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庵圖片大全
施耐庵,眾所周知,他著有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那麼施耐庵到底長什麼樣子,因為後世留下的圖片資料並不是很多,但就這一張來看,施耐庵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文人清高氣質,素來文人多清高,施耐庵給人的感覺也是如此。
施耐庵圖片
施耐庵三十五歲中進士,之後便做了個小官,但因為與當道不合,施耐庵就辭官回到了蘇州,從這裡可以看出施耐庵確實有種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清高,在這張施耐庵圖片上可以看到,施耐庵一直致力於文人所喜愛的文墨著作,書案上擺著油燈和筆墨紙硯,當然還有詩詞書本。施耐庵身著寬鬆的衣裳,從施耐庵的表情紋上可以看出,他此時應該已經有五十歲了,表情還是比較嚴肅的,可能正在對弟子羅貫中說些什麼吧。
施耐庵雖有一副書生樣貌,但他曾經遇到過惡霸搶奪農夫的茶園,施耐庵二話不說就上前阻止,但後來惡霸找打手會會施耐庵,沒想到施耐庵竟然赤手空拳將那一群打手打得落花流水,後奪了打手手中的鐵棒,更是英勇,嚇得那幫人抱頭鼠竄。還有一次施耐庵遇見一個惡少在結尾侮辱一名婦女,便將惡少打趴下,後惡少尋仇,施耐庵取出鐵棒將惡少身旁的大楊樹打斷,惡少才知道遇上了高手,這一段施耐庵還寫進了《水滸傳》中,將此賦予在魯智深身上。
由此可見,施耐庵圖片還是給了大家一個錯覺,其實施耐庵還是個深受不凡的武者。
施耐庵名言名句有哪些
施耐庵所著《水滸傳》被譽為中國古代小說代表名著之一,其中所蘊含的文學亮點不勝列舉,鮮活的人物個性,扣人心絃的故事脈絡,尤其是在閱讀過程中隨時都能感受到施耐庵埋筆於字裡行間的金句良言,給人以振聾發聵、醍醐灌頂之效,施耐庵將其總結人生閱歷的經典名言鋪排於小說的各個角落,大大提高了白話文小說的可讀性與深刻性,成為了該小說最核心的珍寶。
施耐庵名言
在《水滸傳》第三十七回中,有一句驚世名言:“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分析其字面上的意思為:世情指的是人世間的人情世故,人面指的是人們的臉色態度,結合起來大致意思為社會人情可以透過人們的態度冷暖、熱情與否反映出來,人們的臉色因為對方地位高低衡量而定。當時社會的現狀,世人大都趨炎附勢,對有地位財勢的人往往阿諛奉承,而失勢之人卻是門可羅雀,更別提白衣之士,眾人待其皆冷眼相看。這類庸俗的人情世故甚為高尚者所不齒,此名言飽含批判、感慨來的意味。
《水滸傳》中同類涵義的名言譬如恆河沙數,隨處可見,例如“世路風霜,吾人煉心之境;世情冷暖,吾人忍性之地”,“有財有勢即相識,無財無勢同路人;因知世事接如此,卻向東溪臥白雲”等等,將時間人情冷暖,世態炎冷表露的淋漓盡致,更是披露了北宋亂世惡劣的世風,同時為窮途末路的英雄豪傑扼腕嘆息。
施耐庵為主角的電視劇叫什麼啊
當代影視劇作品中與施耐庵相關的僅有兩部型別的電視劇,一部是以圍繞施耐庵為主人公展開故事情節的《梁山奇情》,另一部就是改編自施耐庵所著《水滸傳》同名小說的電視劇版《水滸傳》。
施耐庵電視劇
其中一部以施耐庵人物形象為主角的影視作品《梁山奇情》,又稱《水滸後傳》,導演為徐慶東,上映時間為1992年,其型別為古裝武俠劇。該電視劇主要故事情節以民間傳說的基調,結合小說原著,講述《水滸傳》作者施耐庵的傳奇一生。
電視劇的歷史背景為元朝末年,異族霸主中原,反抗勢力此起彼伏,加之朝廷政局腐敗,百姓流離失所。以亂世作為人物背景,更易凸顯出主角人物的英雄色彩,施耐庵秉承父親遺願加入紅巾軍,並在營救紅巾軍女首領宋碧雲的過程中發生了一段亂世情緣,互生愛意。宋碧雲在生死關頭將其祖傳的記載梁山好漢後代下落的梁山大密交付給施耐庵,此梁山大密即為此劇情中鋪排的重要線索,一系列追蹤與殺戮皆因此而起,朝廷內外,各路起義軍隊之間展開了一場場逐鹿與爭鬥。而與此同時,施耐庵、宋碧雲以及梁山後代之間演繹出了一幕幕聚散離合,恩怨情仇的人生話劇,增加了此劇的感情色彩。
此外以《水滸傳》名著改編的電視劇也成為了一代經典,於1998年1月8日在中央電視臺首次播出,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水滸迷。
