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視覺中國
芥末堆文 5月17日,教育部舉行“教育這十年”“1+1”系列釋出採訪活動的第二場新聞釋出會,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介紹了高等教育十年改革發展成效。
據介紹,十年來,中國建成世界最大規模高等教育體系,在學總人數超過4430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從2012年的30%,提高至2021年的57.8%,提高了27.8個百分點,實現了歷史性跨越,高等教育進入世界公認的普及化階段。
中國慕課數量和應用規模世界第一中國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達到2.4億,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13.8年,勞動力素質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全民族素質得到穩步提高。透過“211”、“985”工程和“雙一流”建設計劃,一批大學和一大批學科已經躋身世界先進水平,中國高等教育整體水平進入世界第一方陣。
形成了慕課與線上教育發展的中國正規化。先後舉辦中國慕課大會、世界慕課大會,形成了一整套包括理念、技術、標準、方法、評價等在內的慕課發展的中國正規化。截至2022年2月底,我國上線慕課數量超過5.25萬門,註冊使用者達3.7億,已有超過3.3億人次在校大學生獲得慕課學分,慕課數量和應用規模世界第一。建成“國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臺”,發起成立世界慕課與線上教育聯盟。
高校服務國家重大戰略能力持續增強,獲得了60%以上的國家科技三大獎勵,全國60%以上的基礎研究、80%以上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案由高校承擔,高校為高鐵、核電、生物育種、疫苗研發、國防軍工等重點領域提供了關鍵技術,參與研製超級計算機、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神舟系列等國家利器,支撐引領文化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美麗中國、平安中國建設。
中國特色的高校學位授予體系、專業目錄體系和管理制度不斷完善。積極主動融入國家戰略和行業發展,對接新發展格局調整最佳化學科專業佈局,針對解決現實問題推進學科交叉融合。黨的十八大以來,共有265種新專業納入本科專業目錄,目前目錄內專業771種;新增本科專業布點1.7萬個,撤銷或停招1萬個,人才培養對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的適應度明顯增強。
深化“新西科”建設,啟動基礎學科拔尖計劃2.0此外,中國還推進“四新”建設,從教育思想、發展理念、質量標準、技術方法、質量評價等人才培養正規化進行全方位改革。
新工科建設方面,累計實施1457項新工科專案,探索構建產學研用多要素融合、多主體協同的育人機制,累計支援1100多所本科院校與近800家企業合作立項3.7萬項,企業提供經費及軟硬體支援約112億元。以院系組織模式創新為抓手,推進建設28所示範性微電子學院、11個一流網路安全學院、50個現代產業學院、33個特色化示範性軟體學院、首批12家未來技術學院,推動工程教育深層次變革。
新醫科建設方面,醫教協同構建以“5+3”為主體的臨床醫學人才培養國家制度。加快複合型高層次醫學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支援11所高校開展八年制臨床醫學教育,推動“醫學+X”複合型人才培養改革試點。將師承教育融入中醫藥人才培養全過程,基本建成符合中醫藥特色的人才培養體系。透過世界醫學教育聯合會認定,建成了具有中國特色、國際實質等效的醫學教育專業認證制度。
新農科建設方面,從宏觀、中觀、微觀層面構建起新農科建設完整體系,設立首批407個新農科實踐專案。全面加強涉農高校耕讀教育,推出“大國三農”系列線上開放課程,建成36門耕讀教育相關國家級一流課程,打造建設了184個耕讀教育實踐基地。持續加強種業領域專門人才培養,支援48所高校開設種子科學與工程本科專業,高質量培養種業創新人才,有力支撐引領新農業、新農村、新農民和新生態建設。
新文科建設方面,面向6大選題領域,22個選題方向設立1011項新文科專案,適應經濟社會需求,新增3千餘個文理、文工等學科交叉融合專業點。佈局關鍵領域人才培養,在29所高校設立70個文科類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基地,加快涉外法治、國際傳播、國際組織等相關人才培養。全面推出中國政法實務、新聞傳播、經濟、藝術四大講堂,打造“中國金課”,推進文科教育與社會實務緊密結合。
同時,全面啟動基礎學科拔尖計劃2.0,在77所高校佈局建設288個學生培養基地,探索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中國正規化”,累計吸引1萬餘名優秀學生投身基礎學科,形成了基礎學科拔尖人才的“梯隊網路”,為走好自主人才培養之路,為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築牢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