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頗的成名之戰有多意外?居然得益於被趙王遺忘的六千騎兵

(文/歷史挺好玩 維權騎士簽約作者,侵權必究)

趙王忘了撤回來的六千騎兵,居然成就了廉頗的成名之戰

廉頗的成名之戰有多意外?居然得益於被趙王遺忘的六千騎兵

齊國,作為戰國攪屎棍一般的存在。仗著自己糧食充裕,物資豐富今天欺負一下宋國,明天插手一下燕國,後天坑一下楚國。長期的“坑蒙拐騙”使得其他諸國苦不堪言。

被坑得最慘的燕國勵精圖治,在黃金臺招賢得到了良將賢臣,樂毅和蘇秦。一場戰國時期最大的戰爭即將爆發,這五國伐齊可比後來的什麼長平之戰規模大多了。說是五國,你別以為遠在西邊的秦國沒來。事實上,秦國和趙國居然暫時擱置爭議,眾志成城得借道趙國來參加聯軍,共同討伐齊國。原因嗎,新燕君是老秦君的外孫子,當年秦王把自己的女兒嫁到了燕國。反倒是楚國表面中立,背後偷偷侵佔齊國土地。

廉頗的成名之戰有多意外?居然得益於被趙王遺忘的六千騎兵

廉頗的成名之戰,就發生在五國伐齊期間。

史料記載: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伐齊,大破之,取陽晉,拜為上卿,以勇氣聞於諸侯。

也就是說,廉頗率領趙國騎兵曾經在正面戰場大敗齊軍,並攻佔了齊國的重要城市陽晉,威震諸侯,一戰成名成為趙王的座上賓。

齊國為什麼這麼招人恨呢?最直接的原因是老燕王想要讓賢退位,燕國太子和被禪讓子之在燕國內部發生了內亂。這本來屬於燕國自己的內政,齊國卻趁亂髮兵,一舉侵佔了本來在戰國七雄裡就比較弱的燕國。殺死了子之和一眾燕國貴族,太子出逃,燕國陷入大動亂。齊國呢,趁機大肆掠奪燕國財富,加上之前齊國滅宋已經被諸侯所不齒。一場戰國諸侯擱置爭議,共同爆錘齊國的聯盟正在形成。

在多國諸侯的扶持下的新燕王回國繼位,這才勉強穩住了局面。

廉頗的成名之戰有多意外?居然得益於被趙王遺忘的六千騎兵

趙國雖然經歷了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但這代君王非常軟弱。雖然趙惠文王在沙丘之亂中餓死了自己的父親趙武靈王,是位親手殺害了父兄篡位的狠角色。但面對秦國,卻立刻慫下來。哎,充其量一個窩裡斗的富二代新王。

在趙國和秦國的接洽中,兩國暫時擱置和爭議,秦國將會借道趙國去打齊國。這時候齊國派來說客想要透過割讓領土讓趙國中立。見財起意的趙王同意了齊國的請求,於是下令前線的部隊大規模回撤。恰巧秦軍行軍路過,面對趙國的左右搖擺,秦軍非常不高興。趙王得知訊息境內的秦國對自己有意見,迫於壓力又象徵性地派去了一些部隊。

而廉頗的六千騎兵,屬於戍邊北方的部隊。古代通訊手段落後,一撤一回之間,居然沒有得到撤退的命令。在趙王新派來部隊之前。在齊趙前線,這六千被趙王遺忘的騎兵成了趙王那會兒在前線僅有的部隊。

廉頗的成名之戰有多意外?居然得益於被趙王遺忘的六千騎兵

然而,就是這六千騎兵,決定了戰場走向。齊國雖強,但由於是四面受敵,不得不分散兵力駐防。面對趙國的六千騎兵,根本沒放在心上。眼下,他們的想法是集中優勢兵力,和諸侯聯軍來一個正面戰場的決一死戰。趙國的六千騎兵,齊國一波衝鋒就解決了。不足為慮。

廉頗卻是趙武靈王時代就應徵入伍的好青年,他正在等待戰機,伺機而動。他可能也不知道趙王把他忘了吧。如果知道的話,或許之後的“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廉頗會更傷心。

廉頗的成名之戰,就在這天賜良機。六千騎兵配合樂毅的進攻,神出鬼沒地出現在齊國陽晉。一舉攻克了齊國的多道防線。看到佔便宜的趙王樂開了花,緊急增兵,支援前線孤軍奮戰的廉頗。廉頗也一戰成名,戰後被趙王封為上卿。

廉頗的成名之戰有多意外?居然得益於被趙王遺忘的六千騎兵

這會兒,趙惠文王也不慫了。天晴了雨停了,趙王覺得自己又行了。開始四處懟人,由此得罪了秦國。也為之後的長平之戰,埋下了伏筆。

廉頗的成名之戰多意外?被君王遺忘了的六千騎兵立了這樣的大功。反倒是君王覺得自己行的時候,趙國開始四處吃虧。哎,天大的諷刺。

廉頗的成名之戰有多意外?居然得益於被趙王遺忘的六千騎兵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398 字。

轉載請註明: 廉頗的成名之戰有多意外?居然得益於被趙王遺忘的六千騎兵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