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中國最後的和尚皇帝:朕實不幸,墮帝王家

由 童豔紅 釋出於 經典

在摯愛的董鄂妃去世後,在決定剃髮為僧前,24歲的順治皇帝向禪僧問道說:

“上古以來,只有如來佛祖捨棄王位而成正果,達摩祖師也是捨棄王子的寶位而成禪祖,朕想效仿他們,你覺得怎麼樣?”

臨死前四個月,順治又向禪師玉林通琇說:

“朕常於佛前發願: 早生淨土,回入娑婆,正因出家,早明心地,為(佛教)臨濟正宗, 始滿朕願。”

對此玉林通琇回答說:

“皇上不妨以帝王之身,行菩薩修行之事。又何必拘束於一瓢一衲、窮巖枯壑、出家為僧的修行呢?”

順治很悵然,只能回答說:

“和尚所言極當, 恐朕未能若此耳!”

再後來,越接近生命的終點,順治對於皈依表現得越是虔誠:

“朕實不幸,墮帝王家,今期速脫,願似師兄,振興(佛教)臨濟(宗)祖道, 足矣!”

後來,禪師玉林通琇的弟子䒢溪森(行森和尚)私下為順治皇帝剃髮,並奉順治帝遺詔為順治舉行了火化儀式。在回憶這些皇家往事時,康熙十六年(1677年),行森在臨死前留下的佛偈中說:

“今朝收拾去了,妙妙。人人道你大清國裡度天子,金鑾殿上說禪道。呵呵,總是一場好笑。”

生亦何哀,死亦何苦。即使貴為君王,生命也不過只是一場風塵往事。

▲順治皇帝:1638-1661年

1

6歲那年,愛新覺羅·福臨迎來了生命的轉折點。

這是明朝亡國的前一年,明朝崇禎十六年。八月初九日(1643年9月21日)夜,白天還在處理政務的52歲的皇太極,夜裡突然猝死,由於生前沒有留下任何遺言,也沒有交代由誰繼位,這隨即在清廷內部引起了一系列混亂。

當時,圍繞滿清皇位的繼承,皇太極的長子、時年35歲的豪格,與皇太極的弟弟、時年32歲的多爾袞展開了激烈爭奪,最終雙方在劍拔弩張中各自妥協,改而推舉皇太極的第九子、當時年僅6歲(虛歲)的福臨繼承皇位,以方便各方均衡皇權,而在權力爭奪中,鄭親王濟爾哈朗和睿親王多爾袞則成為攝政王。

在懵裡懵懂中,6歲的福臨果真福臨,在權力漩渦中意外登上皇位,定第二年年號為順治,是為順治皇帝(福臨生卒年為1638—1661年,在位期間為1643-1661年)。

然而此後回憶身世,順治帝卻說:“朕實在不幸,出生在帝王家。”以億萬人豔羨的九五至尊,卻痛苦於自己出身帝王家,順治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

6歲的福臨繼承皇位,也在清代史、滿洲史上開啟了一個幼童繼承皇位的先例,此後,8歲的康熙、6歲的同治、4歲的光緒和3歲的宣統也繼承了皇位,在滿清入關後的十位皇帝中佔了整整五位,由於幼童繼位,這也使得皇權的實際控制者“攝政王”得以名正言順存在,而從入關後的首位攝政王多爾袞算起,到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的生父、攝政王載灃為止,清朝最終也“以攝政始,以攝政終。”

順治帝登基的第二年,中原大地風雲突變。明朝崇禎十七年、清朝順治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農民軍攻破北京,崇禎皇帝上吊自盡,建國276年的明朝滅亡。

隨後四月初九日,攝政王多爾袞統率清兵進軍關內,並擊敗李自成,在五月初二進駐北京,短短兩個多月,中華大地風雲變幻。

多爾袞在統兵進入內地後,逐步排擠了共同攝政的鄭親王濟爾哈朗、開始獨掌大權,隨後又誣陷逼死最大的政治對手、皇太極的長子豪格,並在豪格死後強行霸佔豪格的妻子為王妃,經過幾年謀劃,多爾袞最終獨攬皇權,成為清廷里名副其實的攝政王。

