1 限量試課定金翻倍火力全開吸引新生購課 “限量搶購!9.9元2節試聽課,參與9.9元活動,報名學費立減2000元”“試聽課未當場報名的家長可交納定金,正式報名後定金可十倍抵用,例如1元抵10元,100元抵1000元,最高抵用1500元”…… 雙十一來臨前,各早教機構、教育培訓機構開始了各種花式促銷吸引新生源。其中,吸引家長帶著孩子前往試聽課程是第一步,試聽課的老師一般都極具親和力,很快就能拉近他們與孩子之間的距離。 據多位家長反饋,試聽課後的流程是這樣的:老師一般都會表揚孩子的優點,讓家長信心滿滿,同時更重要的是,他們也一定會指出孩子的不足或有待改進之處,讓家長們的危機感在無形中被強烈喚醒。就在爸爸媽媽們為孩子的發育擔憂時,老師還會及時並專業地表明課程將如何幫助孩子。緊接著出場的,就是課程銷售人員。 還有一些機構,比如主打開發右腦或全腦開發的教育機構,會在第一次試課前為孩子進行“全腦潛能發展測評”或者“體腦雙測”,測評的內容包括孩子的想象力、創造力、專注力、記憶力、表達力、運算能力、閱讀能力,以及智商、情商、財商、逆商等。測評後生成的結果,也常常讓家長憂心忡忡。“當下我就覺得我家孩子要是不報這個班,以後一定就是個學渣。”剛交了3萬多元報了96節右腦開發課程的孩子家長葉米米說。2 續課立減原價升級多管齊下推銷老生續課 “老學員續費任意課包直減1500元現金”“續課96節即可在原價的基礎上升級為111節”……面對老學員的續課宣傳,也是早教機構雙十一促銷的重頭戲之一。“今年從早教機構復工以來,六月份到現在,他們大概推了五六次活動了,六一兒童節、618年中大促,還有粉絲節、週年慶、嗨購節、團購節,現在是雙十一,接下去估計也有雙十二,這次說是史上最低價,那次說是年度最高贈課季,每次都說錯過再等一年,一波接一波,未免也太頻繁了。”三歲娃娃的母親廖女士對早教中心銷售人員的續課推銷已經十分反感,目前她家娃名下還有70多節課沒上呢。3 超長跨度打包預付許多家長容易衝動消費 不過,並非所有家長在面對推銷時都能理性消費。 現如今在許多早教機構的收銀臺前,不少家長常常一付款就是上萬元甚至數萬元,這樣的款項對應的便是上百節甚至數百節的打包課時。也就是說,為了孩子的教育,家長們願意為超長跨度的課程預付費買單。 只是,這樣買課真的划算且值當嗎? 四歲半的多多之前上過一年的右腦開發課,多多爸爸說:“其實課程也真的沒啥,就是讓孩子玩些七巧板、蹦皮筋、連連線、亂塗亂畫,老師講講故事,但課上老師都給這些課起了特別好聽的名字,什麼創新環節、想象力環節之類的,其實這些事情家長有時間也完全有能力陪孩子做。”現在他覺得,這樣的課完全不值2萬元的價。 廖女士如今也後悔當初一次性打包買了144節課,現在回想,她覺得自己當時純粹是聽了銷售的推銷後,一時頭腦發熱的衝動消費。 她說,孩子第一次到早教中心對什麼都感到新鮮,等上了幾次課後,就沒什麼興致了,“而且他們課程內容很重複,沒新意,說白了就是老師帶著家長和孩子一起玩。兩三個月後,現在孩子都不愛去了”。廖女士覺得,很多人買了大課程包其實都上不完,許多早教中心不但一心遊說家長續課,還不支援退款,也不允許家長將課程轉讓給他人,這個規定很不合理。專家觀點早教的實質並非讓孩子去上課 早教機構都說是“鉅惠”了,那麼,上一節課到底多少錢呢? 採訪中,以一家機構課程顧問推銷的“最划算”的優惠價28920元的192節課程包為例,就算是老學員有“福利”,即續課可直減1500元,那麼平均每節課45分鐘約143元。 此前,華東師範大學學前教育系主任張明紅來廈門指導早教工作時就曾說過,早教無非是給孩子找個玩伴,讓家長有個可以諮詢育兒疑問的平臺,並不是讓孩子去上課。“認為早教課就是要讓孩子去學習”這件事,就是現在的家長對早教的最大誤區。判斷早教課是否科學的標準,在於家長有沒有收穫。 對於每課時動輒一兩百元的早教課,她認為太暴利了,去不去都無所謂。與其去花那個冤枉錢,倒不如把孩子帶出去和鄰居的孩子一起玩,讓孩子學會適應環境,學會和人交往,其實也就是早教了。不宜隨意測評孩子的發展水平 此外,一些機構在孩子報班前對孩子所做的能力測試,其實是贏利性的判斷幼兒能力發展狀況的活動。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博導虞永平提醒家長,一般情況下,幼兒不需要接受這種測試,這種測試是在非正常的生活和學習環境中進行的,不一定能作為教育的依據。此外,如果由於特殊需要,一定要對兒童進行這種測試,一定要由真正的專業人員來進行,因為這是極其專業化的工作。測試的結果不宜無限放大、隨意解釋,更不能盲目地用於教育。導報記者 梁靜 資料圖早教機構狂推雙十一“鉅惠”不少家長衝動消費買了上百節課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191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