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時隔五年,我再次踏進了教育行業
圖源:Unsplash
芥末堆 張雯 手記
2015年的夏天,寫完本科畢業論文暫時閒下來的我找了份實習,在一個大型入口網站做教育頻道的實習編輯,那應該是我第一次以觀察者的身份接觸教育行業,此前的我,只是學生、考生、使用者。
實習的第一天下午,我和幾個同事接到一個任務,下載一款名叫“跟誰學”的APP,針對它的頁面佈局和功能設定做個簡單測評。在此之前我從未聽說過這家公司,為了測評我註冊了賬號並嘗試著在上面找個游泳私教。
我還清楚地記得,在測評之後的討論會上,有一個詞被大家反覆提及——“O2O”,它無疑是當時線上教育最火的模式。
線上教育的鉅變實習結束後,我去讀了研,畢業後又在金融行業呆了兩年多。這五年間,我看著電梯、地鐵、公交站的廣告牌漸漸被線上教育機構鋪滿,各種綜藝和晚會的冠名商和贊助商中也越來越多地出現教育公司的身影。
而我當年測評的那家“小公司”已經成長為行業頭部機構,並於2019年成功上市。之前大熱的O2O模式早已被各個機構拋棄,取而代之的是直播課、大班課、雙師、一對一等模式,AI、“OMO”等則成為了新的行業熱詞。
作為旁觀者,我已經真切感受到了線上教育的飛速發展,但當我今年年初加入芥末堆,再一次踏足這個行業後,我才發現,這個變化比我想象的還要大得多。
這五年間,許多教育機構創立、崛起,其中有一些已經倒下了,有一些黯然離場,還有一些正在各個賽道激烈“廝殺”,最終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有趣的是,我和當年實習時的老師又偶然地因為工作再次建立了聯絡,他跳了槽,但依然在教育領域做內容,而我也突然意識到,這幾年,被“洗牌”的不僅僅是教育機構,還有教育行業的媒體和內容平臺。
線上教育下一個五年會怎樣呢?這次我想要更仔細地去觀察、感受。
高等教育教會我們什麼?在芥末堆,我做過一個“雙一流”高校2020年就業質量報告的統計,發現許多高校的就業資料中包含一項“畢業生工作與所學專業的相關度”,這個統計被用於評估高校各學科的人才培養效果。
或許這個指標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學科教學水平,但我一直不認為工作與專業越對口,高等教育就越成功。這些年,我接觸過的高校畢業生中,的確有人一直在專業領域不懈耕耘,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但也畢業生在自己所學專業外“折騰”出一塊天地:有人出了實驗室扛起攝影機當上了攝影記者,有人從電氣工程碩士成長為私募基金大牛,還有人讀完博士跨行創業……越來越多的畢業生從事著與自己專業並不相關的工作。
我自己也是一個“愛折騰”的人,也被問過“換了專業、行業,那之前在學校不是都白學了嗎?”這類問題,我的回答永遠是“沒有白學”。
高等教育究竟教會我們什麼?我想就是給了我們折騰的勇氣,教會了我們敢於挑戰、不懼未來。在大學這個平臺,學習好專業知識固然很重要,但能夠讓畢業生更好地認識自己,找到自己的職業興趣,提升學習能力,自信、勇敢地踏入社會,或許才是高等教育真正意義上的成功。
這幾年的就業形勢並不樂觀,大學生們感慨找工作不易,許多人用“小鎮做題家”和“985廢物”來自嘲,但同時,他們卻從未放棄過夢想和拼搏。
他們的學習慾望和學習能力都不容小覷,大學生使用者數量龐大的B站如今幾乎成為了學習網站,而B站各個領域老師的出圈,也反映出大學生高漲的求知慾,他們渴望去了解知識、去探索世界甚至改變世界,他們渴望成為更好的自己,去擁抱明天。
未來,我希望看到高等教育更好的樣子,而這個未來,一定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