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暑假,想學習和不想學習的孩子,有哪些區別呢?
放暑假,想學習和不想學習的孩子,有哪些區別呢?
無論什麼時候,孩子都是需要學習的,但很多時候,孩子並不想學習。
一
小A,九月份升一年級,
寫一筆就開始走神,摳手指,玩橡皮,亂塗亂畫。
其實,這樣的情況是很正常的。
因為小朋友之前都是在幼兒園,氛圍比較輕鬆。
家長在家輔導的話,建議以讀和識字為主,寫的方面先放一放。
幼升一,要讓孩子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二
小B,九月份升二年級,語文數學在九十分以上。
她媽媽跟我講,每次她不想學習就會說身體不舒服,比如頭疼,肚子疼。
只要停下來,不繼續學習,她就好了。
面對這種情況,家長也很苦惱。
很多時候並不是她學不會,而是單純不想學習。
這種情況在低年級中是很常見的,
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生病了,媽媽會表現出對她的關心,
這種觀念在孩子的潛意識裡得到了加強,
由此會出現:我只要生病了媽媽,就不會要求我學習了的錯誤觀念。
所以,當孩子出現“裝病”這種情況的時候,
家長有必要糾正孩子的錯誤的行為。
怎麼糾正?
不管孩子是真病還是“裝病”,家長一定要帶孩子去看醫生,
一方面是為了防止耽誤病情,
另一方面是得讓孩子明白父母對TA的關心。
三
小C,九月份就升三年級了,成績不是太好,
識字量比較少,拼音基礎比較薄弱,看圖寫話不會寫。
暑假在家,手機平板不離手,
一叫寫作業就不高興,
甚至有時候還要跟家長頂嘴。
對於這種情況,其實是有點兒厭學的情緒,
學習很困難,很無聊,遊戲很誘人,很輕鬆,
人都是要喜歡待在舒適的環境裡的。
如果有條件的話,建議家長讓孩子體現一下生活,
感受一下比遊戲和電視更有趣的東西。
換言之,就要讓孩子感覺到多讀點書,能夠看到更加廣闊的世界。
四
小D,馬上就要上初一了,
TA很直白的說,
自己之前在學校學習一直是在睡覺,
一點也不想學習,
只是被父母強制要求學習。
聽到小D的這種情況,
不由得為Ta的老師捏了一把汗。
怎麼辦呢?
我跟Ta聊了很久,
聊了很多關於Ta和Ta家長的事情,
就是沒有跟Ta聊學習的事情,
直到Ta聊得很輕鬆了,
就開始給Ta講解數學的內容。一
會功夫下來,
發現其實Ta也不是不想學習,
也並不是學不會。
那麼Ta的問題出在哪裡呢?
因為自己跟父母拌嘴,
然後想以不學習這種方式來氣父母。
平時,家長比較忙,家長和孩子缺乏必要的溝通。
家長只管許諾不管兌現,言而無信,
長此以往,家長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全無,
孩子可能會怕打和罵,
大了也不管用了,
孩子就這樣失控了。
當然,比上述情況更加複雜、更加棘手的
小孩子、大孩子還有大把,
不愛學習的孩子可能跟家長並沒有直接的關係。
但是,我想告訴家長的是,
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家長在遇到孩子這些問題的時候,
採取正確的措施是極為重要的。
一、孩子不遵守紀律
記得有位家長跟我說,
她的孩子讀一年級的時候上課跟同桌說話,
然後她就狠狠地懲罰了她。
雖然懲罰孩子的時候,自己很心疼,
但是為了能夠讓孩子記住教訓,
自己還是狠下心。
現在,孩子已經要讀五年級了,
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很懂事!
二、孩子不想寫作業
不是孩子不會做,
而是做作業的時候敷衍了事,
字跡潦草,錯漏百出。
記得有位學生在作文中
寫自己小時候寫作業不認真,
被自己的媽媽撕掉作業,
最後媽媽陪自己把作業重新寫好的事情。
雖然媽媽很嚴厲,
但是正因為有媽媽的嚴格要求,
才有今天自己的進步。
字裡行間,滿是對媽媽的感激。
我想,如果媽媽在撕掉孩子作業後就不管了,
肯定是另一種結果。
當孩子不想學習的時候,
家長需要做的就是跟孩子溝通,
知道孩子心裡在想什麼,
關心孩子。
寫在最後:
家長,
對孩子要包容。
小樹長歪了,扶正就好,
孩子想岔了,開導就好,
教育過程中,難免會出現矛盾,
但是愛是可以喚醒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