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7日,江西省上饒市萬年縣蘇橋鄉中心小學學生在練習書法(央廣網發 圖片來源:CFP)
央廣網北京3月19日訊息(記者李欣)據中央廣播電視總檯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為切實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教育部等六部門近日聯合印發了《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以下簡稱《評價指南》)。教育部18日召開新聞釋出會,從縣域、學校、學生三個層面介紹了《評價指南》的詳細規定。
其實,擇校熱、減負難、校外培訓多等問題一直是困擾當今教育生態的難題。到底什麼是好學校、好老師、好學生,分數和升學率是否能夠衡量一切?在義務教育階段,我們應該採用什麼樣的標準對學校、學生進行合理的評價?此次釋出的《評價指南》為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開出了治理難題的良方。
今年兩會期間,江蘇省錫山高階中學校長唐江澎對“教育真諦”的獨到見解,引發了全網刷屏。“好的教育就應該培養終身運動者、責任擔當者、問題解決者和優雅生活者,以孩子們健全而優秀的人格,贏得未來的幸福。”
近日印發的《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中就提出,要引導辦好每所學校、教好每名學生。完善評價內容,改進評價方法,著力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傾向,促進形成良好教育生態。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介紹,《評價指南》從縣域、學校、學生三個層面提出了指標體系。他說:“這次制定的《評價指南》,始終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作為一條‘紅線’貫徹始終,比如在縣域教育質量評價當中,是否做到了不給學校下達升學指標,不單純以升學率或者考試成績來評價學校、評價校長、評價老師。這些評價的內容直接關係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在學校辦學質量評價方面,《評價指南》明確主要包括辦學方向、課程教學、教師發展、學校管理、學生髮展等五方面內容,其中要求“保障學生平等權益”,即落實免試就近入學政策,實行均衡編班,不分重點班、快慢班。呂玉剛介紹,教育部多次強調的手機管理、作業減負等問題也在考量體系中。“把規範面向中小學生的校外培訓以及社會競賽工作做得怎麼樣作為評價的重要內容,推動減輕學生過重的課外負擔,實行雙向減負。在學校的辦學質量評價當中,我們對學校提出,要按照國家的課程標準要求實施教學,不得隨意增減課時、改變難度、調整進度,包括留作業,要統籌作業的量和時間,這些都作為我們對學校辦學行為、學校管理評價的重要內容。”
在學生評價中,只會考試的學生未必是好學生,但判斷好學生的標準有哪些?在學生髮展質量評價中,圍繞學生品德發展、學業發展、身心發展、審美素養、勞動與社會實踐等5個方面提出了12項關鍵指標。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朱東斌介紹,《評價指南》就是為了培養學生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在學生的發展質量評價當中,我們首先是從德智體美勞五個方面進行全面綜合評價。即使是在學生的學業發展評價當中,也不侷限於學業水平,而是更加突出學生的學習習慣、創新精神,為學生綜合素質和終身發展奠基。同時,也改變過去單純的結果評價方式,更多注重增值性評價,綜合考查學生德智體美勞整體的水平和變化的情況。”朱東斌說。
北京師範大學校長董奇認為,中考、高考是我國重要的人才選拔機制,但中考和高考不能代表對我國義務教育質量的全面評價。此次《評價指南》關注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對於當前存在的部分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將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
“學生的升學很重要,但是教育不僅僅是為了升學,我們的教育還是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要更多關注全體學生,不僅關注學習好的學生,還要關注學習一般或者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我們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方面,還要關注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道德品質、身體素質、心理健康等方面。只有全過程關注孩子的成長,關注孩子的差異,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我們才能真正幫助每個孩子進步。”董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