▲多爾袞:1612-1650年

2

對於多爾袞,童年早熟的順治帝懂得“隱忍”二字的力量。

在父親努爾哈赤和皇兄皇太極去世後,多爾袞無疑是清廷逐鹿中原最大的功臣,在揮兵進入北京後,多爾袞又繼續追擊李自成等農民軍和南明的抵抗勢力,儼然成為大清國裡真正的君主,當時,為了自己辦公方便,多爾袞甚至將順治皇帝的印璽全部搬到自己的王府裡發號施令,而對於多爾袞,王公大臣們則要“列班跪送”,多爾袞自己“所用儀仗、音樂及衛從之人,俱僭擬至尊”,以皇帝的排場儀仗顯赫出入,並將自己的命令直接稱為“下旨”。

當時,多爾袞自封為“皇叔父攝政王”,後來又自封為“皇父攝政王”,對此,當時待在皇宮中的西方傳教士回憶說:

“上上下下都怕他,據說就是達官顯貴往往也不能直接同他說話,要趁他外出守候在路旁,借便謁見。”,當時,“滿洲諸臣皆跪”、“大權在握,關內關外鹹知有攝政王一人。”

對於多爾袞,當時清廷“臣工或尊之為‘上’,與皇帝無別;若攝政王有言,則稱‘王上曰’;凡有賞賜則曰‘欽賜出自聖恩’”。

不僅如此,在清宮詭秘的往事中,多爾袞還疑似霸佔了皇太極的妻子、順治帝的母親孝莊皇太后。孝莊皇太后本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意為“天降貴人”),是與清代皇室世代聯姻的蒙古科爾沁部落貴族女子,1643年皇太極去世時,孝莊皇太后年僅30歲,鑑於夫死子幼的無奈局面,清宮中一直有“太后下嫁”多爾袞的秘聞,儘管沒有實際證據坐實,但孝莊皇太后在明亡清興的鼎革之際,與多爾袞曖昧不清的關係,也成為了順治帝一生揮之不去的心頭之痛。

他無法理解母親對他苦心孤詣的保護,更需要暗中隱忍驕橫跋扈的攝政王多爾袞,對於一位驟登帝位的兒童來說,這份心中的痛苦無法溢於言表,於是,他只有將痛苦發洩在別人身上。

後來,年幼卻善於隱忍的順治後來回憶說:“睿王(多爾袞)攝政,朕只有拱手讓政做下祭祀而已,當時天下國家之事,朕事先往往不知道,事後也沒有人向朕詳細稟告。”

一個6歲登基的孩童,從此永遠告別了正常人的生活,被困鎖於皇宮內院之中,終生值守著帝王的清規戒律和繁文縟節,這讓原本活潑好動的順治帝逐漸變得暴躁不安,當時,儘管與母親孝莊皇太后住得僅有幾牆之隔,但在從順治六歲到十四歲親政的7年多時間裡,順治每隔幾個月才被允許與母親見上一面,這對於處在童年的順治帝來說,是一種心靈的巨大傷害,由於缺少父愛和母愛,順治從小就和自己的乳母李氏生活在一起,也因此,順治將“竭盡心力、多方保護誘掖”的乳母視為親生母親,感情十分深厚,與自己的親生母親反而有著感情隔閡。

▲順治與母親孝莊皇太后的關係從小就一直疏遠

對於母親“太后下嫁”的苦衷,年少的順治無法理解,而對於驕橫跋扈的多爾袞,順治又不敢在他面前表現怨氣,於是只好經常將怒火發洩到身邊的侍衛身上,禪僧木陳道忞在順治十六年(1659年)入宮時,還經常見到順治帝“不時鞭撲左右”,可見由於童年的壓抑造成的性格暴躁,是順治多年難改的毛病。

在這種童年早熟的漫長隱忍中,順治逐漸形成了孤僻古怪、“火烈急暴”的性格。對此,因為幫順治的母親治好了病、而被順治尊稱為“瑪法”(滿語“爺爺”的意思)的德意志傳教士湯若望回憶說:

“他心內會忽然間起一種狂妄的計劃,而以一種青年人們的固執心腸,堅決施行。如果沒有一位警告的人乘時剛強地加以諫止時,一件小小的事情也會激起他的暴怒來,竟致使他的舉動如同一位發瘋發狂的人一般……一個有這樣的權威、這樣性格的青年,自然會做出極令人可怕的禍害,因為誰是敢來向這位火烈急暴的青年人加以諫正的?他略一暗示,就足以把進諫者的性命毀滅了。”

