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莫须有的科举舞弊案,开启“分区划线”的先河,影响至今

我们都知道如今本科线的划取一般都是以省份为单位“分区划线”,高校招生也是“分省定额”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使得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保证了招生的公平,极大的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这种“分区划线”的招生方式最早可追溯到明朝的一次莫须有的科举舞弊案。

科举制度是封建王朝中最为重要的抡才大典,它使得国家可以从中下层人士中吸收大量精英进入统治阶层,对古代封建国家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明朝洪武三十年,朱元璋下旨让大儒刘三吾作为主考官进行科举考试。在考试后,刘三吾等人尽心尽力对参与考试的士子的试卷进行逐一阅读,这次考试一共录取了五十一人。然而,被刘三吾选中的这五十一人全部都是南方人。榜单一公布,立刻引起了北方学子的不满,他们认为朝廷此次录取存在舞弊行为。

群情激奋的北方学子四处鸣冤告状,纷纷请求彻查此次主考官是否收受贿赂。朱元璋也觉得这次录取名单存在可疑,他下旨让张信等12人参与调查此案。然而,结果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这次考试并不存在舞弊。上榜的五十一人确实是凭借自己真才实学考上的。

原来在明朝时期,南北方经济差异十分巨大,富庶的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拥有更多的教育资源。教育上的差异使得南方士子普遍在学识上高于南方士子。北方学子对此次的调查结果并不买账,依旧到处上书请求再次彻查。朝堂上的北方籍的官员也不满此次的调查结果,也纷纷要求重新核查。

朱元璋为了收买北方的人心,在没有真凭实据的情况下下旨处死此次的状元并公告天下此次主考的官员是蓝玉的余党。用莫须有的方式处理了此次“舞弊案”。

刘三吾等人尽心尽力为明朝取士,但是,朱元璋需要考虑的显然更多。用几个人的性命换取北方士子对明王朝的效忠显然在朱元璋眼中更加的划算。事后,朱元璋又重新录取了北方六十一人上榜。

这次的事件中由于第一次录取的人士全部都是南方士子,第二次录取的人士全部都是北方士子,所以这次的事件又被称为南北榜案,在南北榜案中,原本的考官是正直的并不存在什么舞弊案,坏就坏在明朝南北方经济存在差距,北方刚结束动乱,使得北方士子受教育程度远低于南方士子。

如果单纯的只录取南方人必定会使得北方士子被隔离在明朝统治中心外,到时必然会引起他们的不满,不利于国家的和谐发展。为了统治稳定,朱元璋只能采取快刀斩乱麻的方式解决。

南北榜案对明朝的科举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明朝不再是全国统一划线,而是按照地域进行排名,分别录取各地前几名,然后,再统一进行殿试。明朝南北榜案开启了“分区划线”的先河,对今天高考分省份录取有着深远的影响。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043 字。

转载请注明: 一次莫须有的科举舞弊案,开启“分区划线”的先河,影响至今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