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學校為啥統計學生父母工作,不是你想的那樣,鄉村教師說出內情

由 許愛花 釋出於 經典

筆者是一名鄉村教師,曾在鄉村中學和村級小學教書。我來談一下學校為何每次入學的時候要統計學生的父母是啥工作。其實鄉村小學就在一年級的時候統計一次,如果學生繼續在本學校上二年級,一直上到六年級,也就統計一次。這麼做的原因,並不是要區別對待,而是要給予特殊孩子一些更多的照顧,避免讓孩子脆弱的心靈受到傷害。
我曾經是六年級的數學老師,我們班的語文老師是班主任,他就給我說了學生的基本情況。全班一共7個學生。其中有三個學生是在健全的家庭,也就是父母都在;有三個學生是單親家庭,有1個學生是複合家庭。這就是我們班的基本情況。只有瞭解了學生的家庭情況才能更好地關心學生。而且語文老師也為了保護孩子,作文和週記避免讓學生寫我的爸爸或者我的媽媽這樣的作文,以免讓孩子傷心難過。
我們不僅統計了學生的父母,更統計了學生的住房是樓房還是平房,農村有很多家庭是二層半的小樓,當然也有一些比較困難的依然住的是平房。班裡有一個男生是常年和奶奶在一起住,是平房,單親,父親外出打工。一家只有三口人:學生和他的爸爸,還有奶奶,他的媽媽和爸爸離婚了,爺爺去世了。像這樣的特殊家庭,學生的性格受到很大的影響。
因為我們是村級小學,從最初100多人的小學,隨著鄉村經條件濟越來越好,鄉村學生流也越來越嚴重,現在只剩下了不到20人。對於這僅有的學生,老師對孩子的家庭情況真的如數家珍。家裡有幾口人,父母啥工作,爺爺奶奶身體如何,放學的時候是誰來接送孩子的。只有瞭解孩子,才能更好地關心孩子。雖然現在鄉村教師特別負責,但是也難擋學生的流失。不是學校的老師不好,而是家長想讓孩子去縣城,去享受更好的學習條件。雖然不願意承認,但是站在家長的角度我是支援孩子去縣城讀書的。
那麼問題來了,能轉走的都轉走了,剩下的孩子幾乎全是留守兒童,家庭情況有的比較貧困,有的是單親家庭,難免對孩子的教育重視不夠。老師手把手地教孩子,效果也不是特別好。不瞭解鄉村情況的朋友肯定會說,你們就十幾個學生,為啥還教不好?我想說的是,每一個鄉村老師都在盡最大可能把孩子教好。我們把原本二三十分的學生教到三四十分,把四五十分的成績教到及格分。學校的學習報是學校掏錢的,甚至老師也自己掏錢給學生買作業本和鉛筆。每一個學生都是學校最珍貴的“大熊貓”。
有的時候看到學生不學習,老師既覺得學生可憐,又覺得可氣!家庭條件不好,只能靠成績走出去,可是他們卻不愛學習。也就是習慣性差。家庭條件越差的學生,行為習慣也就越差,長期和爺奶生活的學生更難管教。那些為數不多的成績好,又懂事的學生都是生活在健全家庭的孩子。對於單親的家庭,老師只能給予更多的關心。我想說的是,對於這些孩子,僅憑老師的一點關心是不夠的,他們需要一個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