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如今本科線的劃取一般都是以省份為單位“分區劃線”,高校招生也是“分省定額”的方式進行。這種方式使得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情況下最大限度的保證了招生的公平,極大的促進了教育的均衡發展。這種“分區劃線”的招生方式最早可追溯到明朝的一次莫須有的科舉舞弊案。
科舉制度是封建王朝中最為重要的掄才大典,它使得國家可以從中下層人士中吸收大量精英進入統治階層,對古代封建國家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明朝洪武三十年,朱元璋下旨讓大儒劉三吾作為主考官進行科舉考試。在考試後,劉三吾等人盡心盡力對參與考試計程車子的試卷進行逐一閱讀,這次考試一共錄取了五十一人。然而,被劉三吾選中的這五十一人全部都是南方人。榜單一公佈,立刻引起了北方學子的不滿,他們認為朝廷此次錄取存在舞弊行為。
群情激奮的北方學子四處鳴冤告狀,紛紛請求徹查此次主考官是否收受賄賂。朱元璋也覺得這次錄取名單存在可疑,他下旨讓張信等12人參與調查此案。然而,結果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這次考試並不存在舞弊。上榜的五十一人確實是憑藉自己真才實學考上的。
原來在明朝時期,南北方經濟差異十分巨大,富庶的南方地區比北方地區擁有更多的教育資源。教育上的差異使得南方士子普遍在學識上高於南方士子。北方學子對此次的調查結果並不買賬,依舊到處上書請求再次徹查。朝堂上的北方籍的官員也不滿此次的調查結果,也紛紛要求重新核查。
朱元璋為了收買北方的人心,在沒有真憑實據的情況下下旨處死此次的狀元並公告天下此次主考的官員是藍玉的餘黨。用莫須有的方式處理了此次“舞弊案”。
劉三吾等人盡心盡力為明朝取士,但是,朱元璋需要考慮的顯然更多。用幾個人的性命換取北方士子對明王朝的效忠顯然在朱元璋眼中更加的划算。事後,朱元璋又重新錄取了北方六十一人上榜。
這次的事件中由於第一次錄取的人士全部都是南方士子,第二次錄取的人士全部都是北方士子,所以這次的事件又被稱為南北榜案,在南北榜案中,原本的考官是正直的並不存在什麼舞弊案,壞就壞在明朝南北方經濟存在差距,北方剛結束動亂,使得北方士子受教育程度遠低於南方士子。
如果單純的只錄取南方人必定會使得北方士子被隔離在明朝統治中心外,到時必然會引起他們的不滿,不利於國家的和諧發展。為了統治穩定,朱元璋只能採取快刀斬亂麻的方式解決。
南北榜案對明朝的科舉制度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此後,明朝不再是全國統一劃線,而是按照地域進行排名,分別錄取各地前幾名,然後,再統一進行殿試。明朝南北榜案開啟了“分割槽劃線”的先河,對今天高考分省份錄取有著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