施耐庵老家在哪裡
根據現今施耐庵紀念館所在地可以判斷,施耐庵在江蘇興化白駒鎮居住過很長一段時間,而且晚年也在此地生活,直至去世。施耐庵本人的歷史資料頗為稀缺,而且僅有的文獻資料中有較多的記載存在相矛盾的地方,自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以來,江蘇省興化縣、大豐縣、鹽都縣等地皆有一些關於施耐庵的文獻資料相繼出現,例如《施氏族譜》、《施氏長門譜》等,這使得研究施耐庵的籍貫造成極大的困境。
施耐庵是哪裡人
現在多數資料認定施耐庵祖籍為江蘇,曾在錢塘為官三載,後因與官場路數格格不入,遂辭官反鄉,回到蘇州。之後參與到張士誠起義軍隊中,起義最後以失敗告終,施耐庵輾轉之江蘇江陰一帶,並在祝塘鎮開堂講學。朱元璋平定亂世繼承大統後,數次徵召施耐庵出仕,為避徵用,施耐庵遂舉家遷往興化,在故人的安排下,定居於興化縣白駒鎮施家橋,潛心著書立作,不問世事。
興化此地自古被稱為戰事避難之所,其地理位置偏僻,群山圍繞,水路不通,交通不便,訊息閉塞,但四周山水環繞,風景秀麗,實為潛心寫作的絕佳住所,施耐庵遂在此處置辦田產,修建房屋,與當地農民相處甚歡,故在其所著《水滸傳》中可循得諸多行色各異的底層人物形象,可以說興化成為了施耐庵人物創作的素材庫與文學樂園。施耐庵後人也在此地香火傳承。
陳友諒和施耐庵有關係嗎
施耐庵與陳友諒的關係就如劉伯溫與朱元璋,只不過成王敗寇,施耐庵不像劉伯溫好運,求得明君,施展自身報復,施耐庵跟隨陳友諒與元末年間,加入到群雄混戰中,最終落得低不成高不就,就連之後,朱元璋數次徵用施耐庵出仕,均遭拒絕,只因施耐庵礙於故主與朱元璋之間的矛盾,故而不肯侍奉兩主,落得不忠之名,只得隱逸於世。
陳友諒劇照
陳友諒,元朝末年農民起義領袖,為當時混亂時局中群雄之一,此人極富野心,不甘於屈居小吏,生於亂世,給予他極大的機會改變自身命運,因此加入起義軍,屢獲戰功,功升元帥後,吞併其他將領軍隊,自立為王。趁實力大漲之際,連破城池,成為長江以南地區最為強大的一支起義軍勢力。
然而陳友諒此人生性奸詐多疑,擅用權術,難有大將之風,大業初成之際,便居功自傲,貪圖享樂。施耐庵在其舉兵之初,擔任其謀士,一開始他所呈獻的計策陳友諒皆會採納,對施耐庵如此賢才也是以禮相待。但隨著陳友諒征戰南北,兵力逐漸強盛,腹地擴大,他對施耐庵的態度也隨之改變,也可以說狼子心性逐漸暴露。面對短暫的成功,陳友諒不懂居安思危,反倒對施耐庵的多次進諫頗為反感,索性閉門不見。施耐庵無奈,知其命數將盡,便復歸山野,不問世事。
後朱元璋賞識其才能,託劉伯溫以拜訪故友之由請施耐庵出山,但施耐庵尤為固執,仍為如今侍奉朱元璋為主有倒戈背叛之嫌,故而數次拒絕,決心隱逸。
施耐庵的兒子是啞巴嗎
施耐庵的一生可以說是成也水滸,敗也水滸。此話從何說起,施耐庵因一本《水滸傳》成為了元末明初的一代文學大家,更是明清時期小說發展的先河人物,將其人生價值推上了高峰。但正是因為《水滸傳》的影響力甚為寬廣,故而說中所飽含的憤世嫉俗的理念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憤世青年,使得《水滸傳》一度在明清中央集權鼎盛時期成為禁書,世人對施耐庵的評價也因此走向極端,褒貶不一,更有甚者傳言施耐庵遭受因果報應,其兒子孫子皆為啞巴。
施耐庵的兒子
施耐庵此人自幼才華出眾,自視甚高,但卻在考取功名的過程中頻頻受挫,這難免另自負之人對朝廷產生惡意,年僅三十六歲,施耐庵才考中進士,取得一官半職,怎料自古懷才不遇之人皆性格孤僻,難以與官場人情同流,故而為官三載,施耐庵便辭官歸隱。
自此,施耐庵在山野之中埋著書,將其憤世嫉俗的偏頗思想全數灌輸於他筆下的小說之中,《水滸傳》一書排除其文學造詣不談,實為一本蠱惑民心,攪亂時局的惡書,書中所構建的草莽英雄落草為寇,宣揚打家劫舍、謀財害命的謬論,其中也不乏打架鬥毆、屠戮性命的血腥場面,若是看在心理扭曲、對社會有報復之心的不軌之人眼裡,恐怕這世間難以太平了吧。
因此,有人批評施耐庵宣傳邪說流毒,戕害少年,流傳薄語穢言的罪過報復在他子嗣的身上,施耐庵的兒子、孫子、曾孫子皆為啞巴,以贖施耐庵亂言而犯下的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