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俞敏洪個人微信公眾號:老俞閒話(ID: laoyuxianhua)
5月12日,在新東方舉辦的“新教育 新思考”教育研討會上,我同新東方集團CEO周成剛就中西方教育的異同進行了一場直播對談,以下為對話文字實錄。
周成剛:我和俞老師今天主要是跟大家聊教育。教育是一個永恆話題。我和俞老師在看教育,也在談教育,也在做教育,幾十年了,可能有一點體會。自己也為人父母,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再加上我們工作的原因,可能國內國外都有一些觀察和思考吧。普通老百姓、家長都關注這個重大問題,我沒有一個特別的標準答案,但所有人都想尋求更美好的、更正確的說或者是更能夠讓孩子開心地成長的教育,所以今天我也會跟大家聊聊我過去的一段時間在世界各國考察這些教育的一些感受和思考。
今天有記者說還要採訪我們對話,我說我們兩個人從中學時代就做同學,到大學以後,大家基本上一輩子都在做跟教育有關的。
俞敏洪:對,今天我們用了一個比較特殊的方式,完全是線上,用連線的方式對話,跟抖音的網友互動。原來我們天天坐在一起,其實周成剛老師的辦公室離我就是5米遠。
周成剛:今天我是和俞老師隔空對話,其實天天坐在一起也挺煩的,哈哈。
俞敏洪:對,隔空對話對我們來說還是一個蠻新鮮的事情,我們是嘗試新東西。不知道這個new tricks(新技巧),我們能不能學會一些,但是我現在正在努力適應和學習,因為我覺得現在這個世界傳播資訊的渠道和方式方法完全不一樣了。如果希望我們自己為社會再做點貢獻的話,這種學習新的平臺、新的方式,對我們很重要。其實我抖音註冊了應該有兩三年了吧,只是在這次疫情期間才真正開始使用。
周成剛:使用了很短的時間就已經很多的粉絲了。
俞敏洪:對,兩百多萬粉絲在上面。其實抖音上的網友,還有我們其他平臺的網友,我發現大家學習的熱情還是蠻高的。儘管大家上抖音很多時候是為了好玩的事情,但講嚴肅話題的時候,這些網友還是蠻接受的,比如說教育的話題,養育孩子的話題,讀書的話題。
周成剛:成長的話題。
俞敏洪:對,成長的話題,可以說非常熱情,今天現在是上班時間,依然有不少網友上來了。
周成剛:對,我時不時也會去看抖音,有的時候忍不住還看好長時間。
俞敏洪:你看什麼(型別)?
周成剛:搞笑的東西也很多,稀奇古怪的東西也很多,但是嚴肅的話題也越來越多。說明新的傳播途徑越來越為廣大民眾所接受。今天跟俞老師的這個對話改變一些話題,從不正經變成正經人,談書、談學習、談成長。
俞敏洪:等會兒時間到了,我們會認真地來談一下週成剛老師成長的話題,他國外經歷的話題,以及他走訪了200多所世界著名的大學。中國也走訪了不少,中國大學你跟我一起演講至少也有二三百所了。走訪世界的著名高校和中學,對教育的一些看法。世界各個不同的國家是如何用不同的方式來培養自己的孩子和後代的。
前段時間,應該是荷蘭的一幫高中生,從南美洲加勒比海那邊開了一艘一百多年前的帆船,橫渡大西洋。全是高中生,三四十個高中生因為疫情沒法坐飛機回去了,這些孩子就航行大海,從加勒比海用了40多天時間橫渡大西洋,居然回到了自己國家的港口。與此同時中國的家長不惜一切代價買飛機票讓孩子回國,不管是五萬、八萬、十萬,甚至有二三十萬包機回來的。你對兩批孩子不同的方式,還有孩子面對挑戰的不同態度,你有什麼評價?
