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國教育部出臺的新政策,將加大中考中體育的分值並將體育和語數外分數相同,同時,進一步完善體育教育和考試並儘快將體育列為高考科目。也就是說,體育成績會與學生的平時成績、升學掛鉤,作用越來越重要。
本來重視體育是為了加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運動興趣,可一旦帶有功利性和目的性,就開始變味了。
01.
近日,浙江杭州一位媽媽,兒子剛上一年級,因為學校要求跳繩1分鐘要達到140下,便花了1288元學費給孩子報了跳繩課,一共9節課。 可孩子上完體驗課之後,立刻學會了。於是這位媽媽想要退費,和培訓機構產生了一些爭執和糾紛。
戳影片瞭解更多▼
網友們看了之後,對這兩點感到非常震驚和不解:一是學校居然要求跳繩要1分鐘達到140下,二是居然有跳繩班,還價格不菲。
首先,這個學校定的跳繩要求就很不合理。根據《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一分鐘跳繩”專案的評分表要求,小學一年級的男生跳109個以上就是滿分了,女生則是117個。這個學校居然要求140下,不太科學,給學生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其次,可以看出,大部分孩子學跳繩並不是很難掌握,新聞中的小孩也是上完了體驗班之後就學會了,要想要提升跳的次數多靠長時間的練習。 家長有必要花這麼高的學費讓孩子學跳繩嗎?這是不是交“智商稅”呢?
圖源:攝圖網
02.
近幾年來跳繩培訓班非常火爆,給孩子報跳繩班的並不少見。
跳繩,一個簡單又容易上手的體育運動,基本都在中小學體測試考核專案之內。本想著這樣的運動已經夠簡單了,可還是給家長和學生帶來了壓力。
一些家長沒有時間陪著孩子練跳繩,或是自己本身不太會教,所以才會選擇報班。有的家長會覺得,報過班學習跳繩成績會比別的同學高,就會更有競爭優勢,等等。
這是很多家長的焦慮,說白了,就是花錢買一個心安。
只要報了班,提升孩子體育成績的責任就轉移到培訓班老師上了。如果孩子體育成績提升了,那錢就花得值,如果沒有效果,雖然浪費了錢,但可以把責任歸於培訓班老師,而自己的心理負擔得到了減輕。
圖源:攝圖網
學生和家長都是很被動的一方,他們不得不去順應各種政策和競爭指標的變化,部分網友指責家長報跳繩班是交智商稅,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不過DV君覺得,家長不必過分焦慮。
既然是學校指定的必測專案,那麼學校的體育課也會教跳繩,對於絕大多數學生來說都不需要額外的培訓。有些家長會覺得,比別家孩子投入的教育費用越多,就越會有優勢,但這並不是成正相關的。再多外界的推動,最終還是要看孩子願不願意好好學,願不願意堅持鍛鍊。
03.
除了跳繩之外,其他課外培訓課程層出不窮、五花八門,定價普遍很高,反應出學生和家長面臨的各種壓力下激發出來的需求旺盛。
根據國家教育部資料顯示,2016年我國小學到高中總人數為1.66億人,結合《騰訊課堂報告》的資料,中國平均課外文化課參培率達到57%,家庭平均課外輔導花費約為5,000元。粗略估算,課外培訓市場規模約4,700億元。
據統計,在我國絕大多數家庭的教育支出佔家庭年收入三分之一及以上,可見家長對子女教育是家庭支出的大頭。
其中,花在課外輔導班、興趣班的費用,佔家庭支出的7%左右。
DV君採訪了一位福建福州的朋友,她家裡年僅6歲的表妹,報了鋼琴、芭蕾舞和英語班,一年的花費在5萬左右。
她說到,像她表妹這個年齡的小孩,基本都報有2-4個興趣班,課外時間都安排得很滿,如果沒有報什麼興趣班或報得少的話,會被認為是不夠重視教育。
無論是出於應試、升學需要,還是培養興趣、技能,家長總不甘落於人,也不敢落於人後。在未來,國內的課外培訓輔導市場會越來越火爆,家長的焦慮感比如會更重。
雖然現實有很多無奈,但DV君建議:不要被焦慮情緒綁架,最好還是以孩子自身的意願、接受能力和興趣為基礎, 更加科學合理地規劃培養,不迷信、依賴課外培訓課程。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廣東公共DV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