3

足以毀滅別人的力量,也足以毀滅自己。

順治七年(1650年)十一月,多爾袞在狩獵時騎馬墜傷,一個月後,年僅39歲的多爾袞死於北京古北口外喀喇城。

當時,實歲僅12歲、虛歲13歲的順治帝表現得極為隱忍,他先是身著縞服、假裝率領王公大臣一直到北京東直門外五里地迎接多爾袞的靈柩,還下詔追尊多爾袞為“懋德修道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廟號成宗,並按照帝王的禮儀為多爾袞發喪,以此穩住多爾袞的心腹和朝中局勢。

多爾袞死後一個月,順治八年(1651年)正月十二日,逐步控制朝中局勢的順治宣佈正式親政,隨後,先是被多爾袞壓制多年的政敵紛紛出來翻案,揭發多爾袞的大逆之罪,順治則藉此機會徹底清算多爾袞及其餘黨。

耶穌會士衛匡國在《韃靼戰記》中記載道:多爾袞死後被毀挖墳墓,掘出屍體,用棍子打,以鞭子抽,砍掉腦袋,暴屍示眾。而多爾袞的哥哥、和碩親王阿濟格則以“謀亂”罪名被處死,多爾袞的黨羽何洛會等人還被凌遲處死。

但順治帝對於多爾袞並不解恨,一直到多爾袞死後十年,當時彭長庚等人上疏頌揚多爾袞率兵入鼎中原的功績,請求恢復多爾袞的爵號,對此順治仍然大發雷霆,下令將彭長庚等人流放寧古塔,可見他仇恨多爾袞之深。

此後,順治的兒子康熙、孫子雍正都不敢為多爾袞翻案,一直到順治的曾孫乾隆時期,乾隆皇帝才給多爾袞平反說:

“定鼎之初,王(多爾袞)實統眾入關,肅清京輦,檄定中原,前勞未可盡泯。”

但乾隆又特別指出多爾袞生前“攝政有年,威服自尊”,儘管如此,乾隆仍然下令為多爾袞平反,復還多爾袞睿親王的封號,並將其配享太廟,按照親王的規格修復陵墓。

生命榮哀更替、繁華即逝,但順治帝來不及感觸。

多爾袞生前,雖然指揮清兵平定中原大部,但由於嚴令剃髮,推行“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等民.族高壓政策,因此南明和張獻忠大西軍餘部、李自成大順軍餘部,以及鄭成功的部隊仍然在堅持作戰,1651年順治帝親政後,明朝剩餘的抵抗力量先是在桂林擊敗清軍,迫使定南王孔有德自殺;隨後義軍又在衡州斬殺清軍敬謹親王尼堪,史稱“兩蹶名王,天下震動。”

面對反清義軍的洶湧運動,以14歲虛歲開始親政的順治也表現出了自己的不凡才幹,他先是命令明朝降將洪承疇經略五省,隨後攻陷湖廣,招降了南明永曆政權的秦王孫可望部,又進軍雲南、攻陷昆明,大抵平定了南明永曆帝的抵抗義軍。

▲順治的書法

此外,順治又下令取消了多爾袞此前向直隸、山西、湖廣等十幾個省加徵的土地和人丁銀,免除各省加派銀250萬兩,並決定永遠不向江南征收橘子,赦免山東臨清燒製城磚長途運輸的勞役之苦,對於明朝末期由於加派“三餉”導致天下騷亂,順治帝經常以此為訓進行剋制。

為了真正平定天下,順治帝還下令取消從多爾袞攝政時期開始興起的滿人“跑馬圈地”運動,並訓告滿人說:“農民全賴土地為生,圈佔田地,就斷了他們的生路。”

▲順治帝親繪的鐘馗像

鑑於明朝宦官亂政的歷史教訓,順治帝還命令禁止宦官干政,並規定宦官品級最高不能超過四品,並且禁止宦官結交滿、漢官員,為此順治帝還下令在紫禁城中豎立鐵牌禁止宦官干政,“特立鐵牌,世世遵守。”

清廷進入中原後,也開始貪汙腐化,對此,順治帝在親政的十年間(1651-1661年)還嚴懲貪官汙吏,並先後懲處了以漕運總督吳惟華為首的“一總督、八巡撫”,使得清廷的吏風大有好轉。

經過近十年的治理,這位從虛歲14歲開始親政的少年天子,最終以一系列高明手腕清算政敵鞏固權力,對外又大抵平定南方,並且聯合蒙古,治理西藏,最終繼多爾袞後,成功在中原站穩了跟腳,為後續的康雍乾之治奠定了基礎。

