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是個傳奇遍地的時代,後周太祖郭威,人稱“郭雀兒”,更是傳奇中的傳奇。隨便一數,他至少有四件事,雖不敢說後無來者,卻確實是前無古人的。
一是他臉有刺青卻做了皇帝。如他自己所言:“自古豈有‘雕青天子’?”他就是這自古以來第一人。二是他把皇位傳給了一個外星人。皇位只傳自己的子孫後代,即使自己沒子嗣,也要傳給兄弟的子孫,打下來的江山不能落入外人之手。而郭威卻心甘情願地把皇位傳給了自己老婆的侄子柴榮。三是他的正妻柴氏是後唐皇帝的妃子。娶皇帝女兒的不少,娶皇帝老婆的還真沒聽說過。四是他前後娶了四個老婆,這不稀奇,稀奇的是這四位明媒正娶的老婆,全是寡婦。
自然,說傳奇,是後世人的想法。郭威當時。恐怕不是·存心要給後代創造一個傳說,他肯定是覺得自己所做的,實在是自然而然、不得不然的。比如“花項漢”做皇帝。以前是沒有的。但沒有哪條規定說紋了身的就一定不能坐皇位。不錯,紋身之人是地位卑賤,但卑賤者做皇帝實在太多了。早年有劉邦,眼前有朱溫,誰也不比誰高貴,有道是英雄不問出身,他劉三做得、朱三做得,他“郭雀兒”做不得?
比如傳位於柴榮。都知道肥水不流外入團,但問題是打江山難保江山更難,此時天下大亂,一不留神這皇位就給人奪了去。兩個兒子部早死,幾個侄子也不成器,而這柴榮雄才大略,即使傳給郭氏子孫。也要被他奪去。與其等他來奪,不如就傳位於他。落得大方。況且柴榮已過繼給了自己,也算是個兒子。
至於一個粗鄙的軍漢娶了皇帝的妃子。今天看來驚世駭俗,當年卻只能說是機緣巧合,是時代大潮中的一朵小小浪花。當時後唐莊宗死於伶人之亂,唐明宗繼位,他自然不能再留前皇的嬪妃,於是把她們都盡行遣散。這中間有一個姓柴的妃子,在其父母陪同下出宮回家,途宿黃河邊一個客店。此時恰好一個衣衫襤褸卻氣宇軒昂的漢子從門口走過。柴氏眼前一亮,忙打聽此人是誰?店主說,這是馬步軍使“郭雀兒”。
柴氏把“郭雀兒”叫到跟前,一番交談後,認定此人日後必成大器,遂決意以身相許。柴父很不理解,說:“像你這樣的身份,起碼嫁個節度使,豈能跟著這個窮小子?”柴氏說:“我久在宮中,頗識貴人。這‘郭雀兒’眼前落魄,將來必定大貴,不能失之交臂。”於是她將囊中珠寶一分為二,一半讓父母回鄉,一半就帶在身邊助郭威奮鬥。郭威與柴氏遂在旅店裡締結良緣。
這段故事聽著像說“話本”,但在當時而言,也可說是雖在意料之外,卻在情理之中。五代時天下大亂,皇帝走馬燈似的你方唱罷我登場,皇位也是和平交接的少、強搶硬奪的多。一旦龍椅上換了主,先皇的嬪妃就面臨一次大“洗牌”。兇狠一點,全部殺了,仁慈一點,盡行遣散。五代時隔幾年就換個皇帝、隔十幾年換個朝代,嬪妃流落民間的也特別多,兵荒馬亂的,嫁人不嫁人也沒人管。所以郭威能娶到皇帝的妃子,也就是一個“機率事件”。
而另一方面,五代時社會階層流動極快,趙令畸《侯鯖錄》雲:“唐末五季,士大夫有言曰:貴不如賤,富不如貧,仕不如閒”,這句牢騷話實際上反映了社會動盪之劇烈。今天是朝廷大臣,保不定國破家亡,明天就成了街頭流浪漢。反過來,今天是販夫走卒,風雲際會之下,明天就成了大將軍、節度使,就是做皇帝也不是不可能,這樣的事在五代時不勝列舉。所以女子在擇婿的時候,把男子的能力、前途放在了第一位。