周成剛:我覺得不能說所有的中國孩子都會買那麼貴的票,包機,也不會所有的荷蘭孩子都會橫渡大西洋。但是這事還蠻典型的,說明荷蘭和中國或者說西方和東方一些不同的文化,家長對孩子成長或者保護,是一種不同的理念和思想,文化的不一樣引起不一樣的結果。一個會覺得包機更加安全,也是保護孩子,一個會覺得讓他橫渡大西洋,在老師的帶領下,是一個團隊合作,又是一個自我鍛鍊,是一個更好的成長。應該說是不同的理念。
但我更覺得除了一些保護孩子的方式方法以外,我們更多要去開啟自己的心,去接觸西方的東西,去借鑑和融合。總體上說,我一句話,就是說在近代到現代史上的整個冒險精神,應該在西方尤其是白人的血液裡可能更強烈一些。
俞敏洪:對,讓我感到比較吃驚的是四十幾個孩子的家長百分之百同意這些孩子自己開帆船,橫渡大西洋。我想如果中國的孩子們出現這樣一種情況,比如說一批高中生橫渡大西洋或者橫渡太平洋,我覺得至少有一半家長會把孩子叫回去,堅決不讓橫渡的。因為一百多年前的一艘帆船,橫渡這樣的一個大洋,風險確實是不可預料的。那你覺得中國的家長會是什麼反應?為什麼荷蘭的家長會百分之百同意他們的孩子冒著生命危險橫渡大西洋?
周成剛:我看到了這則訊息,但是我沒有看到太多的細節和前因後果,所以我估計首先一百多年前的這個帆船,是在一個很好的維護狀態下,應該是繼續可以用的,像現在的好多老飛機仍然可以去飛,這是第一點。第二點,這些同學好像就是去參加一些帆船活動的,所以說他們是有一些經驗的,應該還有老師帶隊什麼的,所以這個條件上可能不是我們所具備的。
俞敏洪:他們本身就是玩帆船的,確實是。
周成剛:不是幾十個同學開個帆船就回國吧,這個對普通的荷蘭人來說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有一定的條件。
俞敏洪:依然體現了中西方教育理念和文化的不一樣,是吧?
周成剛:對,很典型的一個差異和一個故事。我記得作者還提出了一個問題,未來要去領導世界的話,到底是橫渡大西洋的這些年輕人來領導這些坐包機的同學,還是坐包機的同學應該去領導開帆船橫渡大西洋的人,這是一個更深刻的問題了。
俞敏洪: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我覺得中國家長應該讓孩子更加獨立一點,因為中國家長會不知不覺對孩子進行過度保護。包括我本人對於孩子有時候會不知不覺保護過度,比如說讓他單獨出去玩一玩,千叮嚀萬囑咐,有的時候還要跟著之類的,我覺得中國家長在這方面常常無意識會把孩子的獨立性磨損掉一部分,你覺得是不是這樣?
周成剛:對。
俞敏洪:你這樣做過嗎?
