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則感”教育如此重要,父母該如何給孩子立規矩?
孩子沒有“規則感”,大多是父母沒有避開錯誤教育的“坑”。規矩都是透過生活經驗後天養成的,所以孩子的規則感在形成過程中,會受到各個因素的影響。
由於父母對於規則的不遵守,在孩子們看來,父母的所謂規則可以透過哭鬧和請求來進行改變,他們也並不是一定要遵循。
而這種錯誤教育下,他們的規則感就會慢慢的被削弱。
規則教育到底有多重要?家長們該怎麼教孩子提高規則意識呢?
遵守規則,體現的是一個人的修養和素質,同時也是孩子最好的保護傘。
為什麼說遵守規則對孩子十分重要?因為,孩子不知道自己行為的界限在哪裡,所以做什麼事都只想著依著自己的性子來,缺少既定規則的約束。
規則也可以守護孩子平安長大。從小我們教育孩子不用手觸碰電源,可以避免孩子觸電。紅燈停綠燈行,可以避免孩子出交通事故。雖然規則約束了孩子的行為,但卻保護了孩子的生命。
其次,家長需要注意的是,規則需要從小培養。在幼兒階段,家長就可以為孩子設定一些規則,對孩子的行為進行約束。
規則還是培養孩子自控能力的一種手段,遵守規則的孩子專注力也更強,能讓孩子在未來的生活中更好地融入社會。
02、規則感,給孩子安全感
安全感是一個孩子處於世界的基本感覺。
充滿安全感的孩子,他們的行為選擇和心態發展上,也會表現得更加的積極樂觀。
心理學家把孩子的安全感稱為人心理的免疫系統,孩子的安全感是人格建立的基礎。
在孩子慢慢接觸這個世界的過程中,孩子安全感的培養不一定只是來自於家庭,還有一大部分是源於他們對世界的感知。
比如,在上車的時候,他們會因為想搶位置,不按照秩序排隊,很多人都會因為這個孩子不懂禮貌,就另眼看他。而沒有規則感的孩子,其實並不會覺得自己是不懂禮貌的,因為他們本身就沒有規則意識。
他們也會不知道為什麼,大家會討厭他們。
所以他們在這個過程中,會漸漸失去安全感。甚至很多人因為孩子並不懂規矩,而慢慢地遠離他,而這一切的現象都不利於孩子真正的融入社會。
03、規則感,給孩子責任感
對於有明確“規則感”的孩子,一般都有超強的責任意識。
研究表明,優秀的孩子大多都具備自我管理能力。
培養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其實也需要教給孩子一定的規矩,對他們的行為進行一定的約束。
父母在給孩子制定規則的時候,必須先尊重孩子的想法,聽取孩子的建議,讓孩子參與到規則制定中來,並且還要告訴孩子,為什麼要遵守規則。
除此之外,父母制定的規則,一定要與孩子的心智發展和年齡認知相結合,漸漸地將行為上的規則,變成孩子性格上的自律。
孩子的規則感需要父母的陪伴與參與,從日常中為孩子樹立榜樣,陪孩子玩耍、學習,才能在言傳身教中建立規則感。
在生活中幫孩子樹立規則意識,在學習中提高孩子學習的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