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王安石的資料介紹 千古一相王安石的資料介紹

由 忻素芹 釋出於 經典

新聞閣歷史事件縱覽古今歷史,綜合重大歷史事件,暢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為人知的趣味野史。

王安石的資料介紹

王安石於1021年出生,去世於1086年,享年65歲。王安石字介普,號半山,人稱王荊公。王安石老家是撫州臨川,出生於一個小官吏家庭,王安石從小就表現的與一般人不一樣,有著驚人的記憶力,其不僅天賦好後天也很努力,在良好的教育模式下,塑造的王安石可以稱的上是一個天才。

王安石畫像

王安石於1042年考中進士,此後也開啟了他的仕途之路,王安石是一個有思想的人,寧做雞頭不做鳳尾,所以沒有好的職位他寧願做地方官吏,直到被宋神宗任用後,期間他一直都在當一個小官吏,當過鄞縣知縣,當過舒州通判,當週常州知州等等多個地方官吏。直到1067年,新皇登基,王安石才得以重用,短短2年時間,王安石從一個知江寧府升到翰林學士再升到參知政事,最後升到宰相一職。

1069年,王安石提出變法,並得到了宋神宗的支援,變法開始,王安石推行了數十項新法來解決一些列問題,其變法的最終目的就是經濟改革,改善”積弱積貧”的社會格局,從而達到富國強兵的目的。但是王安石變法最大程度的損害了官僚集團和地主的利益,遭到了保守派強烈的反對,最終變法失敗。

熙寧九年,王安石辭去宰相之位,開始了隱居生活,縱情于山水間,寫詩作畫安享晚年,最後病死於江蘇南京。

王安石變法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北宋的積貧積弱問題,北宋財政問題得到了很大的解決與改善,但是由於諸多因素造成了變法失敗。但是我們不得不否認王安石在政治上的政績。

千古一相王安石的資料介紹

《千古一相王安石》是一本書的書名,由史鈞執筆創作,鷺江出版社刊印出版,此書已在2008年12月1號正式出版發行,是一本16開的書籍,官方定價35元,在各大書店均有銷售。這本書以通俗流暢的語言文字敘述了北宋名人王安石的一生,將其生平事蹟,所作所為都有了詳細的敘述與記載,是一本關於王安石的百科全書。

千古一相王安石封面

《千古一相王安石》對王安石進行了全面的剖析及敘述,王安石在北宋不僅是文壇上的名人,更是政治上的名人。在文壇上,王安石創作了大量的文學佳作,被後人所讚揚學習,成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政壇上,推行王安石變法,以改革家的身份而名垂青史。

北宋中期,兵不強國不富,可謂是內外交困,面對這種局面改革是刻不容緩的事情。宋神宗即位,王安石受到了重用,被任命為宰相,從此王安石便開始了一場全面的社會改革運動,這場改革涉及面廣,涉及到整個北宋的工商農,政府系統管理,人才教育培養,社會治安,軍事整頓等領域,可謂是涵蓋了整個社會體系。經過一些列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變法遭到了保守派的強烈反對,王安石被罷免相位,變法也被廢除。

但是這不能否認在封建王朝,王安石變法是對人類文明的一次創新新改革。在書中,更是為王安石澄清罪名,因為王安石變法在後世被人所曲解所誤會,王安石也成為了千古罪人和亂國者。《千古一相王安石》站在歷史的角度,還原了一個真實的改革家王安石,更是為其正名聲。

王安石改字的文言文介紹

這是一段文言文,出自宋代劉斧《青瑣高議》。《青瑣高議》是一本以宋代為時代背景的文言文小說,全書共有148篇,不僅有志怪內容,更有記錄傳奇,異聞,記傳等內容,涵蓋面廣,內容很豐富,涵蓋了生活及社會的方方面面。對於當世後人影響巨大,是一部傳奇類作品。其中有一段文字是記述王安石的。

泊船瓜洲詩配畫

引原文:

王荊公絕句雲:“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吳中士人家藏其草。初雲“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為“過”,復圈去而改為“入”。旋改為“滿”。凡如是十許字,始定為“綠”。

王安石是著名的詩人,其創作的《泊船瓜洲》深得後人的喜歡,其中“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更是千古佳句,流芳百世,但是殊不知創作這部作品時,王安石下了多大的心思。

上文意思:王安石的一首絕句詩中這樣寫道:“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這首作品期間還有一段典故。在蘇州一戶進士家中發現了這首詩的草稿,本來事春風又到江南岸,但是作者不滿意圈掉換成了到,但是又覺得不妥,於是又換成“入”,後改成“滿”,作者羅列了10多種可能,最終從裡面挑出了“綠”字,成就了現在的佳作。這就是王安石改字的典故。