周成剛:是的,也是這樣的。為什麼呢?因為本身我們自己在長大的環境中,受到周圍的環境和文化的影響,所以思想和做法會傳承下來。同時因為你不斷的保護、不斷的看護、不斷的溺愛,甚至最後導致孩子的能力得不到應有的鍛鍊和提升。孩子未來出去的時候就更害怕,更害怕你就越想保護,就形成了一種不好的迴圈。西方所有的國家,或者說他們大部分的發達國家,更喜歡一種放手讓孩子鍛鍊的形式,讓他不斷去摸索和成長,親近大自然。
國內教育的課程更多是在校園裡面,更多是在教室裡面和書本上。在西方可能有相當一部分的時間是課外,相當一部分的時間是交流,我去看一些學校,中學和大學,每天都有很多的體育比賽和體育活動,這個可能和我們還是有一定差異的。
直播正式開始
俞敏洪:各位親愛的網友,大家下午好!今天坐在這兒的兩位中年人,其中一位比我帥的,長得很帥的帥哥,是新東方的CEO周成剛老師,我是新東方的俞敏洪。周成剛老師在新東方已經跟我一起共同陪同新東方發展整整20年的時光,我跟周成剛老師有著非常好的個人淵源。我們倆在高考補習班是同班同學。高考補習班已經是41年前的事情了,那是1979年,中國改革開放剛剛一年多的時間,我們倆人都是兩次高考失敗後,走進了同一個補習班,後來我們就變成了好朋友。
在那個補習班周成剛是英語課代表,我是那個補習班的班長。在我們兩個人的配合下,這個補習班在一年以後的高考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當時這個補習班40個同學,30多個人考上了大學和大專,以大學為多。不少人都進入了中國的名牌大學,當然我進的還算是不錯的北大,周成剛老師是蘇州大學,我們也有同學進入了復旦大學、南京大學。原來新東方的行政總裁李國富老師就是南大畢業的。也有進入了對外經貿大學、外交學院的。
我們基本上都是農村和小城市的孩子,我們這幫補習班的同學現在戰鬥在全世界各地,有在經貿部工作的,有在外交部工作的,有像周成剛和我一樣是做生意的。我們倆在一起重新奮鬥20年,可以說是特別難得的。我們倍加珍惜這樣一段時光。周成剛老師現在在新東方擔任的是CEO的崗位。我們兩人依然在一起共同奮進,推動著新東方的發展。按照周老師的說法,從高中開始我就是他的領導,但到今天為止,周成剛老師的英語水平實際上比我高出太多了。我平時有的時候還敢說英語,只要有周成剛在場,我就不大敢說了。老周,你把自己的大學和人生經歷給大家做一個簡單的介紹好不好?
周成剛:好的,我跟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我是1979年,剛剛俞老師說了,和俞老師一塊走進同一個高考復讀班的,所以我們成了同班同學,這個淵源已經40年了,之後俞老師進了最好的大學——北京大學,我的成績差了一些,總分沒有俞老師高,到了蘇州大學,一南一北。大學畢業以後,我們倆人都做了大學老師。突然在90年代想出國了,俞老師考了託福將近滿分,去美國,但是GRE考得差了一點。俞老師是GRE詞彙教父,詞彙很多,但是數學題差了一些,所以沒有拿到全額獎學金。在90年代沒有全額獎學金到美國去留學是相當不容易的,所以俞老師沒有出國成功,但是卻辦了一所新東方學校,教人如何出國留學,成了中國最大的教人出國留學的一所學校。
我90年代數學也不好,俞老師去美國GRE數學考不好,我也就乾脆不去考了,我就去了澳大利亞。因為澳大利亞只需要考託福,不需要考GRE,所以我就去澳大利亞留學,讀的是新聞傳播。讀新聞傳播的原因是擔心再讀英語怕找不到工作。還好1996年去留學,1998年畢業後就在英國廣播公司(BBC)找到了一份工作,在英國廣播公司做記者。
2000年回國探親的時候,和俞老師好多年沒見了,再次見面。我也知道他在北京辦學校,他也知道我在國外,雖然是奮鬥,但是兩個人再次重逢。老俞讓我回來共同做新東方,然後我就在2000年從英國倫敦辭職回國,加盟了新東方,開始開上海新東方學校,也是北京之外的第一所新東方學校。後來調到北京,就跟俞老師一直幹到今天,一干已經幹了20年了。所以我們倆在一起已經差不多快40年了,這樣的時間對我們這兩個中老年人來說那是相當不容易,也佔據了我們生命中絕大部分時光。現在回過頭來看看,挺有意義的。