柴氏所謂“久在宮中多識貴人”,無非是她看多了後唐那些大將、節度使的發跡史,自然而然練就了一雙識英雄的慧眼。如後梁太祖朱溫與其妻張氏,後漢高祖劉知遠與其妻李三娘,後漢大將史弘肇與其妻閻氏,他們之所以能在微賤時締結傳奇婚姻,在於他們顯示了“績優股”的素質,而在五代這樣一個大震盪的“股市”中,這樣的“績優股。有著其無限的升值空間。這樣的人間喜劇,在太平盛世是見不到的。
女子擇夫如此,男子娶妻也是同樣。從將軍到皇帝,他們娶妻,看中的是女子的美貌,注重的是對自己事業的幫助,中唐前那種尚門第、重閥閱的風氣在五代已非常淡薄了。郭威有“一後三紀”,除了柴皇后,還有楊氏、張氏、董氏,而這四人,全是以寡婦之身嫁給郭威的,以致清代史學家趙翼在《二十二史札記》大驚小怪地說:“統計前後四娶,皆再醮婦,亦不可解也。”
柴皇后是後唐莊宗的妃子,莊宗死後出宮,算是莊宗的寡婦。柴氏早死,郭威的第二任妻子是楊氏。楊氏年輕時選入鎮州節度使王鎔府中為姬妾,天祐十八年(921)王鎔為亂軍所殺,楊氏流落民間,嫁給同鄉一個叫石光輔的平民。沒幾年,石光輔也死了。這時柴氏剛去世,郭威聽說楊氏美且賢,遂來求婚。楊氏雖是寡婦之身,卻也心高氣傲,不肯隨便答應,她讓弟弟楊廷璋失去“考察”。楊廷瓊回來說郭威“姿貌異常,不可櫃”。楊氏這才嫁給郭威。楊氏嫁給郭威後,持家有方,把家事處理得非常周到。後晉天福末年,楊氏去世。
郭威的第三任妻子張氏,出身於官宦人家,其祖其父都在鎮州節度使王鎔手下任高官。王鎔被殺,唐明宗派兵來鎮州平叛。其中有一位將軍叫武從諫,駐紮在張家,見張氏年輕貌美,就為其子娶了張氏,並帶回太原老家。不久。武從諫之子去世,張氏成了寡婦,這時郭威正鎮守太原,就娶了張氏為繼室。後漢隱帝時,因疑忌郭威謀反,盡殺羈留在京的郭威家屬,張氏亦遇害。
董氏是郭威的第四任妻子。董氏常山人,父親也是鎮州節度使王鎔部下的一個小吏。鎮州之亂中。董氏與家人失散,被潞州的一個牙將領回家。這牙將因自己的妻子不能生育,對董氏就像女兒一樣,專門請了老師教她。到十三歲那年,董氏的哥哥董禹找到了她,幾年後嫁給了鄉人、後晉官員劉進超。後晉滅亡時,劉進超被擄而死,董氏寡居洛陽。螢氏與郭威的第二任妻子楊氏是同鄉,早年相識,楊氏常向郭威提起董氏的賢惠。郭威鎮守洛陽時,想起楊氏之言,讓人尋訪到董氏並娶之。
自然,作為一個皇帝,郭威還有不少的嬪妃,但相繼為正室的,就是柴、楊、張、董四人,而她們嫁給他時恰好全是寡婦之身,楊氏還兩度寡居,這確實極為少見。細究起來,這既與郭威本人的經歷有關,更是時代風氣使然。
郭威是邢州堯山人,出身貧寒。《舊五代史》中還有種說法,說他“本常氏之子,幼隨母適郭氏,故冒其姓焉”。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郭威的母親就是一個寡婦。郭母以寡婦之身,還帶了郭威,嫁給了後晉順州刺史郭簡。也許在郭威看來,自己的母親都能以寡婦身份嫁結刺史,他能娶到柴氏這樣的皇帝嬪妃、楊氏這樣的王府姬妾、張氏這樣的官宦千金,雖說是寡婦,但已經很不錯了。
事實上。當年娶寡婦或娶再婚女子,也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丟臉。另一方面,唐五代時,做寡婦的自己也不覺得地位低。再嫁也是件平常事。所謂“改蘸異門,禮儀常範”,改嫁是合乎禮儀為社會所認可的。唐五代的貞節觀念遠較後代淡薄,是毫無疑問的。在這樣的風氣下,郭威連娶四個寡婦,“手筆”是大了點,但也算事出有因吧。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