而與之對比,南明內部權力紛爭、昏聵不堪的福王、唐王、魯王、桂王政權,以及大西軍、大順軍餘部則各自爭鬥不休,以致最終被清軍一一擊破。

4

在多爾袞執政時期,為了防止順治帝學習聰明,當時多爾袞以強調滿人“國語騎射”為名,多次禁止順治帝學習漢文。

多爾袞死後,14歲的順治帝開始以頑強的毅力攻讀漢文典籍,他在每天處理政務之餘,持續苦讀9年,甚至一度因為讀書過度以致吐血,對此順治帝自述回憶說:

“發奮讀書,每晨牌至午,理軍國大事外,即讀至晚。然頑心尚在,多不能記。逮五更起讀,天宇空明,始能背誦。計前後諸書,讀了九年,曾經嘔血。”

在長年累月的學習下,起先對漢文茫然無知的順治帝不僅逐漸通曉漢文,而且書法、繪畫也日益精進,給後世留下了不少書畫作品。

▲順治帝親繪的《墨竹圖》

但在治理江山之外,婚姻始終是順治帝生命中的大問題。

起初,多爾袞出於滿人與蒙古部落世代聯姻、抗擊漢人的需要,特地為順治帝訂婚、聘娶了出身於蒙古科爾沁部落的博爾濟吉特氏,這位博爾濟吉特氏,同時也是順治帝的母親孝莊皇太后的親侄女和順治帝的親表妹,多爾袞死後兩年,出於對多爾袞指配婚姻的憎惡,順治帝宣佈廢除博爾濟吉特氏的皇后名銜,降格為靜妃。

為了繼續維持與蒙古部落的聯盟關係,同時也鞏固自己的皇太后位置,順治帝的母親孝莊皇太后無奈之下,又為順治帝續娶了蒙古科爾沁部落貝勒淖爾濟的兩個女兒,而淖爾濟,正是孝莊皇太后的侄兒。

但順治帝不僅反感多爾袞,也反感母親對自己婚姻的干涉,對於母親為自己指定皇后和貴妃的行為,與母親從小就關係疏遠、感情不和的順治帝選擇的是刻意疏遠,以致孝莊皇太后的兩位侄孫女終身都無法親近順治,沒有生下一兒半女,守了一輩子活寡。

但對另一位女子,順治帝卻愛得死去活來。

當時,清宮中有命婦輪流進宮侍奉后妃的制度,順治的同父異母弟弟博穆博果爾的妻子董鄂氏也一度奉命進宮,儘管已經擁有16位妃嬪,但順治帝卻被這位弟媳深深吸引,“婚外情”的訊息傳開後,順治的弟弟博穆博果爾大怒,於是憤怒地訓斥自己的妻子董鄂氏,為了替自己的情人出頭,順治帝則狠狠地扇了弟弟博穆博果爾一個耳光。

跟皇帝哥哥翻臉後,順治十三年(1656年)七月初三,襄親王博穆博果爾在憂憤中被迫自殺。

博穆博果爾死後僅僅27天,迫不及待的順治就宣佈將董鄂氏迎娶進宮,並冊封為賢妃,不久又晉封為皇貴妃。董鄂妃進宮後第二年的十月,董鄂妃為順治生了一個皇子,但不幸剛出生三個月就夭折。

儘管如此,順治帝還是將董鄂妃視為國色天香、紅粉知己,並將自己的另外16位皇后、妃嬪統統拋下,專寵董鄂妃一人,枕上春夢僅僅三年後,年僅22歲的董鄂妃就不幸病逝,為此,痴情的順治帝竟然痛不欲生,當時在皇宮中的傳教士湯若望回憶說:

“(順治)尋死覓活,不顧一切,人們不得不晝夜看守著他,使他不得自殺。”

▲劇照:順治與董鄂妃

5

董鄂妃的去世,也是順治帝生命倒計時的開始。

當時,董鄂妃去世於順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日,而順治帝則在順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七去世,前後相隔僅有四個多月。

佳人的逝世,也讓順治帝萬念俱灰。

此前,順治十四年(1657年),20歲的順治帝第一次在北京城內的海會寺,會見了禪僧憨璞聰,這也在無意中打開了順治帝的佛緣。儘管滿人篤信藏.傳.佛.教,但順治帝卻深深為禪宗所吸引,他先後在北京召見了名僧玉林琇、木陳道忞、䒢溪森等人,並且請玉林琇給他起法名,還特別囑咐“要用醜些字樣”。

玉林琇進獻字樣後,順治自己選了“痴”字,並取法名“行痴”,法號“痴道人”,在和尚們面前,順治帝甚至自稱弟子,或稱呼其他僧人為師兄弟。對此,玉林琇則頌揚順治是“佛心天子”。

早在董鄂妃去世之後,順治帝就有了剃度出家的想法,有一次他對僧人木陳道忞說:

“朕想前身一定是僧人,所以一到佛寺,見僧家窗明几淨,就不願再回宮裡。要不是怕皇太后掛念,我就要出家了!”

