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為基礎教育吸引並留下更多高素質人才,才是更加值得關注的長期課題。
博士爭當中學教師的訊息,再次刺激了輿論敏感神經。日前,“中學教師面試一半是博士”的話題衝上熱搜第一。
據報道,北京師範大學生物學的碩士研究生緱曉雪表示,自己最近參加了一個深圳“四大校”(深圳最好的四所中學之一)的面試,生物學進入面試的有7個人,7人中有4個人都是博士,她聽在場面試的人說,化學那邊應聘的全都是博士。
澎湃新聞:是一個好的開始,值得人振奮
碩士、博士爭著去當教師的訊息,值得人振奮。過去,我們一邊讚美教師,一邊又感嘆教師的清貧,現在這樣的局面終於開始改變。無論如何,這都是一個好的開始。實際上,考慮到當下中小學教育正在經歷的“雙減”,高學歷人才去當教師,其進步性可能還沒有被充分認識。可以預見,新一輪的改革,會率先影響到大都市。未來,中小學學生的課業壓力會減輕,孩子們逐漸從應試教育中解脫出來,獲得全面發展的可能性。在這種背景下,一個大城市重點中學引進碩博士生師資,其目的也就不在於教會學生如何去考985、211,而是更開闊的知識、視野,以及把學生引領到一個“更大的世界”。但是這種浪潮是否會進一步拉大城鄉教育的差距,落後地區或者鄉村學校如何能夠吸引到更多高學歷人才?這值得社會關注,也需要有所引導和扶持。
南方都市報:很有意義但不宜誇大
清北牛劍等名校畢業生或博士到中小學去任職是一個好現象,這是因為中小學教育是一個為國家各級各類人才培養奠基的複雜系統工程,也是一個亟待挖掘發現的巨大智力寶庫,需要有更多更優秀的人去參與,值得高學歷的優秀青年去探索,去發現。不管是一般大學畢業的博士,還是名牌學校的博士到中小學去,社會都應該持歡迎態度,這不是一種大材小用。不過,對這一現象不宜過度解讀。目前中小學教師的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的確正在不斷提高,教師崗位越來越搶手,這是事實。但總體而言,現在到中小學校任教的高學歷人才數量還不是很多,博士等優秀畢業生到中小學任職的學校也基本是發達地區的名牌學校,雖然個例中的數量看起來很顯眼,但以此就斷定是一個趨勢,恐怕為時尚早。
紅星新聞:避免高質量人才“大材小用”
開放的時代,人才儘可以自由流動,尋找最能施展抱負的舞臺。無論是博士爭當中學教師,還是此前的行星學博士應聘社群幹事、基金經理考公務員,只要是更適合本人職業願景的選擇,即便與公眾認知存在落差,都不該成為他人冷嘲熱諷的佐料。最優秀的人才投身基礎教育,無可厚非。可如果最優秀的人才都為了“求穩”“避險”,單純受就業指揮棒驅使,只看眼前待遇不重長遠“前途”,長此以往,未免讓高質量人才施展的舞臺日益逼仄。與此同時,也應重視部分專業存在的博士“過剩”現象。不妨及時調整專業體系和人才培養結構,改革高層次人才培養機制,讓更多人得以人盡其才、用當其時,在職場充分發揮所學所用,避免遭遇“大材小用”的尷尬。
正觀新聞:教師熱還需冷思考
真正發人深省的不是博士生們不夠理性,而是他們太過理性——高學歷人才趨之若鶩的學校,往往都是待遇優渥的重點名校。相比之下,普通中小學校如何補充優質師資力量,無疑更值得關注。由此牽扯出一個問題:“教師熱”過後,真正長期紮根中小學的高學歷人才到底會有多少?伴隨著高學歷人才扎堆中小學校,近年來,“男老師逃離中小學”的現象日益嚴重。那些風風火火將中小學老師當作就業選擇的人,到底是出於理智的職業規劃,還是騎驢找馬的一時權宜之計?當然,需要直面這個問題的不僅是求職者,還有各地教育主管部門。相比起個人的求職選擇,如何為基礎教育吸引並留下更多高素質人才,才是更加值得關注的長期課題。
四川線上:理性看待博士爭當中小學教師
高學歷進入到教師隊伍之中,這有助於提升教師隊伍素質。但我們也應該看到,這些高學歷者進入的學校多是大城市的優質學校,無論是學校所在的城市,還是學校的本身,條件是相當優越的。所以,這樣的優質學校吸引高學歷者也是很自然的事。對 “中學教師面試有一半是博士”要保持理性,因為這只是一些大城市的一些優質學校具備吸引博士等高學歷的能力。而對於一些農村學校來說,能吸引到多少高素質的教師?這是教育的“短板問題”。的確,對 “中學教師面試有一半是博士”要給予點贊,但更期待越來越多的優秀教師願意到農村去任教,而農村的學生也能夠享受到優質的教育,這才會離教育公平越來越近。#碩博士爭當中小學教師,意味著什麼#
(黃河評論信箱:[email protected])
編輯:梁冰
統籌:王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