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增歲月人增壽,福滿乾坤人滿門。
對於人類來講,肉體主要有兩方面的考慮,一是讓自己的身體更健康,二是延續生命多子多孫。
不論是哪方面都需要養生,多子多孫更需要有健康的身體,所以人們常說健康是生命的本錢,沒有了健康就等於一切歸零。
健康面前人人平等,疾病和衰老來襲可不分階級和地位,是否擁有健康取決於很多方面因素——環境是否有益、身邊人是否友好、衣食住行是否物資足夠、自己是否會保養等。
天生父母給了副好身體,如果不會保養也將提前結束生命,為此錢穆先生算是做對了,他為了打破家族不壽的魔咒,從年輕時代就開始注重養生了。
國學大家話錢穆錢穆名字一出可了不得,他是中國近現代著名的國學大師,也是思想家、教育家和歷史學家,故宮博物院特聘他為研究員。
學術界將其尊稱為"一代宗師",還有學者將其稱為中國最後一位士大夫,他與陳寅恪、呂思勉、陳垣並稱"史學四大家"。
1895年正值晚清,錢穆出生在江蘇一個書香門第,他是武肅王錢繆的後代,父親年輕的時候也考中了秀才。
6歲開始讀書的錢穆成績優異,辛亥革命時成為小學教師、中學教師,35歲因為發表了論著被顧頡剛推薦,成功到燕京大學授課,從此開啟了他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學術人生。
建國後的錢穆到香港、臺灣、國外等多地講學,晚年在臺北中央研究院做研究院。95歲的錢穆病逝於杭州,也算頤養天年、落葉歸根。
錢穆是靠自學成為大家的典範,一生培養了多位傑出弟子,余英時、嚴耕望等人都師出錢門,中國著名的物理學家錢偉長是錢穆的侄子,其國學基礎也深受叔叔的影響。
錢穆的一生也是奮鬥不止的一生,即使晚年視力微弱,依然勤於著書立說,留下了1700多萬字的國學、史學和文化學著。
他不僅創造了中國學術傳奇,也打破了天賦人命的家族魔咒,而魔咒又是什麼呢?
家族的三世魔咒少年錢穆就目睹了人生的生離死別,12歲那年父親因病去世,雖然舊社會人們的預期壽命比較低,但錢穆的父親剛過40歲,也算是相對短命之人。
錢穆的父親身體素質一直不好,這也影響了他的仕途,因此父親將光耀門楣的夢想寄予兒子,在父親去世後,母親忍痛撫養錢穆兄弟倆並讓他們堅持讀書,直到錢穆順利成家立業。
錢穆的髮妻是包辦婚姻的無錫鄒氏,不過不幸的事情又一次擊中了錢穆,髮妻因為難產去世,嬰兒也跟著夭折,一屍兩命讓錢穆無比悲痛,後來錢穆只能選擇再續。
然而生活的苦難沒完沒了,還沒等錢穆走出失去妻兒的陰影,哥哥錢摯就因為工作積勞成疾去世,親人的相繼離世讓錢穆滿懷惆悵,也讓他意識到健康的重要性。
他常常感嘆"人生不壽,是一大罪惡",的確任何事業都需要時間的積累,人生一百年已經足夠短暫,夭折更是難以成就大事。
如果錢穆也像親人一樣夭折,想必他不會有今日輝煌的成就,更何談名垂青史、位列四大家?面對三代親人早夭的魔咒,錢穆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他決心好好生活樹立一個新的樣板,用更好的身體和更多的時間學習思考,以儘量長的生命打破老天安排好的魔咒,最後錢穆成功地戰勝了魔咒,他又是怎麼做到的呢?
打坐,錢穆的長壽秘訣從20歲開始,錢穆就積極修煉打坐功夫,所謂打坐是道家傳出來修煉方法,和佛家的禪定、印度的瑜伽類似。
可以想象,錢穆先生端坐在家中,雙腿交盤,雙臂自然垂下,雙目微閉而頭腦放空。當然錢穆先生不可能讓大腦一片空白,他可以利用這段時間思考中國文化的內涵。
打坐對錢穆先生的益處良多:
其一,可以聚集精氣神,靜而後能定,氣定神閒自然有助於身體平衡;
其二,可以促進學術思考,作學術需要一顆安定的心,打坐有助於梳理思路;
其三可以延長自然壽命,修身養性當然有助於壽命的增加。
其實錢穆先生的愛好不少,除了打坐,他還喜歡打太極拳,而且拳法了得,據說在香港教書期間,有小混混到校園鬧事,錢穆像平日一樣比劃了幾下太極拳,嚇得小混混們掉頭就跑。
另外,錢穆還會利用空閒時間遊覽祖國的大好河山,以此陶冶情操、接觸實際。透過動靜結合的鍛鍊方法,錢穆的身體還說得過去。
雖然後來遭遇了樓板坍塌和雙目失明,但是一位年輕的教師細心照顧併成為他的妻子,就這樣錢穆打破了家族魔咒,並走過了近百年的輝煌人生。
壽命也是七分靠打拼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通常人們用此來形容努力的程度,並相信愛拼才會贏。對於延長壽命這件事,其實也需要每個人用心經營,沒有太多自然而然的事情。
很多時候都需要透過預謀來實現。就像錢穆先生一樣,延壽也需要從年輕開始、從娃娃抓起,有了長壽的奮鬥目標,才能為了目標勇敢地努力,也就是說想不到就做不到。
若想長壽,最重要的是養成良好的生活心態,其次是養成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菸限酒的健康生活方式,再次保護好自己的遺傳基因和身體器官。
其實做個長壽老人很不容易,中國人常用73、84歲來形容生活的坎,能活到90、100歲更是少之甚少,特別是在環境汙染的今天。
說到底,長壽就是一種堅持,持續地匯聚健康的能量,特別是年輕人更要注意自己的身體,防止亞健康侵擾我們未來的生活,願我們都能像錢穆先生一樣贏得健康、贏得長壽、贏得尊重。
文/李清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