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會聽到某某學生從樓上一躍而下的訊息,讓人唏噓,惋惜這年輕的生命。
經常會有一些評論說孩子承受能力太差等等……
但實際上,每一個走上絕路的孩子,都曾有過痛苦的心理歷程,甚至發出過求助的訊號,但很多時候,家長們都疏忽了。
畢竟現代社會節奏快,競爭激烈,不少家長忙於自己的事業對孩子缺乏應有的耐心和細心。另一方面是家長不太瞭解孩子,不懂得如何與孩子溝通,常常以自己強大的內心去審視孩子所做的一切,沒有想到在自己眼中甚小的事情,也可以壓垮一個孩子。
還有那些校園暴力,有的孩子在外受欺凌,能幫到自己的就是養育自己的父母,若父母都不以為然,他們可能會從一絲絲希望走向失望然後再走向絕望。孩子很多事情都不大願意跟父母講了。
其實換句話說,孩子在向家長髮出求救訊號時,家長如果沒予以處理,孩子失望了,什麼也不說,最後自己無法解決,跨不過心理那個坎,最終放棄了自己,放棄了生命。
有些孩子會發出呼救,如:我被人打了;我想好好讀書,但成績總是不好等。
如果家長這時候按照自己的思維模式回應孩子,如:這有什麼?今後你別去招惹人家就行了;成績不好,還不是你學習不夠認真.……
孩子的無助和痛苦就是這樣被疏忽的。
現實中,還有一些孩子,沒有任何語言表達,只是行動上出現了一些異常,家長更不容易察覺。
前段時間,一個心理醫生朋友跟我講過他接診的一個病例,是一個初中生,女孩。
考入一所封閉式管理學校,僅一個月的時間,就哭著不肯住校,也沒跟媽媽說什麼原因。
她媽媽很生氣,認為女兒太嬌氣,她偏要鍛鍊女兒,不管女兒怎麼哭,她就是不答應女兒轉校,也沒去學校詳細瞭解情況。
在與女孩交談的過程中才知道,這個女孩在學習跟不上其他同學,覺得自卑,所以在學校獨來獨往,沒有朋友,還經常晚上睡不著,偷偷哭。
這是輕度抑鬱的表現,但是由於媽媽不在乎,導致這個女孩後期多次自殺,好在每次都被及時發現,沒有造成生命危險。
她母親這才在老師的勸導下帶著女兒去看了心理醫生。
當時快要元旦了,因為接下來的治療還需要多次去往醫院,但這位母親卻問了一句:“能不能元旦假期再帶孩子來?這兩天還有幾個考試。”
我聽完朋友講述的我都要急得跳腳了,朋友說他也是如此,對這位母親吼道:“你女兒都這樣了,你還想著那幾個考試?這種情況下你覺得考試對她還重要嗎?”
孩子的成長過程,有陽光也有風雨,有快樂也有痛苦。
對於孩子而言,不少痛苦是稍縱即逝,但也有一些痛苦,可以慢慢推毀孩子。
不要以為“少年不知愁滋味”
身為家長,千萬不要以為自己工作忙,生活壓力大,而孩子年齡小,只要吃飽、穿好,就沒有什麼需求;
更不要眼睛只盯著孩子的學習,對於孩子其他生活問題,尤其是孩子的心理問題一概無視,疏忽了孩子發出的痛苦訊號,導致悲劇出現,讓自己抱憾終生。
家長要善於觀察和分析,對孩子的消極言語和行為,要引以重視並主動去尋找原因。
有這麼一個場景,母親拉著年幼的孩子匆匆行走,孩子緊跟著,一臉痛苦。
母親斥責孩子:“你能不能走快點?”
孩子說:“我已經很快了。”
母親看了一眼愁眉不展的孩子又責怪道:“這麼美的街景不會欣賞!”
孩子說:“我更多看到大腿和屁股。”
如此母親,只會從自己的高度和體力、精力去看待孩子,對孩子的難受,她壓根體會不到。
別站在自己的角度認為“事小”或單純地認為孩子年齡小轉身即忘,於是就想當然地處理問題,這隻會讓孩子獨自處於不堪和無助之中。
這只是一個小小的情景,反映出家長陪伴、教育中的問題,但生活中親子關係和家庭教育類似的情況很多,影響更大。
對於未成年的孩子而言,親情是孩子最大的依靠,是孩子絕望時可以抓住的繩子,家長可以從以下幾種方面去觀察孩子。
通常來講,心理出現問題的孩子,有5種表現:
1、多動:注意力不集中;自我約束能力差,比如沉迷遊戲,不願意上學,不能按時完成作業,如果督促會抗拒;情緒波動比較大,考不好的時候會暴躁或者行為出格;
2、焦慮:不自信,害怕考試,害怕和陌生人接觸;敏感,怕被嘲笑,一點小事都會擔心;什麼都提不起興趣,甚至會沒有原因的哭泣,整日鬱鬱寡歡,笑容少或沒有笑容;
3、恐怖、失眠:一般來說這種表現就比較嚴重了,會因為過度緊張的情緒而抱頭亂竄躲進角落,會在某些自己不想面對的事情上裝病,或者慢慢形成條件反射變成真的不舒服,還會經常失眠,夜裡突然驚醒、尖叫,嚴重時甚至影響正常生活;
4、攻擊性強:打架,遇到不順心的事兒就摔東西,不相信別人的善意等等;
5、人際關係惡劣:沒有朋友,在集體裡總是格格不入;沒有同情心,待人冷漠等等。
一旦出現這些問題,我想家長們也會很頭疼,總覺得用強硬手段就能把孩子糾正,實則只會讓孩子的心理問題加重。
其實,當孩子出現這些問題時,你又不知道怎麼辦的時候,可以找心理醫生求助。
但如果想要預防,那就是在孩子出現問題時,及時給予回應,而不是敷衍、不以為然。
以上內容參考文獻:
李小晶, 李紅, 胡朝斌. 兒童心理理論研究現狀和發展[J].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05, 9(12):157-159.
張洪財, 高敏飛. 兒童心理學知識運用於兒童醫療保健體會[J]. 中國實用醫藥, 2010, 5(12):271-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