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外賣送砂鍋,又送不鏽鋼勺,老闆這樣不會虧本嗎?
河南商報記者 張逸菲 文/圖
自2018年開始,我國外賣行業驅動力,由使用者數量增長轉變為消費頻次增長。平均每人消費次數增多,再乘以龐大的消費人群,不少商家開始專注“使用者體驗”,在外賣包裝上多下功夫,繁複且能保留菜品口感的、形狀清奇的包裝層出不窮,消費者享用餐品的同時,還為包裝費“埋單”。
外賣消費增長點,由使用者總量完成向消費頻次的轉變根據《中國餐飲大資料2020》提供的資料,2019年,我國外賣行業交易額為6749.6億元,相比2018年增長43.9%。
並且,近些年,外賣行業消費增長點也發生了轉變。2018年之前,我國外賣行業發展的主要驅動力是使用者數量的增長,2018年之後,外賣使用者數量的增長速度逐漸放緩,在2019年,增速首次降到個位數。
外賣行業發展的驅動力已經從使用者規模增長,轉為消費頻次的增長,這意味著,消費群體緩慢增長的同時,平均每人購買外賣的次數增加了。
對於餐飲行業而言,外賣業務是一塊“大蛋糕”,特別是年初的疫情,讓更多大中型餐飲企業也加入到外賣板塊中,搶佔消費者的“胃”,同時搶佔著更多的市場份額。
據企查查資料顯示,2020年前三個季度,外賣餐飲相關主體新增註冊量8.3萬家,目前我國在業/存續外賣餐飲相關主體11.8萬家。
逐漸上升的消費群體和頻次,讓大中小餐飲企業的競爭趨於“白熱化”。在餐品質量逐漸穩定後,使用者體驗的升級成為又一個競爭“賽道”,外賣包裝的最佳化已經提上日程。
河南商報記者留意到,特別是外賣專營店、以及大中型餐飲企業,對於外賣的包裝“煞費苦心”,不僅外賣包裝袋美觀厚實,餐品包裝盒樣式多樣、餐具種類繁多,一些消費者向記者反映,光是將外賣從餐袋取出,都能擺上一小桌,“還有專門的墊紙,色彩豔麗、紙質厚實,”鄭州市民章女士說,“我甚至覺得用它當墊紙太浪費,把它裱起來,都能當成裝飾畫了。”
外賣包裝趨於精美繁複,有外賣直接送砂鍋和不鏽鋼勺外賣食品附帶的包裝和餐具,在消費者眼中,是否過於繁複?
在醫院工作的陳女士告訴河南商報記者,醫院不敢說是點外賣的“第一大戶”,但是數量實在可觀,“真的是外賣包裝的重災區,”陳女士說,“醫護人員為了節約時間,除了吃食堂就是點外賣,每次飯點過後,一堆嶄新的包裝紙袋和塑膠製品在垃圾桶裡,堆得滿滿的。”
白先生平時注重垃圾分類,對於繁複的包裝有些深惡痛絕,“我非常討厭吃外賣,桌子上擺一堆精美的一次性餐具。”他告訴河南商報記者,隨著外賣事業的崛起,中國的包裝垃圾越來越多,而且,包裝“過度化”似乎已成為普遍現象,“羊毛出在羊身上,一方面,包裝成本實由消費者承擔;另一方面,過度的包裝不能重複使用,最終造成環境的浪費,消費社會釀成的苦果,最終還是返還到人類頭上。”
辦公室職員劉女士說,有一次,自己在外賣平臺上點了一份鮑魚飯,送過來時,被一個砂鍋驚呆了,“一份飯,配了一個砂鍋,和一個不鏽鋼勺子,我專門問了商家,他告訴我這些都是附贈的。”劉女士有些驚訝,“這成本也太大了吧!而且砂鍋和勺子,使用完後,我也不捨得扔掉,還得自己洗。”
10月14日中午,河南商報記者在外賣平臺上點了一份鮑魚飯,結算頁面上顯示,包裝費3元。
外賣送到後記者發現,鮑魚飯用小砂鍋盛放,砂鍋外另套一對硬紙殼。此外,配送的米飯在一個紙質小盒內,外覆一層保鮮膜;兩副餐具,裡面是不鏽鋼勺子,一張墊紙、一個無紡布袋,以上是3元包裝費包含的全部內容。
再美的外賣包裝,實則也是“羊毛出在羊身上”3元包裝費就能同時買一個鍋一個勺子?對於這種“被迫”地購買,劉女士說這錢花的有點不情不願,“扔了可惜,如果留著也沒什麼用,而且顯然,勺子做工粗糙,如同‘雞肋’。”
那麼對於這種特殊的包裝,用意究竟為何?難道餐具的變化,會讓消費者哪怕在吃外賣的過程中,也更有在店裡食用的代入感?
