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供暖成了大家的熱議
忽然想起小時候的冬天
好像很冷,卻又很暖。
那些年的冬天,
好像很簡單,卻又充滿樂趣。
回頭看看過去20多年前的冬天,沒有暖氣,沒有空調
卻一點也不覺得冷
那時候家裡的小煤爐簡直是萬能的
什麼東西在上面烤一烤
都能好吃到提升好幾個度
煙囪伸到窗外面,呼呼的向外冒著黑煙。爐子上一般都會燒著熱水,還可以用來烤饅頭和紅薯~現在,大家都是地暖和空調,農村裡它的影子也不太多了!熱炕更不用說了,一家人躺在一起其樂融融,咱們的坑有一個“滾鍋頭”的地方,當炕燒熱的時候,“滾鍋頭”非常的暖和。家裡來親戚後,人們一般都親切的讓上炕坐著個。還有好幾斤重的大棉被,蓋上都感覺喘不過氣。以前每逢新人結婚或要入冬時,家裡的老人都會飛針走線縫製幾床大棉被。記得小時候奶奶說縫棉被留著你結婚時用,哪想幾十年後,已經是各種羽絨被、蠶絲被的天下了,你家還有老人在幫你做一床厚厚的棉被嗎?
那時候被子裡抱著一個暖水袋
彷彿就有了寶物一樣
身體圈成個團把它夾在中間
還會用輸液瓶我們叫“鹽水瓶瓶”
充當熱水袋
小時候的我們真是太機智了
那時候遇上個豔陽天
每家每戶都把被子抱出晾曬
蓋在身上滿滿都是陽光的味道
猶記得那時候冬天睡覺都是縮排去的,先拿身子熱好一塊地方再慢慢的把腳伸下去。坑的前方櫃子上放著電視,一到寒假基本就窩在被窩裡看電視。那時候家家戶戶都有一個印著“喜”字的搪瓷盆
晚上回家接一盆熱水泡泡腳
那叫一個舒服
那時候冬天最期待的就是
奶奶做的新棉衣
喜歡的花布在奶奶的手下
踩著縫紉機哐噔哐噔用不了兩天
一身暖和的棉衣棉褲就做好了
還有媽媽牌的毛衣現在年輕人都不會打了
那時候的布料好像只有紅紅綠綠,雖然有些俗氣,但是每一針每一線,都讓人倍感溫暖!那時候
洗澡都是在公共澡堂
熱騰騰的水彷彿能燙掉一層皮媽媽說這才能洗乾淨
緊接著拿著澡巾開始用力的搓
那時候遇見街邊吆喝買糖葫蘆的
一定要買一串
捨不得大口大口的吃,都是慢慢舔著吃
然後糖汁流了滿手
那時候冬天限定的甜蜜
就是空氣中瀰漫的烤紅薯香氣
一定要挑一個烤得流糖的紅薯那樣的最甜
靠近皮的那部分最最好吃了
吃完之後再拿著小勺慢慢享用
冬天很受歡迎的爆米花等待的時候充滿了樂趣
看著一碗米轉眼就變成了一袋爆米花
這在小時候的心裡就是最甜蜜的魔術
那時候大多數家庭都沒有汽車,
一輛二八的腳踏車上
托起全家的希望
那時候每節下課後孩子們都會走出教室玩各種遊戲
那時候下雪是常事,而且都是大雪
還沒等雪停
就能聽見窗外孩子們的歡笑聲
那時候冬天沒有面包服和雪地靴
一身大衣+雷鋒帽
就是大街上帥小夥的標配
在那個不知道羽絨服是什麼東西的年代我們也不覺得冷
外婆總在寒冬臘月前
給我們做好入冬要穿的大棉褲
裡面填滿了新棉花,也塞滿了愛
大棉鞋也是冬天必備那時候的棉鞋還沒有演化成“靴子”
小編小時候最常穿春芽牌
擁有一雙帶氣眼的條絨棉鞋簡直是潮人的標誌。
那時候沒有幾百幾千的護膚品
一盒子萬紫千紅能用好久
每當洗手後抹上護膚油
去爐子上將手烤乾
那時候冬天要靠燒碳取暖
家家戶戶都存滿了夠燒很久的碳
當然還要我們說的“料碳”
後來又出來煤泥
那時候年味根本不是去飯店裡面吃一頓飯那麼簡單
一家老小圍著包餃子
和餡、揉麵、包,分工明確
小孩子總是賴在旁邊
直到大人揪下一小坨面給他才開心的跑開
那時候還沒有禁止燃放煙花鞭炮
小孩們吵著鬧著拽著大人出門放炮
摔炮、黑老大、串天猴各種鞭炮應有盡有站在炮攤前面走不動道
那時候對過年的熱情一直持續到十五十六
到了那天可以趕很遠的路去看扭秧歌、看牌樓
那些年正月十五還會“放火”
一到晚上煙花綻放了滿滿的天空
那時候上街扭秧歌(影片)
那時候快樂是最簡單的東西
生活過得苦了點
但心裡裝滿了沉甸甸希望
如果你也懷念這樣的冬天,如果你也有一樣的童年,
就點個和“在看”吧!
你小時候的冬天都是怎麼過的?
歡迎留言分享!