俞敏洪:真的相當不容易。我們是從少年一起,因為17歲應該還算少年吧,真的是青春洋溢,為自己前途奮鬥,這樣一路走來,每個人又走上了不同的發展道路,我留在國內當老師,周成剛老師在國內蘇州大學當了一段時間老師後出國留學,後來到了英國BBC廣播公司工作,沐浴了西方文化的洗禮,並且由於是在西方這樣巨大的新聞傳媒公司工作,也對世界的看法變得非常非常敏銳。
我們兩個殊途同歸,一起建設新東方,叫做歸來還是少年。我們再次重逢的時候,當時也不算太老,三十多歲,一眨眼奮鬥了20年,說得好聽點是中年人,不好聽點就是快走向老年了。我覺得我跟周老師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我們兩人對生命、對事業依然充滿熱情,對未來依然充滿期待,而且很願意為新東方發展、也為年輕人發展一起來貢獻自己的力量。
周成剛:對的,而且我們每天和新東方成千上萬的年輕教師、員工在一起,我們自己也感覺到更加年輕,也迫使我們去學習更多,要去改變自己。
俞敏洪:今天大家看到我這兒有一本週老師的書,叫做《穿越世界的教育尋訪》,這是周成剛老師用了7年時間,穿越了20多個國家,40萬里行程,200所世界名校,500次訪談,最後寫出來的一本書:只為那不一樣的成長。這本書在我抖音的商店裡有賣的,在抖音商店裡賣得便宜一點。
周成剛:俞老師上來就帶貨了。
俞敏洪:大家買這本書我們所拿到的收益,將會捐獻給中國的貧困地區和山區的孩子們。還有不少朋友在打賞,打賞朋友的錢,我個人將會以1:1的方式,就是你打賞一塊錢,我再配一塊錢的方式,捐獻給中國的農村和山區的孩子們。好,這是我們的一個廣告。
老周,今天我們講的話題就從這本書開始了。我們倆人都在做教育,而且總希望我們做的教育能夠產生更多的意義。所以我想問,當初你是以一種什麼樣的衝動,在7年前的時候,想起來要到全世界這麼多地方,幾乎跑遍了全世界所有地方,從歐洲跑到美洲,跑到大洋洲,你這樣一個穿越尋訪,是什麼東西促使你要做這麼一件事情呢?
周成剛:好的,我首先想說的是,首先離不開新東方。因為回到新東方,其實當初俞老師讓我回來,有一件事觸動了我。當時回來看到新東方,可能物理條件上還不夠完善,但報名大廳裡面、教室裡面、講座現場都是人頭攢動,這點讓我留下了無比深刻的印象。新東方又是一個以培訓英語為主,送孩子出國的這麼一個著名學校,所以我就毅然決然加盟。
回來後正好我國的出國潮一浪高過一浪。在過去的20年時間裡,我國出國人數仍以平均15%左右的速度在增加,複合式增長。這個情況之下,我感覺到中國孩子和家長對外部世界的渴望、那種心情、那種焦慮,那種選擇時的不知所措。所有這一切我就在想,我應該讓他們知道更多的資訊,更多的真實畫面,更多瞭解留學生在國外奮鬥的真實情況。所以當時就觸動我做一件事,我說我去採訪這些國家,去拍這些國家,去記錄這些國家,把留學生奮鬥的故事,他們的辛酸苦辣都要帶回來。於是在2013年,我就開始了所謂的穿越活動。
當時對這個活動還不是那麼有把握,所以我們第一個穿越的國家小一點,是紐西蘭。但是走下來以後發現反映很好,家長也很期待、也很渴望,發現難得有這麼一些透明的、真實的、有感染力的訊息和資訊。於是當年就開始了穿越美國。過去的連續7年,把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再把歐洲的絕大部分國家,包括亞洲的日本、韓國、新加坡全部走完了。就形成了這麼一本書,形成了一個講座。當然我更想說,透過這些真實的故事、圖片、錄音、影像,我希望給家長帶來一個真實的外部世界,讓他們的孩子為未來的國際教育做好理性的準備,在出去的時候做出正確的選擇。這是當初的目的和初衷。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