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送孩子上幼兒園上學,絕大部分的想法都很單純,就是送孩子去玩耍或者學習。
可有時候幼兒園要做一些情況調查,卻超出了常規調查的範圍,涉及家庭"隱私"。有的幼兒園甚至會以留作業的形式做"隱形調查",這可讓不少家長產生了反感情緒。
學校留作業讓孩子畫"家的平面圖"有網友在網上分享了遇到的經歷:
有一天孩子從幼兒園帶回一個親子作業,要畫一張"家的平面圖"。媽媽拿到這個作業後,本來沒想太多,按照家庭的實際情況跟孩子一起完成了作業交上去。
沒想到第二天,孩子回來問:"媽媽,我們家怎麼只有兩間房?"這位網友聽得不對勁,仔細向孩子一打聽才知道,老師今天在課堂上,要求每個孩子上去分享"家的平面圖",提的問題還特別細緻,居然還打聽住在哪個小區、有沒有電梯、電器都有哪些功能……
看起來,學校像是在做"隱形調查",看學生家庭的經濟狀況。
有的家庭住的高檔小區多居室,有的家庭在普通小區住的小房子,本來每個學生家庭和學校之間保持著適度的距離,可一份"親子作業"卻打破了界限感,讓孩子的家庭情況展露無疑。
有不少評論留言,說自己也遇到類似的情況。
有的遇到學校出調查問卷,詢問孩子父母的工作單位、家庭年收入。
如果說想要了解學生家庭的基本情況還能理解,但是經濟條件一般的父母就會擔心,老師如果知道孩子的家庭條件,會不會區別對待?
還有的說曾經遇到幼兒園佈置作業,讓孩子畫家裡的小汽車的型號、品牌等等,明顯就是透過調查家庭的用車情況,來變相瞭解家庭經濟狀況,說白了都是"套路"。
這位媽媽的做法被眾人稱讚,值得借鑑不少父母都經歷過這樣的"隱形調查",有一位媽媽分享了她的經驗,很多人覺得值得借鑑。
這位媽媽就是讓孩子用家裡的樂高玩具,拼搭了一個孩子自己設計的房屋平面圖,然後拍照打印出來交給老師,即體現了孩子動手能力和想象力,又巧妙地迴避了敏感問題。
這個方法被很多父母叫好,表示以後再遇到這樣的隱形調查,就這麼應對。
遇到"隱形調查",父母可以這麼應對有些特殊情況,確實需要了解學生的家庭經濟情況。就比如,據我瞭解有些公立幼兒園根據相關規定,每學期可以對貧困家庭有一些補助。因此,需要得到相關補助的家庭,就需要向學校提供一些必要的證明材料。
但同時我也認為,這些調查並不需要面向全體學生,如果學校的調查在正常範圍之內,一般不會觸及隱私問題。
家庭情況普通的家庭,都不太願意把真實經濟實力透露出來,擔心孩子會受到老師的區別對待。並且一些具體的調查已經涉及到隱私部分了,某些幼兒園做的"隱形調查"確實不太妥當。
遇到這樣的"隱形調查",父母可以怎麼做呢?
其一,巧妙迴避隱私問題
如果不想透露真實家庭情況的父母,可以先判斷一下學校做的調查有無"必要"。明顯不是"必要了解"的情況,可以學習上面那位聰明媽媽巧妙迴避。
既然"隱形調查"是在"套路"孩子,那麼聰明的家長同樣可以"套路"回去,為孩子化解尷尬。
其二,直接告訴老師擔憂的問題
還可以直接和老師溝通,禮貌地瞭解一下學校的調查有什麼用途?如果認為調查或者作業不太合理,可以委婉地告訴老師自己擔憂的問題。
這樣直接交流和溝通,能夠讓老師和學校及時瞭解家長的想法,雙方之間更容易取得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