在鮑魚飯外賣附贈的一張墊紙上,河南商報記者看到商家對於使用砂鍋的解釋。其中,比塑膠製品更能無害講解、規避了塑膠製品由於高溫而揮發的潛在化學物品、保證食品剛出鍋的原汁原味,是商家選用砂鍋作為外賣餐具的原因。
而對於特殊包裝盒的成本,是否就是各商家在外賣平臺上顯示的包裝費呢?
河南商報記者在淘寶網站搜尋“外賣砂鍋”,發現銷量比較高的、最小尺寸、夠一人食用的砂鍋,批發價僅需1.5元。
在與客服的溝通中,河南商報記者得知,店鋪所售標示有“外賣”字樣的砂鍋,都是一次性使用的商品,“外賣打包用的,明火燒一次沒問題,不能重複燒。”
也有不少人在評論提示其他消費者,該種砂鍋如果使用二次以上,不排除會有炸裂的風險。
需找尋使用者體驗和包裝成本間的平衡針對如今外賣包裝是否過度,也有業內人士從商家角度作出分析。
“使用者體驗”一詞在外賣行業的提出,魯班張餐飲總經理鄭承軍認為,就已經對消費者人群做了篩選,“這時的消費者在點餐時,對於餐品品牌、質量和包裝,都是有一定要求的。” 鄭承軍說,使用者體驗由幾個方面構成,最開始消費者在點外賣時,“好吃”排在首位。 如同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當“好吃”能夠被大範圍滿足時,對“好看”的追求,被更多商家所追逐。
最初,消費者對外賣食品安全在意的更多,外賣餐盒外有安全鎖、塑封嚴密、且完全符合食品安全級別的包裝要求,這意味著包裝盒單價的提升。
“外賣平臺對於商家包裝費是有限制的,”鄭承軍說,自家包裝盒一個成本2.8元,平臺限制最多2元,“剩下的8毛錢,商家只能自行承擔。”但做出這樣“虧本”的決定,亦是為了追求好的使用者體驗,讓消費者持續復購。 外賣包裝僅是其中一方面,菜做的不僅好吃好看,還要保溫,對於不同種類的菜品,採用的包裝也不一樣。
他拿魯班張蔥燒海參舉例,為了讓外賣送達時,海參仍保證溫熱可口,會使用鋁箔材質的打包盒,並且需要專用熱封口機封口。
“打包盒外還有盒子裝起來,冬季外面還會套上保溫袋。”鄭承軍說,“成本比較高,但我們不對包裝另外收費,因為菜價本身已經不便宜了。”
但是,鄭承軍也坦言,不支援外賣過度包裝,一切還是為滿足甚至超越消費者預期為追求,“我們必須要學會,在使用者體驗和成本之間獲得平衡。”鄭承軍解釋,雖然對包裝有一定要求的消費者,對包裝費或許並不甚在意,但是控制餐盒等成本,還是儘可能避免浪費的良好態勢。
垃圾分揀站內,外賣包裝量依舊讓人觸目驚心對於外賣產生的垃圾,例如砂鍋,如果消費者不去二次利用,而是隨餐丟棄,這對環境的影響又會如何呢?
河南百川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師少輝說,像砂鍋這種能產生碎陶土片的,都屬於其它垃圾,“目前只有兩種處理方法,填埋或者焚燒。”
師少輝說,外賣用的砂鍋,如果在製作工程中沒有產生重金屬物質,則對環境沒有太大的壞處,但也不提倡過多使用,“因為它並不是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的產品。”
他還提到,基本上所有消費者在食用完外賣後不會將餐具另作清洗,比如錫紙,本來可以透過分揀回收,可一旦上面佈滿油汙,導致分揀中心在進行分揀時,還另外多了一道清洗程式,還需增加一條廢水處理生產線。
隨著“限塑令”逐漸提上日程,對於環保的重視和相關規章地制定,目前,鄭州市關於外賣這類餐飲垃圾的處理,是否有所好轉?
“給我感覺,沒有特別大的變化。”師少輝說出了自己的真實想法,哪怕全社會都在號召包裝減量,做好回收,可是一層層的外賣包裝垃圾,仍舊讓人看起來頓覺觸目驚心。
“不過,任何政策的釋出和推廣,都需要一個過程。”師少輝對河南商報記者說,今年九月中旬,鄭州市人民政府釋出了一份《鄭州市落實生活垃圾分類覆蓋打造收運處理體系全鏈條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其中對於嚴格落實限塑令,和限制使用一次性用品等作出指示。
給外賣包裝“減負”,不是簡單的一句話,“鄭州這幾年變化大,不少市民有意識的進行垃圾初步分類,並儘可能從自身減少使用塑膠製品,”而對於外賣包裝,師少輝說,“食用外賣,最主要是為了方便,對於良好的使用者體驗,並不一定從外賣包裝上做文章。”(首席編輯 華麗娟 編輯 吉倩倩 吳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