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報客戶端 | 評論員 鮑南
“聊天室”裡髒話連篇,誘導消費套路滿滿……眼下,一些學習類APP中烏煙瘴氣的內容不少,嚴重影響廣大上網課的孩子。
網際網路方便快捷、內容豐富、資訊暢達,與教育結合有助於均衡優質資源、提高學習效率,也是近年來的投資“風口”之一。特別是受疫情影響,大量孩子居家上網課,學習類APP進一步成為剛需。有資料顯示,如今每個月使用學習類APP的裝置數已達4億臺左右,線上教育市場規模連續保持在5000億以上。巨大利益驅動下,各路資本和網際網路大廠無不扎堆於此。
但是,學習類APP也好,線上教育也罷,其宗旨都應是以科技助力教育。換言之,教育是第一性,技術是第二性,這並不單純只是一門生意。但就目前來看,大量從業者秉持的都是流量思維,一味追求經濟效益,把產品所面對的孩子等同於普通網際網路使用者,用“快樂”乃至“愚樂”迎合學生。於是乎,各種學習類APP中載入的功能愈發複雜,“拉新促活、流量變現”不亦樂乎。往小裡說,這是利慾薰心,往大里說,也會扭曲孩子們的世界觀、價值觀。
提供教育服務不是不能賺錢,但得利的前提是完成教育的使命。目前來看,僅靠市場競爭優勝劣汰遠遠不夠,需要監管力量強起來。之前有關部門曾進行多輪行動,對大量含有色情暴力、網路遊戲、商業廣告等內容的APP進行了下架處理。但現在看來,學習類APP的開發准入門檻很低,被封后立馬“換皮”重來,很容易讓監管陷入“打地鼠”的怪圈。從這個角度來說,有關部門在保持監管高壓態勢的同時,也應對家長和學生進行充分的風險提示,多方攜手,從源頭上隔絕有害APP入侵孩子的學習生活。
數字化、資訊化是教育發展的大趨勢,存在著家庭、社會與商業公司的共贏點。明確紅線、立規明矩、加強監管,努力構建出一個更加健康、更加多樣、更具活力的線上教育生態,受益的將是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