對於這位從6歲就在懵懂中被擁立為帝,長期偏處深宮的青年皇帝來說,他內心的孤獨,似乎只有佛法才能慰藉。

董鄂妃去世後,在短短的兩個月時間,順治先後38次到高僧禪舍,相訪論禪,徹夜交談,沉迷於佛的世界。順治帝甚至還命令玉林琇的弟子䒢溪森和尚為自己淨髮,要放棄皇位孑身修行。

與多次捨身入佛的梁武帝,和在年輕時被迫當過和尚的明太祖朱元璋相比,他執著於佛法,其心也最為柔弱動人。

䒢溪森在勸阻無奈之下,只好為順治帝剃髮。孝莊皇太后看情不對,隨即立馬召來䒢溪森的師父玉林琇,當聽到弟子䒢溪森竟然為當今皇帝剃髮後,為了警戒弟子同時也勸誡順治帝,玉林琇立即命人架起柴堆,準備燒死䒢溪森,為了保護䒢溪森,萬般無奈的順治帝只好表示放棄出家,回到皇宮裡。

回到皇宮後不久,從小陪伴順治長大、被順治視為母親一般的乳母李氏去世,這也徹底擊垮了順治的最後一根精神支柱。

不久,順治帝感染了天花,在感知到自己即將不起後,因為思念董鄂妃而骨瘦如柴的順治帝決定立下遺詔,隨後他召來翰林院掌院學士王熙口述遺詔,最終耗時一天一夜寫完,而臨死前,他也給自己下了一道罪己詔。

在經歷愛子夭折、寵妃死亡、出家不成、乳母病故後,加上天花的侵襲,順治帝的身體徹底垮了,在罪己詔中,他以佛教徒的嘔心瀝血,剖析自己的14大罪過,並指出自己未能孝敬母后、“永違膝下”,又奢靡浪費、“是朕之罪”。

臨死前,他指定皇三子玄燁繼承帝位,並且遺詔讓為自己剃髮的䒢溪森和尚來主持自己的火化儀式。

對於自己遺囑火化,順治留言說:

“祖制火浴,朕今留心禪理,須得秉炬法語。”

而在為順治帝主持火化儀式後,䒢溪森回憶說,他當時在紫禁城後面的景山壽皇殿負責點火儀式,臨點火前,䒢溪森高聲大喊道:

“釋迦涅槃,人天齊悟。先帝火化,更進一步。壽皇殿前,官馬大路。”

然後,䒢溪森上前,“遂進炬”。

▲為順治帝主持剃髮和火化儀式的䒢溪森(行森和尚,1614-1677)畫像

順治帝火化後,有關順治帝假死出家“逃禪”的傳說越傳越廣,甚至演化出後來康熙皇帝上五臺山尋找父親的故事,而史料,則為我們留下了真實的細節。

就在順治皇帝死後,清廷中書舍人張宸在《雜記》中,記錄了孝莊皇太后在兒子順治出殯時,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傷欲絕:

“……仰見皇太后黑素袍,御(紫禁城)幹清門臺基上,南面,扶石欄立,哭極哀。”

似乎很少人注意到,這位30歲就喪夫、48歲喪子的蒙古女人,日後將以怎樣的堅強,支撐起一個王朝的未來,此後,孝莊將以太皇太后的身份,輔佐當時年僅7歲的孫子康熙鞏固帝位,成就康熙王朝。

只是沒有人會再記得,順治在臨終前幾個月所說的:“朕實不幸,墮帝王家。”

幸與不幸,即使是帝王,也難以主宰自己的命運。

參考文獻:

劉玉琪:《順治的人生結局之謎》,《文史博覽》2016年第1期

鄧小軍:《《敕住善果旅庵月和尚奏對錄》:有關順治出家的重要原始文獻》

丁守衛:《盛世與沒落:大清三百年》,中國鐵道出版社2019年版

閻崇年:《清朝十二帝》,故宮出版社201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