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的名義》中,對於漢東省的這位功臣,省委書記和政法委書記評價大相徑庭?
相信看過《人民的名義》的觀眾,對劇中李達康書記的印象很深刻。在整個腐敗的漢東省,作為京州市委書記,他卻能潔身自好,雖說達康書記在處事方面有些專斷,但從本質上來講,李達康還是一個為民做實事的好官。他心中只有GDP,幾乎他所到之處,完全不見貧窮的影子,這種城市規劃和持續發展的想法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想得到的。李達康著眼的不僅只有經濟,他看到的是一種有利環境可持續發展。可以說李達康既做到了“金山銀山”,也做到了“綠水青山”。正是因為如此,他拒絕了趙瑞龍美食城的專案,所以趙立春才會將他調走。
雖說他的政績表現可佳,但是他的看人的眼光難免會有點偏差,丁義珍是一個能力者,但是他卻無所不貪,是官員之中的敗類。而孫連成唯李達康的命令是從,然而他是一個無所作為的官員,趙東來是一個既有能力,又一心向民的人,然而他卻不是李達康的人,所以李達康在用人上不能知人善用。在他的生活上,婚姻破裂,自己的女兒遠在國外,也從不回家,他的生活無疑是一塌糊塗的。然而,綜合來看,影評君覺得李達康對於漢東省的貢獻還是很大的,可以算得上是漢東的“功臣”。
然而,漢東省的省委書記和政法委書記對於李達康的評價卻褒貶不一,沙瑞金找過李達康談過心,也從別人的嘴中聽說到有關李達康的事兒。沙瑞金對於李達康的評價還是挺高的,他總結出這樣一句精闢的話:想做事又能幹事,工作作風有些霸道。這種評價可謂相當的高,但是高育良對李達康的評價卻不同於沙書記。
他認為李達康這種人只認“政績”,還將李達康說成是一個為了政績可以不擇手段的人,高育良的言下之意就是說李達康好大喜功,“不擇手段”更是一個貶義詞。其實高育良對於李達康的認識大多都是從別人的嘴中得知的,而非他接觸過後自己真正的感觸,這也難怪高育良當不上省委書記,因為他做不到沙瑞金那般,凡事都會親力親為,就算是對於一個人的認識,也會真聽真看真感受,高育良就完全做不到這一點。
對於高育良當不了省委書記這一話題,你還有其他觀點嗎?歡迎大家在下方進行留言、評論。本人僅從此劇角度出發進行分析,如果有任何不妥或者是錯誤的地方,希望大家能多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