從這件事情可以看出王安石的寫作態度,他為了一個字斟酌數十遍,最終定稿,十分注重垂煉字句,這是一種對藝術的執著,值得後人學習鑑賞。


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簡介

《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是一本大32開的書,鄧廣銘創作,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印刷的一部作品,已於2007年9月1日正式發行。現在各個書店均有銷售,可以全面的瞭解一個真實的王安石。

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封面

鄧廣銘是山東臨邑人,著名的歷史學家,是宋史方面的大師,1937年,發表學術著作《〈辛稼軒年譜〉及〈稼軒詞疏證〉總辨正》受到了廣泛關注,此後不斷研究並完成了3部書稿,從而在史學界名聲大噪。其中他的學術專著中《王安石》、《岳飛傳》等是其重要著作之一,這兩部專著對於研究王安石有著開創性的作用。

《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這部作品從1950年開始就開始創作,這個版本是最終版,前面還有三版。本書主要以王安石為主角,從而鋪排講述其一生生平事蹟。王安石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明星人物,不僅在政治上,還是在文學上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王安石作為一個改革家,其推行的王安石變法對政治經濟軍事社會這四大塊進行了大變革,使整個國家都富國強兵。

作者在編纂過程中參考了大量的史料,剔除糟糠取其精華,去偽存真,站在一個客觀公正的全面的角度還原了一個真實的王安石。在描寫王安石的時候,將其人格,業績,膽識等進行了描寫,更是清除對於王安石的流言蜚語,幫其正名聲,背了千古罵名的王安石終於被還原了真相。不僅如此,還對王安石變法進行了深入剖析。

《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是王安石的名片,也能讓後人瞭解一個真實的王安石。

王安石的作品登飛來峰賞析

《登飛來峰》是王安石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創作於1050年,那時候的王安石入仕不久,登飛來峰看見雲尖高塔,旭日東昇之美景,想到自己的未來,不覺充滿信心,詩人抱著滿腔熱情與抱負登上政治舞臺,只有堅持與努力總有一片新天地。

王安石登飛來峰古詩配畫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在飛來峰的山頂坐落著一座高聳入雲的塔,到了雞鳴時分登上塔能看見旭日東昇。我不怕會有厚厚的雲層來遮擋我的視線,因為我站在最頂端,登高望遠。

《登飛來峰》創作於1050年夏天,王安石任職鄞縣知縣期滿,於是離開鄞縣回到了故鄉,期間經過杭州,於是寫下了這首詩。從這首作品中可以看出對於未來是充滿信心的,王安石入仕不久之後創作的這首作品。王安石也正值壯年,滿腔熱血,抱負不凡,正巧登上飛來峰,情景交融於是創作了這部作品。

《登飛來峰》雖是一首登高詩,但是卻不單純的寫景,其篇幅佔據最多的是自己登高處的感受,王安石的作品有一大特色就是透過現象看本質,在認識方面有自己的一個新高度,王安石將一個簡單的登高遠望動作折射到他的工作折射到他的理想中,從而也表現了作為一個改革家和政治家,就必須要有撥雲見日,高瞻遠矚的思想覺悟,更要有那種氣概與自信,這樣才能有一番大作為。

王安石與司馬光比較

說起王安石與司馬光,這兩人都是北宋時期的明星人物,王安石發動了王安石變法,司馬光編纂了《資治通鑑》,在成就上兩人在各個領域各有春秋,有說法認為兩人曾是好友,且很多方面都有共通點,可謂是知己範疇的。兩人的學識,性格等多有相似之處。但在治國領域的見解及理念卻截然相反。

司馬光砸缸插畫

王安石江西臨川人氏,是一名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1069年主持變法,但是此次變法遭到了保守派的反對最終失敗告終。王安石不僅在政治上有作為,其在文學上更是獨樹一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歌,散文等有著其獨特的寫作風格,為後人所稱頌

司馬光出生於官宦世家,父親任並不郎中,是個四品大官。司馬光入仕的時候受朝廷要員的提拔,平步青雲。

王安石從小就很聰慧,記憶力超群,文采出眾,作品頗豐,有很多的作品流傳於世;司馬光編著出了史學鉅著《資治通鑑》。

王安石透過考取功名入仕,入仕後,多年任地方官吏,實打實的為百姓做了很多的好事,此後面對朝廷的徵召,屢次拒絕,極富盛名。司馬光從小就很聰明,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對後人有著很大的教育意義。

生活作風也類似,兩人不喜歡奢華生活,一生崇尚簡樸。在對待私生活的做法也類似,兩人的妻子都瞞著他們為其納妾,最終兩人雙雙拒絕。

但是他們最大的分歧是在政治上,司馬光反對王安石變法,王安石是擁護者,司馬光是保守派的反對者,最終司馬光被王安石黨同伐異出了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